5月25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7中國自然指數”顯示,2012年以來,隨著自然指數(Nature Index)追蹤的中國論文總量的不斷增加,其中涉及國際合著者的論文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16年已超過該指數所追蹤的中國論文總量的50%。 2016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形成該指數中最主要的中外雙邊合作關系,北京大學與哈佛大學的合作緊隨其后。在前十大中外雙邊合作關系中,德國馬普學會參與了其中五個。 但是,中國國內機構間的合作深度仍遠高于國際合作。在該指數中,前56組國內機構間合作的分值都高于排列第一的中外機構合作分值。 在國內城市間的合作方面,北京的科研機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最大,而且去年與其他國內機構的合作也最多。位于其后的是上海和南京。但在這些大都市之外,規模次之的一些城市的科研機構也憑借自己的專長,成為實力雄厚的合作者。 例如,昆明因其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一直是植物和生態學專家們的科......閱讀全文
最新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聚焦中國”(The Nature Index 2018 supplement on China)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增長了75%,增幅顯著超出多個排名領先的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中國在自然指數中所占的全球科研產出份額
12月13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聚焦中國”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增長了75%,增幅顯著超出多個排名領先的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中國在自然指數中所占的全球科研產出份額也由9%上升到16%。 自然指數表明,中國最具實力的學科領域為化學,中國所有
自然出版集團26日發布了2015自然指數,中國2014年發表的科研論文總量依然居于亞太地區首位。根據加權分數式計量,中國有五家科研機構躋身亞太地區產出高質量科研論文機構十強。相關結果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雜志增刊——《2015亞太區自然指數》上。 2015年自然指數顯示,中國科學院作為產出最
6月7日發布的2018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美國仍是世界上高質量科研論文的最大貢獻國,中國和德國位居其后。中國是自然指數十大貢獻國中唯一實現指數值正增長的國家,中國科學院是全球榜單中居于首位的科研機構。 數據顯示,盡管美國的科研產出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領先地位,其高質量科研產出仍是中國
自然指數網站6月7日發布的“2018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國在高質量科研產出方面保持快速上升勢頭。在自然指數十大貢獻國中,中國是唯一實現指數值正增長的國家。中國科學院位列該榜單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此前,中科院已連續6年位列自然指數全球首位。 自然指數是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
自然指數網站6月7日發布的“2018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國在高質量科研產出方面保持快速上升勢頭。 自然指數是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的一個數據庫,其發布的年度榜單追蹤了每年發表在82本高水準期刊上的科研成果。“2018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以2017年全年自然指數數據為
今天(6月20日)《自然》增刊發布了《2012全球自然出版指數》,以國家和機構為單位,根據它們2012年在18本《自然》和自然子刊上發表的研究型科研論文數量進行排名,同時還附上了2008-2011年期間論文發表的數據進行對照分析。 中國高質量的科研產出正在迅速提升 根據這項對全球10
8月10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7自然指數-創新”,調查了科研論文在第三方所持有的專利中的引用情況,為理解學術研究對創新的影響這一問題帶來了新思路。著眼于第三方而非學術機構所持有的、受到學術成果啟發并引用了學術成果的專利,增刊揭示了學術研究對產品和服務開發的影響。 增刊的機構排名表包括了一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日前出版的《自然》增刊《2015自然指數—全球篇》顯示,中國對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的貢獻在逐年增加,有6家領先機構位列自然指數全球50強。其中,中科院仍是自然指數中位列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并繼續在化學、物理學、地球與環境科學3大學科領域獨占鰲頭。 此次發布的《2015自然指數—全球篇》涵蓋了20
日前出版的《自然》增刊《2015自然指數—全球篇》顯示,中國對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的貢獻在逐年增加,有6家領先機構位列自然指數全球50強。其中,中科院仍是自然指數中位列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并繼續在化學、物理學、地球與環境科學3大學科領域獨占鰲頭。 此次發布的《2015自然指數—全球篇》涵蓋了20
近日,世界首批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滅活豬誕生,從根本上解決了豬器官用于人體移植的異種病毒傳播風險,對未來人類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這一全球科學界關注的重大突破,由美國生物技術企業eGenesis公司領銜發表。但鮮為人知的是,這批小豬其實誕生在中國云南的西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 新華社記者在實驗室看
自然指數網站6月7日發布的“2018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國在高質量科研產出方面保持快速上升勢頭。在自然指數十大貢獻國中,中國是唯一實現指數值正增長的國家。中國科學院位列該榜單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此前,中科院已連續6年位列自然指數全球首位。 自然指數是國際知名科技
近日,世界首批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滅活豬誕生,從根本上解決了豬器官用于人體移植的異種病毒傳播風險,對未來人類健康有著重要意義。這一全球科學界關注的重大突破,由美國生物技術企業eGenesis公司領銜發表。但鮮為人知的是,這批小豬其實誕生在中國云南的西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新華社記者在實驗室看到,才幾個月大
28日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16新星榜”顯示,在全球100家科研產出增加最多的科研機構中,有40家來自中國,其中24家自2012年以來科研產出增幅超過50%。美國作為全球高質量科研論文的第一大貢獻國,在這一榜單上排在中國后面,居第二位,有11家科研機構進入100強之列。英國和德國分別有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20日晚對外發布2016自然指數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6 Tables),顯示中國是全球高質量科研論文的第二大貢獻國,僅次于美國。在排行榜前十的國家中,只有中國在2012至2015年期間呈現兩位數的年均增長率(13%),蘇州大學的高質量科研產出更達到年復合增長
自然指數最新數據顯示:隨著企業日益縮減內部科研活動,為了分擔科研重負,他們與學術和政府科研機構的合作在激增。圖片來源于網絡 12月7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7自然指數—企業科研”報道了這些新發現,對企業機構變化中的科研角色進行了調查,揭示了學術研究部門因此而發生的變化,以及這些轉向高質量
12月12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9自然指數—材料科學”聚焦了全球科研機構在材料學領域的高質量科研產出情況。新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材料學領域一支強大的科研力量。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納入自然指數的82種高質量科研期刊中,2015年到2018年材料科學論文產出增幅最快的50家機構有43家來自中國
英國自然出版集團12日發布了《2015自然指數—科研合作》增刊,顯示我國正崛起為國際科研合作的中心,在全球位列第五,僅次于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在2014年,我國與其他94個國家的科研同行合作發表了論文。 該增刊依據了自然指數網站上的數據快照,涵蓋了發表于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論
“我認為撤稿是科學進程的一部分。很多問題論文只能在發表后被發現,這時候必然會發生撤稿現象。” 11月3日,在由騰訊公司舉辦的第六屆“騰訊WE大會”前一天,2018年夏天從《自然》總編輯崗位上履新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總編輯的菲利普·坎貝爾(Philip Campell)接受了多家媒體專訪。在訪問中
今年以來,美國以301調查為名,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肆意挑起中美經貿摩擦,并罔顧事實,編造中國“強制技術轉讓”理由,一方面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一方面限制中國高技術產品對美出口,以圖遏制中國高端產業發展和創新的腳步。 然而,謊言終究不是事實。在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行的聽證會上,針對160
近日發布的2016自然指數排行榜(NIT2016)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高質量科研論文的第二大貢獻國,僅次于美國。在自然指數排列前十的國家中,僅有中國在2012~2015年間呈現兩位數的年均增長率,有些中國大學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5%。 2016自然指數排行榜顯示,中科院在全球科研機構綜合排名中
8月31日,2017年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排行榜正式發布,中科院再次位列全球首位。根據此前發布的自然指數數據,中科院已連續五年位列該排行榜全球第一。 2017年自然指數排行榜是基于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自然指數數據。該排行榜顯示,中科院在全球科研機構綜合排名中高居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Altmetric Top 100榜單揭曉,2019年哪些研究是全球討論熱點?一起來看看吧!氣候危機、人工智能和疫苗是2019年最熱的研究。 從人工智能的普遍應用,到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氣候緊急狀態,今年最具爭議的話題都能在今日發布的“Altmetric百篇論文”(Alt
只要我們保持定力,差距面前不氣餒,成績面前不自滿,贊美面前不陶醉,不驕不躁、一步一個腳印地奮力前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就一定能如期實現 前不久,一篇題為《美媒:中國崛起為生物技術制藥強國 全球制藥巨頭爭相投資》的翻譯報道在網上盛傳,讓一些業內人士頗為不解:中國的生物藥才剛剛起
“這是《自然》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內部科研峰會,也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自然科研集團首次在中國舉辦這一盛會。”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首席出版官史蒂文·印馳庫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9月6日至9月8日,《自然》及旗下44個子刊的主編和資深編輯將齊聚上海,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及首席出
新世紀以來,中國學者在《自然》及其子刊發文數量增加了近50倍。這是記者根據自然出版集團《自然》增刊出版的《2012中國自然出版指數》(以下稱《指數》)得出的這一數據。這份近日發布的增刊顯示,來自中國的作者2012年度在《自然》和自然子刊上共發表了303篇論文,2011年為22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日前,由全國5.2萬名教育工作者在主會場和分會場共同參加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讓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成為了與會者的一個共識。應該說,近些年來,本科教育在高校中的受重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但一直以來,人們都喜歡把中國本科教育與外國本科教育作比較
1869年,《自然》雜志在英國創刊,現已成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有名望的頂級學術刊物之一。自創刊近150年以來,《自然》始終如一地報道全球自然科學領域中最重大、最前沿的發現。時至今日,它仍是世界上影響因子最高的科學期刊。2
從優秀論文的角度來看,中國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 “自然指數”是一個比較權威的指數 這次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自然指數,衡量的是各個國家和科研機構在高質量論文方面的產出情況。 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中國得分為5819.79分,雖然遠遠低于美國的19165.25分,但卻高于德國的4125.92,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