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科學家攜手日前在氧化物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制備出基于全氧化物外延體系的人工反鐵磁體,并觀察到隨外加磁場的分步磁化翻轉模式。該成果被刊登在近期《科學》雜志上。 人工反鐵磁體不僅是多種新型自旋電子學器件(如磁隨機存儲器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反鐵磁材料基礎問題的重要載體。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人工反鐵磁體中巨磁阻效應的發現,促成了自旋電子學的誕生,同時也正是因為其在商業磁存儲等領域的成功應用,使得當今云存儲和云計算等新興產業成為可能。長期以來,針對人工反鐵磁體材料、物理和器件的研究,多集中于過渡金屬及其合金材料,但成功制備全氧化物人工反鐵磁體卻鮮有報道。 最新研究主要由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吳文彬教授課題組完成,他們在制備的反鐵磁體中發現了清晰的反鐵磁層間交換耦合效應,首次觀察到從表層和內部各磁性層分步磁化翻轉模式,給出了耦合強度隨各層厚度及溫度的變化規律,以及可能的耦合機制。德國尤利希研究......閱讀全文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雙聘研究員吳文彬課題組在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制備出基于全氧化物外延體系的人工反鐵磁體——[La2/3Ca1/3MnO3/CaRu1/2Ti1/2O3]N,觀察到隨外加磁場清晰的具有層分辨的分步磁化翻轉模式。該
序號獲獎者姓名工作單位獎項1白雪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胡剛復物理獎2何 源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胡剛復物理獎3劉運全北京大學饒毓泰物理獎4盧仲毅中國人民大學葉企孫物理獎5靳常青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葉企孫物理獎6林承鍵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吳有訓物理獎7何紅建清華大學王淦昌物理獎8苑長征中國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領域前沿難題之一。作為繼銅氧化物超導體之后的第二個高溫超導家族,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也是通過在三維反鐵磁母體中摻雜電子或空穴載流子來抑制反鐵磁長程序而獲得超導態。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自旋漲落在兩者的超導電子配對過程中均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征之一表現為在超導樣品的磁
看到了 才相信 安得物理論虛實 眼見為真定認知 只是江山多亂序 此峰難斷彼峰斯 冠狀病毒我們肉眼看不到,故而感覺其無處不在,引得風聲鶴唳、更是傷亡慘重。湖北的抗疫我們也親眼看不到,但借助平面圖文卻能夠“感受”到,雖然感受與親眼看到有區別。因此,去感受、去看到、然后去行動,是我們的腳步和
金屬-絕緣體相變(MIT)是體現電子關聯的典型宏觀表現,其背后往往蘊藏著非常豐富的物理內涵,因此是強關聯電子體系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引起MIT的機制多樣,包括Mott相變(電子間的庫倫相互作用造成半滿能帶打開帶隙)、Anderson局域化(無序雜質造成傳導電子的局域化)、Peierls相變(在準
10月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學會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中方申請人中方依托單位11201101460基于展向扭曲結構的流動與噪聲控制研究劉宇南方科技大學21201101470面向旋轉環境下無線傳感器自供電的能量俘獲新機理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并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于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科技部發布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詳情如下。 附1:申報相關要求和規定 附2:“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石,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為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并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于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辦公廳(室):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部署的、引領未來發展、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教技司[2011]9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科司、國務院僑辦文教宣傳司: 2011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專家評審并公示,共有212個項目獲準立項(具體名單見附件)。為做好項目實施工作,現將有關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磁電多鐵性材料是指同時具有磁有序與電極化有序的一類多功能材料,利用兩種有序的共存和相互耦合,可以實現磁場調控電極化或用電場改變磁性質。近十年來,多鐵性材料由于豐富的物理內含和廣泛的應用前景,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的一個研究熱點。鈣鈦礦氧化物是研究鐵電與多鐵性最重要的材料體系之一。在傳統鈣鈦礦
磁電多鐵性材料是指同時具有磁有序與電極化有序的一類多功能材料,利用兩種有序的共存和相互耦合,可以實現磁場調控電極化或用電場改變磁性質。近十年來,多鐵性材料由于豐富的物理內含和廣泛的應用前景,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的一個研究熱點。鈣鈦礦氧化物是研究鐵電與多鐵性最重要的材料體系之一。在傳統鈣鈦礦
近日,科技部完成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4年立項的1個項目、2015年立項的151個項目的結題驗收。結果顯示光合作用分子機制與作物高光效品種選育”等152個項目自立項實施以來,總體執行情況較好,達到了預期目標,科技部予以通過驗收。其中,“作物-固氮根瘤菌特異與廣譜共生的分子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16日,科技部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3計劃”)2015年立項的152個項目后三年預算方案進行公示,項目預算總經費164094萬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專項經費預算擬安排情況匯總表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承擔單位負責人研究周期
2019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結題驗收項目清單#aabb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border:1px solid #666666}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首席科學家項目第一承擔單位項目依托部門2015CB150100光合作用分子機制與作物高光
根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教育部組織開展了201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工作。 經評審,決定授予“軟界面電分析化學的若干問題研究”等36項成果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稀土生物效應的細胞無機化學研究”等6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機理研究進展 非晶形成的機理以及熱力學、動力學和結構對非晶形成能力的影響是材料科學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領域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物理所汪衛華小組與美國North Carolina大學Wu Yue研究小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統研究了微量元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電子相分離是強關聯錳氧化物材料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因為它與錳氧化物中的巨磁電阻效應和交換偏置效應的起源密切相關,而這兩種物理效應對這類材料在自旋電子器件方面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因此弄清楚電子相分離物理機制及實現人為調控不僅對于基礎研究而且對于材料的器件化都是很有意義的。 Pr
上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尖晶石結構的ACr2X4 (A = Cd, Hg, X=Se, S)具有鐵磁半導體性質,其中Cr3+離子局域磁矩通過超交換形成長程鐵磁序,而s-d交換相互作用使s軌道電子主導的導帶發生較大的自旋劈裂。由于這類材料中自旋和電荷自由度間的強烈耦合造成了許多有趣現象,在過去幾十年
編 號 論文題目 作 者
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8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國科發基〔2019〕308號 各有關項目依托部門: 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科技部組織完成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月4日,科技部公示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2014年立項173個項目后三年預算安排初步方案,總經費達人民幣1,708,013,700元,專項經費達人民幣1,676,450,000元。 公示如下: 經過中介機構評估、預算管理部門的綜合審查,國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2018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規定了項目結題驗收的時間、驗收重點等,詳情如下: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8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安排的通知 國科基函〔2018〕38號各項目依托部門: 國家重點基礎研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