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召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院士專家座談會,就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展開研討。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中科院原副院長孫鴻烈,中科院原副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主任陳宜瑜等23位院士和來自各方面的38位專家、100多名科考骨干參加會議。會議由孫鴻烈主持。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首先介紹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初步方案。他表示,將以青藏科考為抓手,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依托,以第三極科學創新研究院和第三極科學聯盟(Tibet Club)籌建為基礎,統籌協調中科院其他相關研究機構,吸納全國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地方科研機構,以建立泛第三極國家實驗室為目標,實現青藏高原研究優勢力量的整合、科學前沿研究的引領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支撐。 座談會上,......閱讀全文
歷史在這里交匯,又在這里遞進。 2018年1月8日,人民大會堂,中國“火藥王”王澤山、“病毒斗士”侯云德共同獲頒“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習近平總書記緊緊握住兩位大獎得主的手。 如潮的掌聲,是對復興大道上科技成就的禮贊,也是對中國堅定走創新之路的共鳴。 40年前,同樣如潮般的掌聲曾在這里響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經歷過輝煌、遭遇過曲折,創建于1909年的蘭州大學開創了甘肅現代高等教育的先河。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作為全國重點大學的蘭州大學屹立于中國西部。1979年,改革開放,蘭州大學再次煥發青春活力,與中國的各行各業一起重沐春風,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也正是從那時起,我國經歷了幾次高等教育改革,并以極快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再次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這是國家給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布置的一項大“作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如果我們不積極思變、主動求變,就無法適應社會變革和科技發展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既是大勢所趨,更是形勢所迫,不改革就會被改革”。 2014年7月7日,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第7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簡稱《“率先行動”計劃
科學家追尋百年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有了新的答案,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國際千克原器面臨退休,從航天到地球四極,2018年,新技術助力的科學新發現,不斷顛覆著人類已有的認知。深空探測開啟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2017年9月27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巡視員白京羽出席驗收會并講話。驗收會由中科院副院長王恩哥主持。 驗收會上,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工程總經理匡光力
成都山地所與中鐵二院在川藏鐵路沿線開展聯合野外科學考察崔鵬院士等在中巴公路改擴建工程現場處置堰塞湖災害 當一家科研機構決定向“改革”要發展動力的時候,必然要經歷一個“重新審視、痛定思痛”的艱難歷程。 他需要再次回答“什么是特色”、“主戰場在哪里”、“需求如何帶動學科發展”等一系列核心問題,并得讓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從科技部網站獲悉,近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推進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向統籌規劃、系統布局、分類管理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體系建設轉變,推進科技基礎
科技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32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發展改革委、財務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
1月25日,中國科學院2011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開幕。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路甬祥作重要講話,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白春禮作工作報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主持開幕式。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和國家審計署、財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中提出應建立統一開放的科研設施與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將所有符合條件的科研設施與儀器納入平臺管理,建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制度和運行補助機制。 同時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二中、三
7月7日,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正式通過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這標志著中科院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改革方向及重點已經明晰,這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將再次踏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征程。 回顧歷史,作為科技國家隊的中科院,每一次都走在了全國科技改革的前列,每一次重要實踐探索都開創了國家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指明了方向。如何進一步夯實科技基礎,在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如何進一步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如何進一步加強科技供給,服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世界科技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向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之一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熱烈反響。 從“向科學進軍”到“迎來創新的春天”,從“占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激烈的國際競爭表明,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特別是這個民族的前途命運,最根本的取決于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抉擇。這一戰略如何落地,企業怎樣才能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如何辦學才能使創新型人才充分涌現。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與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環保機械行
5月31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黨組中心組召開會議,傳達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報告精神。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主持會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副院長丁仲禮傳達了李克強總理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周生賢: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事關全局。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選擇什么道路,堅持什么道路,從來都是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得失的決定性因素。“十一五”以來,環保部門圍繞著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還有6天,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自然》雜志的物理科學主編卡爾·齊姆勒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小編帶你第一時間走近這兩位最高獎得主。 劉永坦:為國筑起“海防長城” 人物小傳:劉永坦,中國科學院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指明了方向。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縱觀世界歷史,有了思想,人類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