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特朗普,因為他退出的決定喚起了大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長Christiana Figueres如是說。 6月1日,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引得國際社會一片嘩然。有人認為,美國退出之后,中國將成為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領袖。 “對此我不同意。”Figueres直言,“中國不是從美國退出之后才起領導作用的,而是一直在起領導作用,這不是由美國在不在決定的,而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求。” 當談到中國時,Figueres的發言迎來全場掌聲。 6月7日,在北京出席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的官方邊會“2℃聯盟:清潔能源論壇”時,多位能源專家、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代表和企業負責人一致認為:應對氣候變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與特朗普背道而馳 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引起“公憤”——包括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在內的美國10個州的83個城市聯合宣布不理特朗普,繼續履行減排承諾。 ......閱讀全文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于2017年6月29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會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就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進行主題演講。 何建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當地時間23日,尼加拉瓜政府正式宣布簽署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這是在面對氣候變遷和天災下,這世上唯一能讓我們朝著共同目標努力的工具。”尼加拉瓜副總統羅薩里奧·穆里略表示,該國已將相關文件遞交聯合國。隨著尼加拉瓜的最終簽署,迄今仍拒絕《巴黎協定》的國家只剩下敘利亞和美國。 英國廣播公司(
針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作出的讓該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自然》雜志匯集了全球研究人員的反應。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前局長、俄勒岡州立大學海洋生態學家Jane Lubchenco: 總統特朗普決定從《巴黎協定》中退出,表現出對大多數美國人和商界領袖愿望的全然漠視以及對人民健康、
1 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提出打造“零污染地球” 12月4日~6日,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內羅畢召開,主題為“邁向零污染地球”。大會在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等環境領域通過了13項非約束性決議和3項決定。同時,地球衛士獎揭曉,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等悉數獲獎。會議期間,聯
當地時間12月11日,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該雜志2019年的“年度風云人物”,16歲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通貝里被選中,成為迄今為止最年輕的《時代》年度風云人物。 正如《時代》周刊所說的那樣,雖然格雷塔·通貝里沒有應對氣候變化的“靈丹妙藥”,但她“成功引起了世界對這一問題的態度轉變”。“全
“卡托維茲氣候大會召開在即,這次大會或將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一個重要節點,中國將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并同各締約方一起努力,爭取如期完成《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談判,妥善解決資金問題,向國際社會發出落實《巴黎協定》、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信號。”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
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6日至17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當地時間14日,2017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在德國波恩發布。報告重點關注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并對未來提出規劃。 2017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基于當前中國既定戰略政策和先進的國家經驗,重點關注面向中國2050年低碳轉型可行化路徑,針對中
11月23日,在法國巴黎,一個名為“地球危機”的大圓球懸掛在埃菲爾鐵塔上。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之前,美國藝術家謝潑德·費爾雷創作了一個名為“地球危機”的大圓球作品,經巴黎市政府和埃菲爾鐵塔開發委員會許可將其懸掛在離地面60米高的鐵塔二層之上。該作品旨在喚醒世人關注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通過回顧2017年全球范圍內發生的諸多重大環境事件和相關新聞,通過衡量和參考其中的影響和意義,列出了以下十條2017年度最重要的環境與氣候相關新聞。 1.地球目前最深海溝發現嚴重污染:人類污染已達"最偏遠角落" 科學家在目前整個地球的最深點,
4年前,各國曾作出承諾,相比前工業化時代,要把氣候升溫控制在2℃以內。本周,200多個國家的代表再次會面,為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此次聯合國年度氣候會議COP25在馬德里召開,將會持續到12月13日。會議議題預期會聚焦在國際碳補償市場問題上。如今,氣候變化問題正面臨著
國家發改委28日發布關于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公開招標的公告,擬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征集工作。 此次征集的項目共計25項,基本圍繞氣候投融資、低碳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巴黎協定后續國際談判和適應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研究,包括國內外氣候投融資機制案例
■本報記者 王佳雯 在近日召開的中歐碳市場對話與合作項目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稱,中歐碳市場合作項目第一期已經取得圓滿成功,其直接成果便是中國全國碳市場的啟動。 自2015年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做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值&
《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最后一公里”談判再次崩盤。在馬德里舉行的氣候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前的最后一次締約方大會,會議的核心議題是討論《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實施細則。盡管會議增加了40多小時通宵達旦的談判,但各國仍無法對此達成一致。 《巴黎協定》第六條的目標是:為國際合作提供一個會計框架,允許國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反映了全人類對于強化減排、控制氣溫上升、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共識。然而,由于這項會議遵循“協商一致”的議事原則,許多重要議題一直久拖未決。 12月2日-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25),暨《京都議定書》第15次締約方大會(CMP15)及《巴黎協
4月22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并代表中國簽署協定。中國積極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引領各國共同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贏得國際社會積極評價。國外專家學者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
11月27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6日發布新報告稱,為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即到2100年將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化前2℃以內,在2020—2030年間,全球碳排放每年需減少2.7%;而要實現將升溫限制在1.5℃的目標,在2020—2030年間,全球碳排放每年需減少7.6%
央視網消息: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一時間,國際輿論嘩然。 有評論稱,這一做法將破壞美國在國際社會和國際事務上的信譽,削弱美國的公信力,“使美國放棄了大國責任”。 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又一次充分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 世界正將全球氣候治理的希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談到當下公眾關注度最高的話題,霧霾治理絕對是其中之一。關于霧霾治理,下面介紹的這位科學家有很大發言權。 丁仲禮,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作為長期研究環境變化的專家,在他眼中,霧霾治理、氣候協定、能源結構,三者有怎樣的關聯?什么才是治理霧霾的根本途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談到當下公眾關注度最高的話題,霧霾治理絕對是其中之一。關于霧霾治理,下面介紹的這位科學家有很大發言權。 丁仲禮,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作為長期研究環境變化的專家,在他眼中,霧霾治理、氣候協定、能源結構,三者有怎樣的關聯?什么才是治理霧霾的根本途
科技是一種迷人的信仰。理論的改寫、技術的更迭,都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變世界。2015年的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有對基礎物理的求索,對宇宙深空的探測,對人腦功能的發掘,也有對爭議性技術的討論,對氣候變化的思考……而最讓我們欣喜的是,今年的國際“十大”,有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消息。 1.中科大首
11月14-16日在馬來西亞古晉市舉行了第十屆更好的空氣質量大會(BAQ大會),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空氣污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控制。對此,記者采訪了三位與會專家。 對話人: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執行總監Bjarne Pederson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 全球環境戰
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已經過去6年,關于核輻射的慘痛記憶仍然敲擊著警鐘。如何科學認識被各國日益重視和發展的核電能源?核安全究竟能否保障?帶著種種問題,我們約請中國社科院的兩位研究專家撰文,請他們從科學的角度解讀分析 一問 如何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從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到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再到日本
儲能技術成為下一輪能源革命的突破口 傳統能源領域總投資額呈下降趨勢。 全球范圍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傳統能源 2016年9月20日,國際能源署(IEA)在北京發布的《2016年世界能源投資展望》宣稱:“化石燃料在能源供應領域依舊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投資流向顯示了能源系統的重新定位。”該報告認為
呂達仁院士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和外國專家交流 資料圖片 CFP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艱難地通過了《巴黎協定》。中國在其中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曾說: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既要負責任,也要爭取平等合理的發展權。 最有
2018年,因化石燃料和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將連續第二年增長,幅度超過2%,刷新全球碳排放紀錄。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長,特別是石油、天然氣使用量的增加,抵消了為去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增長的煤炭消費以及增加的個人交通、航運、航旅及航海運輸等的需求,助長了2018年的碳排放。 12月5日,第2
了解最近的能源趨勢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羅夏墨跡測試。一些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國家遠離煤炭,讓世界走向了全球變暖的拐點。另一些人看到的則是繼續依賴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動遲緩、全球災難風險的不斷上升。 事實是,雙方都是對的。可再生能源確實正在經歷一場革命,因為太陽能電池板、風
清潔能源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速度還不夠快。 圖片來源:Kevin Frayer 了解最近的能源趨勢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羅夏墨跡測試。一些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國家遠離煤炭,讓世界走向了全球變暖的拐點。另一些人看到的則是繼續依賴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動遲緩、全球災
了解最近的能源趨勢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羅夏墨跡測試。一些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國家遠離煤炭,讓世界走向了全球變暖的拐點。另一些人看到的則是繼續依賴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動遲緩、全球災難風險的不斷上升。 事實是,雙方都是對的。可再生能源確實正在經歷一場革命,因為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將會影響人類生存已成為共識,應對氣候變化已是標志性的全球議題,我國應當積極參與并在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我國正處于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初期,應當牢記溫室氣體減排初心,積極履行國際減排承諾,加快建設進度,建成切實可行、穩定運行的全國碳市場。 一、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
1、引力波開啟多信使天文學時代 入選理由:2017年成為多信使天文學的元年。 在陸續探測到數次黑洞并合發出的引力波后,2017年8月17日,LIGO與意大利的引力波天文臺Virgo又探測到了來自雙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與黑洞不同,中子星合并時除了產生引力波,還會發出電磁波。就在LIGO和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