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簡稱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1月25日表示,為了推進消除貧困事業,國際社會應該繼續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資助力度。 蓋茨是在其最新年度公開信中發出上述呼吁的。他說,上世紀60年代曾出現有關“人口爆炸”的預言,讓人們擔心可能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來養活世界所有人口。這一預言所幸破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綠色革命”。在“綠色革命”浪潮中,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的糧食品種,幫助許多農民大幅度提高了產量,推動小麥價格大幅下降,這些變化挽救了無數生命,有力推動了各國發展。 他說,過去50年來,全球極端貧困率雖然大幅下降,但目前依然達到15%,全球仍有超過10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他們中的大多數恰好在農村生活和工作。 蓋茨認為,人類有能力加速推進消除貧困進程。一方面可以更具創新性地為需要的農民提供現有解決方案,類似土壤管理知識和滴灌技術能夠幫助貧困農民提高糧食產量。同時還可......閱讀全文
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全面部署“十二五”農業科技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農業科技發
2011年9月-11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就中國農業科技華南創新中心2011年度儀器設備,在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十幾條采購信息,涉及液相色譜、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等上百臺儀器設備。 發布時間:2011年09月30日 項目名稱:中國農業科技華南創新中心2011年度儀器設備- E
——關于加強中國農科院農業科研協同創新的思考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來自科研院所、高校、行業企業、中介機構等社會各界、各領域的創新力量不斷發展,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傳統體制下,科技創新重復、分散、封閉、低效的問題仍然沉疴存久,積弊日重。農業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已經
5月25日,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交流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天津市農業科學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共同簽署《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共建協議書,標志著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該中心旨在圍繞區域農業和主導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速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國科發農[2012]15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2〕1號)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我部研究提
11月5日,由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新農村建設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出席本屆論壇的領導、嘉賓、學者有: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主席兼理事長劉堅,國務院參事、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志仁,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社會事業促進處處長曹廣明
2月5日,新華社受權全文發布了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共6個部分、提出了33條政策措施。其中第4部分、有5條政策措施,緊緊圍繞“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來謀篇布局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您看了嗎?” “不是看了,是仔細研讀了。”在中關村大廈14層的辦公室里,宋維平解釋:作為大北農集團的副總裁,必須領會這份重頭文件的精神,因為政策對企業會有很大影響。 2月1日,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份題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二、指導方針和目標 (一)指導方針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需求,全面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和人才強農戰略,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未來15年,農業
由科技部、農業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一屆中國雜交水稻大會,今天在湖南長沙隆重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會議并講話。湖南省代省長徐守盛致歡迎辭。 雜交水稻技術是我國自主創新并領先于世界的重大技術。40多年來,我國雜交水稻研究與應用,為我國水稻產量節節攀升奠定了堅實的技
科技部 農業部 水利部 國家林業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農業銀行關于印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規劃(2018—2025年)》的通知國科發農〔2018〕3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農業廳(局)、水利(水務)廳(局)、林業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農業局、水利局、林業局,
未來15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科技作為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必將推動農業結構深刻調整、農村經濟深刻轉型、農村社會深刻變革。全面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農業,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軌道,是實現
今年1月16日,是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實施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前,承載著幾代農科院人夢想的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獲農業部和財政部聯合批復。這是繼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社科院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工程之后,我國批準的第三大創新工程。 機遇與壓力并存。“創新工程是國家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全
河北省科技廳日前發布《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總體規劃》,提出實施“1516”科技示范工程,即打造1個農業硅谷創新高地,建設50個京津冀農業協同創新平臺,培育100個具有知名品牌的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壯大6個創新型農業產業;打造“一心兩區”的空間總體格局,“一心”即京南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農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工作時專門召開座談會,聽取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匯報,并在講話中明確指出,要確保糧食安全,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要保障糧食安全,增強農民致富能力。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一年來,山東省科技系統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重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要立足我國國情,遵循農業科技規律,加快創新步伐,努力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牢牢掌握我國農業科技發展主動權,為我國由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的賀信》(2017年5月26日),《人民日報》2017年5月27日
日前,來自京津冀農業科學院的領導專家集聚天津市農業科學院武清現代農業創新基地,召開了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實驗室成立及發展研討會。首批成立了3個三地聯合實驗室,成為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接國家和地方農業科技創新重大任務的又一實質性舉措。 2014年5月,京津冀三地農科院共同簽
日前,一系列有關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級會議和文件相繼召開和推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農業部新近頒布的《農業科技“十二五”規劃》以及正在出臺的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均指向農業科技。 在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的背后,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機構和隊伍
在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發表一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26日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調研農業科技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到農業農村發展的核心位置,進一步完善政策
(二)農業發展對科技的戰略需求 保障國家食物安全,鞏固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迫切需要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人口增長、資源約束、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農產品需求增長的壓力將長期存在。因此,要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品質和質量,保障農產
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22日在北京成立。該聯盟是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農(牧)業、農墾科學院共同參與的全國科技創新協作平臺。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聯盟成立大會上指出,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是實現農業創新驅動、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要努力把國家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潘海平日前說,我國農業科技雖已取得重要進步,但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水平仍然不高。“十一五”期間,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4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80%以上的水平。 潘海平是在杭州召開的有關農業科技管理的會議上做此表述的。他認為,中國農業科技面臨著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人才隊伍建
三、重點任務 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入手,重點加強事關現代農業發展全局、影響長遠的八個方面建設。 (一)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穩定發展糧食和棉油糖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和品質,加強生產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
“惠及千家萬戶的科技是最酷的科技。”今年3月22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調研指導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建設時有感而發,對北京農科城給予褒獎。2010年8月16日,科技部與北京市政府簽署共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協議,希望北京農科城成為推動改革和創新先行先試的示范區。3年之后,北京農科城已將一家家跨國公司
“我國農業科技進入領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的新階段;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為糧食生產‘十二連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能農業和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技術進步,為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作
2010年和“十二五”期間,將建30個綜合性的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70個專業性和區域性部級重點實驗室,200個左右的野外觀測試驗站。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任務明確、協作緊密、運轉高效的農業重點實驗室體系。 重點實驗室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12月18日,農業部組織在深圳召開的農業領域重點實
近日,安徽省第一個農業科技孵化器在蕪湖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成運行,此舉標志著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孵化器建有實驗檢測、標準化試驗基地、生產經營廠地、大學生創業園、入駐企業農產品展示廳等公共服務平臺以及辦公生活區等配套設施,分區規劃入駐企業生產經營用地1200畝(其中農用地1000畝)、水
根據科技部創新方法工作專項2014年工作安排, 6月20日,科技部條財司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組織專家對農村中心承擔的2011年度創新方法項目“創新方法在支撐計劃農業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結題驗收。農村中心有關同志及項目組成員從任務完成、工作內容、考核指標完成、經費執行和問題與建議等方面
8月16日,科技部與北京市政府在京舉行共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簽約儀式。 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由科技部、農業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推動建設,致力于推進創新型國家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設,圍繞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打造農業高端產業。 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是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
記者從31日召開的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成果發布會上獲悉,經過5年發展,北京農科城在創新體制機制、突破關鍵技術、優化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融合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已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協同創新體系龍頭,服務引領全國現代農業創新發展。 據介紹,2010年8月,科技部、農業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啟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