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轉基因魚的國家,領先美國3年。 如今,歷經25年審核、2年等待后,世界上首個獲批的供食用轉基因動物——轉基因三文魚終于在北美被端上餐桌。近日,美國馬薩諸塞州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宣布,他們向加拿大出售了10000磅AquAdvantage轉基因三文魚,這是轉基因動物在公開市場上的首次銷售。 “此事對其他轉基因動物的產業化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黃昆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轉基因三文魚開創了一條先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轉基因動物、植物、微生物已經走到了產業化門前。” 疑惑:最先出成果卻為何遲遲“上不了桌” 1985年,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朱作言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進行農藝性狀轉基因研究,提出了轉基因魚形成的模型理論,培育出世界首批轉基因魚。 與轉基因農作物相比,轉基因動物上市經歷了更長時間。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閱讀全文
中國的轉基因鯉魚在技術上已經做好了產業化準備,但是要拿到安全證書,真正送上人們的餐桌,可能還需要長時間的等待。 本文首發于南方周末 ▲圖為AquaBounty轉基因鮭魚農場培育的轉基因鮭魚。(視覺中國/圖) 2015年11月美國批準轉基因大西洋鮭魚上市,加拿大半年后也批準這一食
11月19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轉基因三文魚(學名為大西洋鮭魚)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個進入市場的轉基因動物食品。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再次引發了人們廣泛熱烈的爭論。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轉基因魚類科研領域,中國科學家一直處于最前沿。 198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領銜的中國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11月19日,美國FDA批準轉基因三文魚上市,這是世界上首例被批準產業化的食用轉基因魚。這在國際上引起轟動,中國輿論也高度關注這一事件。 眾多媒體沒有報道的是,中國曾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轉基因魚的國家。早在1983年,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領銜的團隊就已經將重組人生長激素基因導入鯽
據英國《衛報》官網8月9日報道,美國艾庫邦蒂公司產出的三文魚被批準在加拿大銷售,由此,它成為第一個進入食品供應渠道的轉基因動物。 加拿大超市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儲存轉基因魚的國家。艾庫邦蒂公司近日盈利報告的銷售數字顯示,近幾個月以來,該國已經銷售了大約5噸的轉基因三文魚。人們熱議中的轉基因
最近,一家美國公司宣布其轉基因三文魚已上市銷售,這是第一種獲準上人類餐桌的轉基因動物產品。鮮為人知的是,全球最早培育成功轉基因魚的是中國科學家。那為什么中國的轉基因魚遲遲未能上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就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有關轉基因食品的科學知識還需加強普及,打消公眾的疑慮,推動中國
歷經25年審核,2年等待,世界上首個獲批的供食用轉基因動物——轉基因三文魚終于被端上餐桌。近日,美國馬薩諸塞州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宣布,他們向加拿大出售了10000磅(約4535公斤)AquAdvantage轉基因三文魚,這是轉基因動物在公開市場上的首次銷售。
2.3病原生物學與免疫隨著海洋環境逐漸惡化和海水養殖的規模化發展,病害問題已成為制約世界海水養殖業發展的瓶頸因子之一。開展病原生物(如細菌、病毒等)致病機理、傳播途徑及其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研制有效防治技術的基礎;同時,開展海水養殖生物分子免疫學和免疫遺傳學的研究,弄清海水魚、蝦、貝類的免疫
轉基因三文魚早就擺上了餐桌。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在今年8月4日的時候發表聲明已經在加拿大出售備這樣受爭議的轉基因三文魚4.5噸了。 這種魚是大西洋三文魚的變種,經過基因改造后生長速度特別快,比野生型的三文魚將近少一半的時間就能上市了,也就是說只要18個月就可以出售
朱作言院士作大會特邀報告 10月9日至12日,第九屆國際海洋生物技術大會在中國青島舉行,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及國內相關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的600多位學者參加了會議。 與會專家圍繞可持續水產養殖、海洋分
等了25年,美國水豐技術公司研發的轉基因三文魚終于擺上餐桌。該公司8月4日宣布,他們已向加拿大顧客售出一萬磅(約合4535公斤)的轉基因三文魚,每磅(約合0.45公斤)5.30美元。 “這是首個供食用的轉基因動物產品上市,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胡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
轉基因大馬哈魚18個月可長到60厘米長、3公斤重,而養殖大馬哈魚則需3年時間。轉基因的大馬哈魚最重可達5公斤。 公司表示,所有轉基因大馬哈魚都被設計為雌性,且不具備繁殖后代能力,理論上杜絕異種繁殖的危險。 本報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5日報道,在加拿大政府批準一種可食用轉基
一種生物(通常是老鼠),將外來基因轉入其體內成為其基因組的一部分。引入的基因先被分離出來并設計使其攜帶適當片段。然后將這段基因注入受精卵,方法如下:對一只雌老鼠注射激素使其產生大量卵;讓一只雄老鼠與其交配使部分卵受精;將這些卵收集起來,在其卵裂前注入外來基因物質。這些卵被移植入另一個雌性體內,在那里
近年來,國內、國際輿論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惑,作為轉基因作物種植第一大國,美國的民眾到底吃不吃轉基因食品? 事實上,超過一半的美國消費者對轉基因生物有某種程度的擔憂。全球信息公司NPD集團最近發布的食品市場研究報告稱,當被要求描述轉基因生物產品時,很多消費者都會描述成“不了解”、“可能不健康
脊椎動物的器官形成是一個復雜而又難以看到的發育過程。然而,依賴于轉基因技術發展起來的細胞命運追蹤和組織特異呈像就像黑暗中的燈光,可以照亮器官發生難以觀察到的細節。就肝臟器官發育研究來說,本世紀以來雖已獲得過幾個標示肝臟發育的轉基因斑馬魚品系,但迄今還沒有報道過能標示肝臟全程發生特別是前期發育的轉
“由于主管部門的積極引導,科學界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國內理性認識和支持轉基因發展的正能量正在上升,社會輿情逐步有所轉變。”近日,在轉基因科學傳播座談會暨“新語絲科學精神獎”頒獎儀式上,獲得本年度“新語絲科學精神獎”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表示。 而最近關于轉基因食品的社會
來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針對魚類的生殖發育,評述了魚類性別決定和分化、生殖細胞和性腺發育以及生殖發育調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這將有助于以魚類為模型,發展動物生殖調控機制研究。 這項研究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研究組完成,其中通訊作者胡煒
(二)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建立和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是從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作為現代分子生物學誕生的里程碑開創了分子遺傳學基本理論建立和發展的黃金。DNA雙螺旋發現的最深刻意義在于:確立了核酸作為信息分子的結構基礎;提出堿基
作為分子生物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DNA重組及基因工程技術給生命科學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促進著生命科學各學科研究和應用的進步,對推動醫學各領域的發展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對人類遺傳信息的認識 遺傳信息決定生物的形態和特征,是生物生存之本。估計人類的基因組DNA約有4×109bp,
生物反應器(bioreactor)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細菌基因工程、細胞基因工程、轉基因動物生物反應器。轉基因動物生物反應器的出現之所以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是因為它克服了前兩者的缺陷,即細菌基因工程產物往往不具備生物活性,必須經過糖基化、羥基化等一系列修飾加工后才能成為有效的藥物,而細胞基因工程又因
轉基因鱒魚(圖片提供:Terry Bradley)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4月1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數百條轉基因虹鱒魚。通過植入新的基因,這些轉基因魚擁有“6塊腹肌”以及更為發達的“肩肌”。研究人員表示,在選美比賽中,轉基因虹鱒魚不可能獲得任何名次
發展階段生物反應器(bioreactor)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細菌基因工程、細胞基因工程、轉基因動物生物反應器。轉基因動物生物反應器的出現之所以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是因為它克服了前兩者的缺陷,即細菌基因工程產物往往不具備生物活性,必須經過糖基化、羥基化等一系列修飾加工后才能成為有效的藥物,而細胞基因
4月15日-19日,第43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在日內瓦Palexpo展覽館舉行。4月17日,組委會公布了各項大獎的得主,其中香港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測毒技術從來自48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件新發明中脫穎而出,獲本屆日內瓦發明展大獎。 48至72小時測逾千種毒 該項技術利用轉基因工程
自從1996年轉基因作物產業化以來,全世界商業化的主要轉基因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油菜、土豆以及苜蓿、番木瓜、甜菜、西葫蘆(squash)等其它幾種小作物。其中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分別占各自作物全球種植總面積的75%、80%、75%、35%。美國一半的農田種植的是轉基因作物。全世界7
“小魚親測”的首個檢測項目為食用油。 你聽說過用魚胚胎來測試消費品安全的嗎?5月23日,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中銀)宣布應用全球獨家“轉基因青鳉魚”及“斑馬魚”胚胎毒性測試技術于日常食用品及護膚品,并發布全球首個以生物測試技術T esting 2 .0作產品檢測的消費品安全信息平臺
6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以《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題作綜合學術報告,介紹了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應用以及安全問題。6月10日,陳曉亞作題為《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的主題報告 “在過去幾十年里,轉基因技術經歷了誕生、成長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近年來,轉基因食品成為世界范圍內熱議的話題,不同國家對轉基因采取的政策不盡相同。2017年世界范圍內都有哪些轉基因事件? 加拿大 2017年轉基因三文魚在加拿大成功上市。加拿大的超市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儲存轉基因魚的國家。轉基因三文魚生產公司的銷售數字顯示,加拿大已經銷售了大約5噸的轉基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就有人嘗試用各種辦法向動物體內轉移外源基因。如將牛奶成分中特有的基因轉移到白鼠體內,這些外來基因在白鼠體內重組后,白鼠分泌的乳汁便含有牛奶成分。這種通過人工方法獲得外來基因的白鼠,稱為轉基因鼠。 轉基因動物技術的核心,是把遺傳的功能單位──基因轉移到動物體內,使它成為動物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就有人嘗試用各種辦法向動物體內轉移外源基因。如將牛奶成分中特有的基因轉移到白鼠體內,這些外來基因在白鼠體內重組后,白鼠分泌的乳汁便含有牛奶成分。這種通過人工方法獲得外來基因的白鼠,稱為轉基因鼠。 轉基因動物技術的核心,是把遺傳的功能單位──基因轉移到動物體內,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干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發育與疾病研究組于近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Blood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Dominant-Negative C/ebpα and Polycomb Group Protein Bm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