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建成并試開放
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平臺——上海同步輻射光源29日建成竣工,并對用戶試開放。“上海光源”的建成使用,其意義絕不僅僅在于為我國的科研史增添幾項“最大”“最先進”,更在于它可以打破科學界長期存在的條塊分割、零敲碎打的現象,成為理順我國科研體制的重大契機。 “上海光源”可同時容納幾百名不同學科領域、不同公司企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開展實驗工作。誠如老一輩科學家所言,如此多的研究人員同時使用“上海光源”,自然就能創造特有的科研氛圍,為不同學科間的學術交流提供天然環境;也能為萌發新思想、創造新方法和開辟新學科創造有利條件。 至今,我國仍有一些投入數千萬元乃至上億元的科研設備因為“單位所有”限制,只能自家設備自家用,基本處于“半沉睡”狀態,維護成本高昂。許多大型科研設備重復建設、重復引進,浪費驚人。譬如我國海洋科研至今未建成一只可以共享的科考船隊,不同系統的科研單位都熱衷造船購船,出海的耗費巨大。 在國有大......閱讀全文
“上海光源”建成并試開放
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平臺——上海同步輻射光源29日建成竣工,并對用戶試開放。“上海光源”的建成使用,其意義絕不僅僅在于為我國的科研史增添幾項“最大”“最先進”,更在于它可以打破科學界長期存在的條塊分割、零敲碎打的現象,成為理順我國科研體制的重大契機。 “上海光源”可同時容納
上海光源迎來開放15周年
記者從6日舉辦的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開放十五周年學術論壇”上獲悉,自2009年5月6日首批7條線站正式對用戶開放以來,15年來,上海光源在線站建設、關鍵技術研發、方法學研究方面齊頭并進,已有34條光束線和46個實驗站服務用戶,成為現階段光子能區覆蓋最廣、運行線站數量最多的中能第三代同步
“上海光源”首輪開放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我國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自今年5月6日首批七條光束線和實驗站開始向用戶試開放以來,目前已經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包括解析出40多個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新蛋白質結構。 記者從28日召開的“上海光源”第一屆用戶學術年會上獲悉,截至目前,“上海光源”已累計接待的用戶已超過1100人次,
兩萬多個課題、上萬篇論文……上海光源開放十五周年
首次發現外爾費米子、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極紫外光刻膠性能檢測關鍵技術……近年間,這些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突破性進展,都和我國大陸的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相關。5月6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舉辦的“上海光源開放十五周年學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光源科學中心主任
兩萬多個課題、上萬篇論文……上海光源開放十五周年
首次發現外爾費米子、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極紫外光刻膠性能檢測關鍵技術……近年間,這些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突破性進展,都和我國大陸的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相關。5月6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舉辦的“上海光源開放十五周年學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光源科學中心主任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注入器基本建成
位于懷柔科學城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距離發出“最亮的光”越來越近。近日,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增強器通過工藝測試和驗收,束流能量達到6千兆電子伏特,電荷量達到5納庫以上,各項關鍵指標均優于設計指標,成功實現電子束升能加速,總體性能達到同類裝置國際先進水平。直線加速器、增強器建設接連告捷,標志著高能同步輻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首次面向公眾開放
5月19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首次參與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活動,以“雁棲湖畔 遇見追光的你”為主題,面向公眾開放,通過科普講座、科普小實驗、游園打卡等形式,向公眾展示中國科技力量。HEPS科普講座主會場? ?(? 張文超攝)HEPS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立項,中國科學院、
深海質譜儀研制成功并海試
7月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獲悉,該院智能所陳池來團隊成功研制深海質譜儀,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試。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中國分析化學》。該項工作成果不僅為我國深海、深淵探測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也為后續尋找海底油氣及礦產資源,探究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等奠定了
深海質譜儀研制成功并海試
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獲悉,該院智能所陳池來團隊成功研制深海質譜儀,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試。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中國分析化學》。該項工作成果不僅為我國深海、深淵探測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也為后續尋找海底油氣及礦產資源,探究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等奠定了堅實的原位
上海光源“加入”抗疫情行列
2月3日,《中國科學報》獲悉,為共同抗擊疫情,“上海光源”特別開通“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專項課題”綠色通道,并于2月2日提前開機,助力科學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微觀結構、打開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黑匣子”。 記者2月2日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官網“用戶開放—運行實時狀態”一欄也看到,BL17U1、BL19U
上海光源“照亮”4000個課題
7月29日,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 早晨8點30分,氣溫已達35攝氏度。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趙國璧和陳嶸頂著烈日趕到上海光源總體控制室。未來12小時,他們要每時每刻通過熒屏查看光源各部分的運行情況。 同是8點30分,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劉新奇和博士生段良偉,也急匆匆趕到上海光
波蘭研究顯示植物能“思考”并“記憶”光源信息
科學家用熒光成像來觀察植物內部反應 波蘭華沙生命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植物有自己的“神經系統”,它們的葉子對周圍的光源信息、包括光的強度及光源種類,能夠記憶、傳達到整棵植物,并做出相應反應。 研究人員卡賓斯基表示,植物可以將光源信息“編碼”、儲存、記憶。光
開放式動態熒光成像系統光源相關敘述
·光化光強度大可達到3000 μmol(photons)/m2.s.; ·超脈沖光強度標準版本大可達到3000 μmol(photons)/m2.s.,定制產品大可達到5000 μmol(photons)/m2.s.,配備QA再氧化測量附件大可達到7000 μmol(photons)/m2.s
全球首個TDLTE開放實驗室建成
近日,諾基亞西門子通信設在杭州的全球首個TD-LTE開放實驗室正式建成。作為我國自主開發4G標準的重要基礎,TD―LTE開放實驗室將為手機等終端設備供應商提供端到端的測試環境,這也意味著使用這一技術的4G手機在上市前將經過這家實驗室的測試。 TD―LTE開放實驗室所在的諾基
上海光源:好光頻借力
7月13日,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員齊建勛來到上海光源南門,按照慣例拿到了實驗用的門禁卡。從上海光源出光起,齊建勛就經常往返京滬兩地,已經是上海光源不折不扣的老用戶了。 上海光源的所在地,位于張江科技園區的張衡路和蔡倫路之間。這些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街道,讓齊建勛感受到濃烈的科學氛圍。 今
上海光源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是全國大協作結晶,代表我國工業發展最先進水平 1月19日,專家們在參觀上海光源內的X成像光束線站。 新華社供圖 我國迄今最大的“大科學工程”——上海光源(SSRF)工程,1月19日通過了由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國家驗收,標志著這一性能指標達世界一流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
中國風能觀測網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8月3日在沈陽表示,目前全國由400座70米至120米高度的測風塔組成的風能觀測網,已基本建成并投入運行。 “發展風電必須先普查清楚風能資源的儲量,風電廠選址也需要評估可開發量。”矯梅燕說,風能觀測網的建成將實現對風能資源的專業化、規范化觀測,為深入利用風能資源奠定基
北京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建成并投入運營
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共同支持下,北京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建成并投入運營。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的建設,旨在為廣大民眾建立集新能源汽車政策宣傳、理念培養、知識普及、模擬體驗、試乘試駕、用車文化建設為一體的綜合平臺。目前已建成的室內體驗展廳、汽車實車展廳、試乘試駕體驗場地、充/換電設施體驗以及網上體驗中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部分建成并投入試運行
10月28日秋高氣爽,艷陽高照,位于董鋪湖畔美麗的科學島上嶄新的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大樓在和煦陽光下熠熠生輝,來自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著名高校的100多名代表蒞臨現場,共賀國家“十一五”大科學工程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部分建成并投入試運行。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是國家發改委
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首次面向公眾開放
5月19日,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PAPS)首次參與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活動,面向公眾開放,通過科普講解、游園打卡、視頻觀看等形式,帶領公眾走“近”高能物理的科學世界。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參與公眾科學日活動 (? 劉銘攝)PAPS是由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批復立項,中國科學院、北京市共建的第一
上海光源“夢之線”通光成功
超高分辨寬能段光電子實驗系統(簡稱夢之線)是國家財政部支持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目標是建成迄今國際上最先進的同步輻射光束線-光電子實驗系統(Dreamline)。實現超寬能段覆蓋(20-2000eV)和超高能量分辨(10 meV@1000 eV),創造軟X射線實驗能力的最高記錄。
上海光源維修改造項目通過驗收
1月5日,中國科學院計劃財務局會同基礎科學局、辦公廳在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張江園區組織召開了上海光源維修改造項目“生物大分子晶體衍射高分辨結構測定和自動化篩選系統項目”驗收會。會議由計劃財務局局長孔力主持,審核專家組由來自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生科院、高能所、中科院辦公廳、合肥物質科學院、計劃財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工程建成后將產生“最亮的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95.shtm 大科學裝置,指的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我國實現諸多重大科技成果突破和建設科技強國的“利器”。比如大家熟悉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五一期間,我國不少大科學裝置仍在施工
上海啟動科學數據開源開放平臺建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36.shtm
歐洲建成開放式細胞分裂研究數據庫
近日,歐盟一項歷時6年的科研項目“MitoCheck”順利完成。由奧地利分子病理學研究所領軍的歐洲11個研究機構和公司,研究了細胞分裂的遺傳基礎,并建立了開放的細胞分裂研究數據庫。相關研究成果分不同部分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和《自然》雜志上。 細胞如何從一個分裂為兩個,兩個分裂為4個,最
元宇宙產業專利池啟動并實現首批專利開放許可
5月30日,在全球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論壇上,由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IP)聯合百度牽頭發起的元宇宙產業專利池正式啟動。據悉,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如你所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外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創始成員共同參與元宇宙產業專利池設立,首批入池
分析化學領域全新期刊Analysis--Sensing上線并開放投稿!
Analysis & Sensing是歐洲化學出版協會(Chemistry Europe)最新創辦的一本期刊,這本嶄新的期刊是針對(生物)分析化學整個研究范圍發表高質量研究工作的全球化平臺。作為《歐洲化學》的姊妹期刊,Analysis & Sensing由歐洲化學出版協會(Chemistry E
從上海光源看大科學裝置的作用
大科學裝置非常重要,建設與應用本身就是科技創新的過程也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它從多方面推動創新,上海光源更好說明這個例子。上海光源1993年立項,三位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建議建立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然后到1995年到了上海,2004年破土動工建設,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建設速度在國際上是最快的。
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15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光源線站工程迎來關鍵節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它以解決國家戰略需求和科學前沿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為主要目標,在上海光源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建立先進、系統的同步輻射實驗方法與綜合研究手段,全面強化和拓展實驗能力。 國家驗收委員會認為,項目按指標、全面、高質量完成了國
上海建成國內最大臍帶血公共庫
近日舉辦的2013年中國臍帶血移植峰會上獲悉,上海市已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臍帶血公共庫,數量達2萬單位以上,截至10月26日已完成臨床移植近700例。 與會專家介紹,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惡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療手段。臍帶血較骨髓易獲得、配型成功率高,可解決造血干細胞供者缺乏的困難。目前,全球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