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28日發布關于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公開招標的公告,擬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征集工作。 此次征集的項目共計25項,基本圍繞氣候投融資、低碳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巴黎協定后續國際談判和適應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研究,包括國內外氣候投融資機制案例研究、2016年度中國區域電網排放因子研究、碳排放權交易平臺納入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研究、巴黎協定后續資金談判及中國建議方案研究、巴黎協定后續適應和損失與損害談判及中國建議方案研究等內容,項目總金額455萬元。 征集的所有項目執行時間為自執行協議簽訂之日起12個月。項目承擔單位應在執行協議有效期結束前按照執行協議要求提交結題報告(含財務執行報告),并同時完成結題驗收,提交研究項目成果報告。 申報截止時間為2016年7月8日(以郵戳為準),屆時氣候司將在7月中旬組織專家評審并公布項目入選名單。并且,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歸國家發......閱讀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中國迄今為止舉辦的規模最大的氣候變化國際論壇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于4月24日在京舉行,主題為“依靠科學技術應對氣候變化”。這是中國政府迄今為止舉辦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有關氣候變化的國際論壇。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以及有關國家代表、科學家和企業代表共600余人參加了會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
吳立新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北京大學力學系碩士、博士,留美11年從事科學研究,2005年回國至今任中國海洋大學“筑峰工程”第一層次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0年立項的應對全球變化19個項目前兩年預算安排和2008年立項項目后三年預算安排(見附件),經過中介機構評估、預算管理部門的綜合審查,初步方案已經確定。
周生賢: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事關全局。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選擇什么道路,堅持什么道路,從來都是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得失的決定性因素。“十一五”以來,環保部門圍繞著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獲悉,該所立足本單位學科優勢,根據“七大分子作物育種”、“全球變化及應對”以及 “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三個專項的具體內容,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院、東北師范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相關科研院所及高校40余家,牽頭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任務,規劃啟動“十二五”各項工作的關鍵之年,科技部認真組織、嚴格執行經批復的部門預算,一年來,科技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展順利,取得了一批振奮人心的重大科技成果,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動了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一、2010年科技事業成效 (一)科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今天,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將在國慶新聞中心介紹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科技發展成就,并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發布會摘要: 主持人王惠: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很高興在我們國慶新聞中心和大家見面。今天是我們國慶新聞中心最后一場新聞發布會,我是新聞中心副主任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月4日,科技部公示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2014年立項173個項目后三年預算安排初步方案,總經費達人民幣1,708,013,700元,專項經費達人民幣1,676,450,000元。 公示如下: 經過中介機構評估、預算管理部門的綜合審查,國
關于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16〕53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
西南河流源區徑流變化和適應性利用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計劃以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等西南河流源區為對象,研究徑流演變規律、生源物質遷移轉化規律、供水-發電-環境等多目標互饋關系,提出變化環境下徑流適應性利用的理論和方法,為我國水安全和能源安全提供基礎理論
人類與環境污染宣戰,始自卡森《寂靜的春天》環保吶喊。卡森揭露了資本主導的大型污染企業和制藥公司向環境釋放污染物,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以后,國際組織、各國政要紛紛采取了相應的行動,試圖拯救日益危機的地球生態系統。這個計劃從1971年人類環境宣言就開始了,直到后來各種公約出現。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國際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全面部署“十二五”農業科技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農業科技發
“由于國家沒有統一、權威的能源協調管理部門,多部門涉及能源工作,時常缺乏配合和銜接,因此可能影響局部、行業、部門的利益和壟斷,影響各自對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聯產的認知和客觀判斷,更難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煤炭利用價值觀改變的挑戰。” 隨著國家對能源需求的
“由于國家沒有統一、權威的能源協調管理部門,多部門涉及能源工作,時常缺乏配合和銜接,因此可能影響局部、行業、部門的利益和壟斷,影響各自對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聯產的認知和客觀判斷,更難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煤炭利用價值觀改變的挑戰。” 隨著國家對能源需求
附件: 2010年度和2011年度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申報指南 為做好2010年度和2011年度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申報工作,依據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和我部近期工作重點,按照“全面推進、重點突出”以及“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我部研
科技部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2013年立項183個項目后三年預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 經過中介機構評估、預算管理部門的綜合審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3年立項的183個項目前兩年預算方案初步確定(見附件)。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
目前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經濟安全等問題,生物技術有望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國內外提出了各種農業發展模式,如石油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都市農業、設施農業、精準農業和現代農業等等,但都沒有將生物技術和現代農業進行統籌考慮,也沒有形成真正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16日,科技部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3計劃”)2015年立項的152個項目后三年預算方案進行公示,項目預算總經費164094萬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專項經費預算擬安排情況匯總表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承擔單位負責人研究周期
2007年是歐盟解決制憲危機,一體化建設走出低谷,經濟社會改革步伐加快,經濟保持平穩,主要大國(德國、法國、英國)領導人更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對外積極進取,謀求發揮全球性作用的重要一年;是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歐盟大力開展能源、氣變外交,力圖借此打
由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賀金生教授課題組牽頭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植被生長格局的影響機制。 賀金生介紹,近50年來,青藏高原經歷著兩倍于全球平均的升溫過程以及顯著的降水格局變化。闡明長期快速的氣候變化如何影響高寒草地植被的生長格局,不僅關系著深入理解高寒生態系
“中科院要對國家負責任。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中科院要能站得出來,要能拿得出東西。”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所長王建國的這句話,說出了許多中科院人的心聲。 2010年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中科院“創新2020”規劃,要求中科院“組織實施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2011年以來,中科院
包括123個一〇年項目前兩年預算及1個〇六年項目追加預算 據科技部官方網站10月23日消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0年立項的123個項目前兩年經費預算安排及2006年立項的1個項目追加經費預算安排,經過中介機構評估、首席科學家答辯及預算管理部門的綜合審查,初步方案已經
近日,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共有來自世界范圍內的361位學者當選。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是由歐洲多國科學部長共同倡導創立,由英國皇家學會等多個代表歐洲國
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8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國科發基〔2019〕308號 各有關項目依托部門: 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科技部組織完成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
8月底的一個晚上,念青唐古拉峰腳下的羊八井上空,幾束黃色、綠色的激光束指向天空深處。這不是普通激光筆發出的光,而是集合了多種先進探測的多波段多大氣成分主被動綜合探測系統(APSOS)正在開展觀測。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支持下,由中科院大氣物理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從哪些方面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科技如何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特別是防災減災水平?在下一個5年,我國將在國際科技合作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4月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萬鋼詳細解讀了“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十
基礎科學研究是科學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正在開展一系列的跨國合作。無論是“天塹變通途”的路橋項目,還是“地底兩萬里”的油氣管線,這些項目立項的基礎及維護的基礎都離不開嚴謹細致的地理、資源、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等多學科國際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創新。 啟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