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建院60周年成就展暨表彰大會在京舉行
5月26日上午,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成就展暨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會上宣讀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賀信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批示,宣布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年重大科技成就,并對建院60年先進模范人物進行了表彰。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精神,按照汪洋副總理提出的要求,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立足世界科技前沿,瞄準國家重大需求,“頂天立地”搞好科研、矢志不渝服務“三農”,推動我國農業科技水平整體提升,為引領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957年中央正式批準組建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年來,中國農科院與全國農業科研單位一道,心系“三農”,矢志科研,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中的骨干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在國際農業科技舞臺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科......閱讀全文
湘湖實驗室在杭成立-浙江省實驗室拼圖基本形成
14日,浙江第十家省實驗室湘湖實驗室,即現代農學與生物制造浙江省實驗室,在杭州蕭山成立。浙江省實驗室拼圖由此基本形成。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牽頭建設湘湖實驗室,以農業核心種質資源生物制造與生物互作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研究為總體定位,重點布局現代生物種業創新和綠色健康高效農業兩大研究集群,培育國家農業科技
第三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8月12至14日,以“糧食安全—科學技術與國際合作的作用”為主題的第三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是2006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共同發起。此次研討會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農業研
農業科研看“轉身”
今年1月16日,是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實施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前,承載著幾代農科院人夢想的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獲農業部和財政部聯合批復。這是繼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社科院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工程之后,我國批準的第三大創新工程。 機遇與壓力并存。“創新工程是國家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全
第七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270.shtm10月2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共同主辦的第七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GL
云南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成就彩云之南高原特色農業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云南農科院)作為省級公益性農業科研事業單位,是全省區域農業科技創新的航母和排頭兵,承擔著云南全局性、關鍵性、戰略性重大農業科技問題的研究和創新任務,以及服務“三農”科技進步這一根本任務。自1912年建立以來,為邊疆民族地區區域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農業科技創新形成合力(關注)
核心閱讀 國家棉花產業聯盟構建全產業鏈模式,破解中高端紡織用棉大量依靠進口難題;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穩定提升乳品質量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73個子聯盟已基本覆蓋我國農業主要產業、典型區域和難點問題 “我國是棉紡織大國,也是棉花生產大國,但是中高端紡織用棉大量依靠進口。借助聯盟創新的體制機
成都服務全川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發展模式“1+5+N”
8月6日,成都服務全川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大會在成都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聯盟理事長梅旭榮,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旭光,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巡視員舒軍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成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曉東主持。 會議指出,聯盟是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
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戰略合作協議簽署現場。中國農業科學院供圖 9月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北京大學戰略合作座談會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中國農科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等出席會議。 北京大學是我國最著名的文理工醫的綜合性大學之一,是我國高
京津冀成立3個農業聯合實驗室
日前,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實驗室成立及發展研討會在市農科院武清現代農業創新基地舉辦,三地農科院專家參會。首批成立了3個聯合實驗室:農產品質量安全聯合實驗室、農業資源環境聯合實驗室、果蔬有害生物綠色防控聯合實驗室。
科技之花遍開農家,還需普資源助推
“農科院研究什么?”“哪種產品好?”“能上你們那兒買種子嗎?”參加工作近15年,趙佳沒少遇到類似的問題。自擔任山東省農科院科普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以來,她和同事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建好科普平臺,立足科普方式、對象、思維等要素,推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和精準推送。 “推倒四面墻,迎來八面風”,以科普為手段增強
農業科技進藏區開啟迪慶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新篇章
根據云南省委“云南省農業科技進藏區”活動指示精神,2016年4月15日,由迪慶州人民政府,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扶貧辦、云南業農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省農科院主辦的“云南省農業科技進藏區啟動儀式”在迪慶州香格里拉隆重舉行,開啟了迪慶藏區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
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在京啟動
農業部、財政部今天在京啟動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表示,科技創新工程是農業部、財政部等上級部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探索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 李家洋指出,科技創新工程以“建設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為目標,將突出管理機制創新,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績效考評,
北京順義等27個農業科技園區批準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關于批準北京順義等27個農業科技園區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通知 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為進一步發揮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示范帶動作用,科技部決定啟動第三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經地
共建共享“一盤棋”-協同攻關“一條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44.shtm“自從加入了聯盟,我們農科院就不再購買外文數據庫了。”黑龍江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原所長畢洪文告訴《中國科學報》,利用農業大數據與信息服務聯盟(以下簡稱農業信息聯盟)提供的一小時文獻快傳
第三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在成都召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269.shtm10月2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三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在成都開幕。 ???吳孔明在大會上致辭。中國農科院供圖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
湖南省農科院與湖南農大和中南林科大聯合培養研究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3059.shtm近日,湖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簽約儀式在長沙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長吳義強分別與湖
我國農業科技論文總體競爭力和ZL總體競爭力全球第二
1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2020年工作會。會上透露,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論文總體競爭力和專利總體競爭力均居全球第二,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 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介紹,2019年,中國農科院發表SCI/EI論文3094篇;審定新品種346個,其中國審品種208個,獲得植物
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實驗室成立
日前,來自京津冀農業科學院的領導專家集聚天津市農業科學院武清現代農業創新基地,召開了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實驗室成立及發展研討會。首批成立了3個三地聯合實驗室,成為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接國家和地方農業科技創新重大任務的又一實質性舉措。 2014年5月,京津冀三地農科院共同簽
陳鳳桐院士誕辰125周年暨學術思想研討會舉行
2月25日,紀念陳鳳桐院士誕辰125周年暨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全面回顧了陳鳳桐院士波瀾壯闊的一生,系統闡釋了他的學術思想對于當前三農和科技創新的指導和借鑒意義,提出了進一步發掘研究傳承陳鳳桐院士學術思想的建議。 陳鳳桐是新中國農業科技事業的主要開拓者和領導者之一,是中國農業科
南京首個農業科技特別社區揭牌
近日,南京首個農業科技特別社區——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揭牌。按照規劃,2012年底,該區將建設成引領農業現代化的世界知名的農業硅谷。 據了解,特區規劃總面積40平方公里,分四大板塊,其中創新核心區15平方公里,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區5平方公里,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10平方公里,綜合配套服務區
我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2月25日表示,我國已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農戰略,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 韓長賦是在第五屆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及首屆“十佳農技推廣標兵”座談會上做上述
比爾·蓋茨呼吁重視農業科技創新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簡稱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1月25日表示,為了推進消除貧困事業,國際社會應該繼續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資助力度。 蓋茨是在其最新年度公開信中發出上述呼吁的。他說,上世紀60年代曾出現有關“人口爆炸”的預言,讓人們擔心可能無法生產足夠的
中日農業科技合作緊密相通
——側條施肥技術在寧夏成熟應用 7月18日,由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派遣的日本專家、農學博士山下市二第15次來到寧夏。 “沒有用側條施肥技術之前,我們的水稻要么長‘瘋了’,要么長‘乏了’,營養一會兒過剩一會兒又不夠。”在郁郁蔥蔥的水稻田旁,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扁擔溝鎮黃沙窩村村支部書記
國家農業基因組科技創新聯盟在深圳成立
7月24日,時值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期間,國家農業基因組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所長黃三文當選聯盟理事長。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鄭蕓瑄、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深圳市副市長陳彪出席會議。 據悉,聯盟首批成員由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農
100本期刊全文入駐中國農業期刊集成服務平臺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牽頭籌建的“中國農業期刊集成服務平臺”實現了100本農業科技期刊全文入駐,覆蓋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期刊52本(73%)、各省級農科院主辦期刊26本(29%),其中包括32本中文核心期刊,7本“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期刊。同時,該平臺完成了75萬余篇文章元數據
農業新材料與鄉村發展創新論壇在湘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804.shtm11月4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下稱麻類研究所)和國際天然纖維組織共同舉辦的農業新材料與鄉村發展創新論壇在湖南長沙召開。來自農業農村部、中國農科院以及國內
國家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創新聯盟在京成立
12月11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承辦的“國家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記者了解到,聯盟理事長單位由中國農科院環發所擔任,首批成員由22家副理事長單位、33家常務理事單位和50家理事單位組成,包括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科研單位、高
一支疫苗賣出4000萬元-山東農科成果拍賣會激發創新熱情
山東省農科院深入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將“轉化富院”作為“十四五”期間“五個強院建設”目標之一,制定出臺了《關于科技成果轉化制度改革的意見》等1+7政策辦法,引導科研人員圍繞市場需求做科研、促推廣、抓轉化,真正到生產一線、到農業生產主戰場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這一次,一直從事小麥高產優質
中國農科院要建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年度工作會議上,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透露,該院將在“十三五”期間圍繞包括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在內的18項任務,組織315個團隊協同攻關,著力改變長期存在的“大科研,小作坊”現象,解決農業科研長周期與科研項目短期限的矛盾,力爭到2020年把中國農科院
劉振虎:高效協同,創新驅動發展的源動力
——關于加強中國農科院農業科研協同創新的思考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來自科研院所、高校、行業企業、中介機構等社會各界、各領域的創新力量不斷發展,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傳統體制下,科技創新重復、分散、封閉、低效的問題仍然沉疴存久,積弊日重。農業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