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慧眼:上海光源助力科學家探索微觀世界
人類來到世界,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樣事物,就是光。光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基礎。從紅外、可見光、紫外、軟X射線、硬X射線到伽馬射線……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和不同的光打交道。 國家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是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的“老大哥”。開放8年來,這臺“超級顯微鏡”,以光為媒,持續升級:上海光源二期擴容工程、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與活細胞結構與功能成像平臺去年底開工建設,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正在出光調試。在這片科技創新的高地,一個觸及世界前沿的“中國光谷”已然雛形初現。 從“分子照片”時代進入“分子電影”時代 上海光源,是全球頂級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大科學裝置,外形酷似巨大的“鸚鵡螺”。圓形的“螺殼”內,3臺加速器負責“出產”同步輻射光。 無數電子以近乎光速晝夜不停地高速旋轉。每每轉彎,就會沿切線方向放射出一束束不同波長的高品質同步輻射光,通過光束線最終照射在各個實驗站的樣品上。運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科學原理,科......閱讀全文
一雙慧眼:上海光源助力科學家探索微觀世界
人類來到世界,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樣事物,就是光。光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基礎。從紅外、可見光、紫外、軟X射線、硬X射線到伽馬射線……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和不同的光打交道。 國家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是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的“老大哥”。開放8年來,這臺“超級顯微鏡”,以光為媒,持續升級:上海光源二期
上海光源:照亮科研課題 參透微觀世界的希望之光
自2009年建成,這個位于上海張江的巨大“鸚鵡螺”,5年間穩定釋放“創新之光”,為1590個研究組,9225位慕名而來的科技人員照亮未知的微觀世界,將百余篇科研論文送上包括《科學》《自然》等在內的國際著名學術雜志。奇跡的創造者——上海光源,這個我國迄今建成的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平臺,“照
揭秘“大連光源”:人類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1月15日,遼寧省大連市,中國科學院研制的大連光源發出了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脈沖。冬日的遼東半島,海風凜冽刺骨。位于大連這座濱海城市西側的長興島,因四面環海,人口稀少,更顯得肅殺、冷清。但就在這里,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剛剛誕生。1月15日,我國最新一代光源“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裝置,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照亮微觀世界的結構奧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67.shtm 這里是北京雁棲湖畔的懷柔科學城。 群山環繞中,一個圓環狀的大科學裝置靜靜矗立其間。它是被公眾親切地稱為“放大鏡”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igh Energy Photon So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照亮微觀世界的結構奧秘
這里是北京雁棲湖畔的懷柔科學城。 群山環繞中,一個圓環狀的大科學裝置靜靜矗立其間。它是被公眾親切地稱為“放大鏡”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igh Energy Photon Source,簡稱HEPS)。 提起光源,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燈泡的畫面吧,于是把HEPS想象成一個“大型燈泡”。 其實不
北京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更清楚地了解微觀世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856.shtm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推動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大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創新基地的統籌布局和優化。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代表,新一代光源、“中
“上海光源”建成并試開放
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平臺——上海同步輻射光源29日建成竣工,并對用戶試開放。“上海光源”的建成使用,其意義絕不僅僅在于為我國的科研史增添幾項“最大”“最先進”,更在于它可以打破科學界長期存在的條塊分割、零敲碎打的現象,成為理順我國科研體制的重大契機。 “上海光源”可同時容納
上海光源“照亮”4000個課題
7月29日,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 早晨8點30分,氣溫已達35攝氏度。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趙國璧和陳嶸頂著烈日趕到上海光源總體控制室。未來12小時,他們要每時每刻通過熒屏查看光源各部分的運行情況。 同是8點30分,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劉新奇和博士生段良偉,也急匆匆趕到上海光
上海光源“加入”抗疫情行列
2月3日,《中國科學報》獲悉,為共同抗擊疫情,“上海光源”特別開通“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專項課題”綠色通道,并于2月2日提前開機,助力科學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微觀結構、打開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黑匣子”。 記者2月2日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官網“用戶開放—運行實時狀態”一欄也看到,BL17U1、BL19U
上海光源:好光頻借力
7月13日,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員齊建勛來到上海光源南門,按照慣例拿到了實驗用的門禁卡。從上海光源出光起,齊建勛就經常往返京滬兩地,已經是上海光源不折不扣的老用戶了。 上海光源的所在地,位于張江科技園區的張衡路和蔡倫路之間。這些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街道,讓齊建勛感受到濃烈的科學氛圍。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