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等牽頭的中外研究小組,在江西贛州地區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類化石,命名為杰氏冠盜龍(Corythoraptor jacobsi)。 冠盜龍是國內發現的第一種具有和食火雞一樣頭冠的竊蛋龍類,它的發現使贛州恐龍動物群中竊蛋龍的數目增加到7個,為贛州地區竊蛋龍的形態學和分類學多樣性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證據。該研究成果于7月27日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據介紹,冠盜龍化石發現于贛州地區晚白堊世(1億年至6600萬年)時期沉積的紅色砂巖中,呈立體保存且基本完整,頸部為卷曲狀,整個脊柱系列呈關聯狀。 冠盜龍頭上長有類似于食火雞一樣非常大的頭冠, 第二至第四頸椎中沒有椎體側孔,脖子長,為背椎系列長度的2倍,而稍微長于前肢(包括手部),明顯區別于該地區其他的種類。系統發育分析發現其與贛州地區的華南龍具有密切的親緣關系。骨年代學分析顯示杰氏冠盜龍的正型標本沒有達到穩定......閱讀全文
哈密翼龍生態復原圖。科研人員展示哈密翼龍蛋及胚胎化石模型和哈密翼龍復原圖。翼龍蛋化石(右)。哈密翼龍復原圖。翼龍下頜骨化石。 看到鳥兒在天空飛翔,你會想到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哪種脊椎動物最早在天空飛翔嗎? 最新的發現與研究表明,最早在天空飛翔的是我們都知道的一種動物——恐龍。在這個龐大家族里,有
熱河生物群中的翼龍化石主要產自熱河群下部的義縣組和上部的九佛堂組,其中義縣組主要以古翼手龍超科為主,而九佛堂組主要以準噶爾翼龍次亞目為主。2016年9月,國際刊物《古脊椎動物學報》(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2月10日,《巴西科學院院刊》(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科研團隊程心和蔣順興等關于悟空翼龍類頭飾(頭骨脊)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記述了一類新的頭飾類型的基礎上,總結了已發現的所有悟空翼龍類的頭
中巴科學家合作完成,發表于11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中國和巴西的科學家在中國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化石。這件被科學家命名為“隱居森林翼龍”的化石,翼展僅2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員與巴西
呂君昌:博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 翼龍類生活在2.2億年至6500萬年之前,作為恐龍時代的空中霸王,它擁有強大的飛行能力,翱翔在整個天空。然而,科學界一直沒能找到判斷翼龍性別的直接證據,所有的結論亦只是推想。 現在這個100多年以來科學界懸而未決的難題,終于被攻克了。
“T夫人”,雌性達爾文翼龍(翼展寬0.78米)與她的蛋保存在一起。達爾文翼龍復原圖,左為不具有頭骨脊的雌性,右為具有頭骨脊的雄性。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塊與蛋保存在一起的雌性翼龍化石。這一發現為判別這些已絕滅的飛行爬行動物的性別提供了直接證據,解決了翼龍性別鑒定的關鍵問題。該項研究
4.實現六光子薛定諤貓態 中國科技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楊濤、陸朝陽等,通過實驗成功制備出國際上糾纏光子數最多的薛定諤貓態和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計算的簇態,刷新光子糾纏和量子計算領域的兩項世界紀錄。該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在英國《自然—物理》上。審稿人評價其是
和鳥類關系最為接近,為揭開鳥類起源提供新的證據 鳥類是如何起源、如何飛行的,它的羽毛是怎樣進化而來的,這對古生物學家和科學大眾而言,都是一個充滿魅力、充滿爭議的領域。而揭開謎底的關鍵往往不僅在鳥類本身,與鳥類具有
北京時間12月11日消息,美國《時代》雜志最近評出了2007年十大科學發現,美國及日本科學家在干細胞研究方面獲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今年6月內蒙古確認發現當今世界上最大似鳥恐龍化石,也入選這一榜單,位列第7位。 以下為《時代》雜志評出的2007年十大科學發現: 1. 干細胞研究獲得突破 干細
12月5日,英國《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鄒晶梅、周忠和團隊與國外同行(包括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教授Mark Norell 以及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Gregory Erickson)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報道了早白堊世
答:因為它真呢是太搞太好玩了。用老美的話,就是有點離奇(quirky)。 傳統意義上的科學類雜志,都是給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感覺。每個字都懂,但連在一起卻不知道它再說些什么。晦澀、生僻、無趣、難懂,幾乎成了科學學術雜志的代名詞。特別是我們國家的學術雜志,圖、表、數據、排版等展示“非常傳統
很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恐龍之所以滅絕是由于6600萬年前隕石撞地球導致的。但最近一項研究則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研究者們通過對恐龍卵化石進行檢測,發現恐龍胚胎在蛋中孵育的時間比我們預想的要長得多。至少對于某一種物種來說這一時間將長達6個月。 "我們認為這一發現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