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研究發現腫瘤細菌能降解癌癥藥物
多虧了一項偶然的發現,研究人員找到了為何化療藥物有時不起作用的其中一個原因。事實證明,癌細胞內的細菌會摧毀一些藥物,使其變得無效。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雜志。 此項發現或許可解釋為何藥物“吉西他濱”在治療胰腺癌患者時極少能成功。在113名胰腺癌患者中,有3/4的活體組織檢查發現了摧毀“吉西他濱”的細菌。作出上述發現的團隊表示,該藥物還被用于治療結腸癌和膀胱癌,因此同樣的效應可能在患有這些癌癥的病人中也發揮了一定作用。 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avid Straussman及其團隊探究了為何健康細胞會變成癌細胞的“共犯”,從而通過某種方式幫助它們抵抗藥物。他們無法解釋為何一組特定的皮膚細胞會阻止“吉西他濱”殺死附近的癌細胞。 雖然Straussman和同事Leore Geller注意到皮膚細胞被支原體細菌感染,但起初認為它只是一種污染物。“我幾乎放棄了這個項目。”Straussman表示。事實上,研究表明,這種......閱讀全文
Science:研究發現腫瘤細菌能降解癌癥藥物
多虧了一項偶然的發現,研究人員找到了為何化療藥物有時不起作用的其中一個原因。事實證明,癌細胞內的細菌會摧毀一些藥物,使其變得無效。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雜志。 此項發現或許可解釋為何藥物“吉西他濱”在治療胰腺癌患者時極少能成功。在113名胰腺癌患者中,有3/4的活體組織檢查發現了摧毀“吉西
癌癥免疫療法,工程化細菌有效抑制腫瘤進展
目前,合成生物學的新興領域—設計新型的生物組分和系統正在徹底改變醫學的進展,通過對活細胞的遺傳編程,研究人員就能夠開發出智能感知并對多種環境做出反應的工程化系統,與當前基于分子的療法相比,這種新型系統能夠產生更加具體且有效的解決策略。圖片來源:Hasty Lab/UCSD 在過去十年里,癌癥免
Cancer-Discov:癌癥藥物或可驅動骨質腫瘤發生
近日,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者通過研究表示,癌癥藥物可以殺死腫瘤,不讓其擴散,但是并沒有研究證據顯示一種很有前景的癌癥藥物IAP拮抗劑或可增加癌癥擴散至骨頭的風險。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Cancer Discovery上。 癌癥藥物IAP拮抗劑可以阻斷很多癌細胞維持生存的信號從而來抑
精準抗癌新思路:用細菌運送抗腫瘤藥物
癌癥治療中的最大難題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運送化療藥物到腫瘤處而不毒害到健康組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在嘗試開發“納米運輸機”,即包裹著藥物的極小顆粒。納米運輸機被設計為在體液循環過程中只會被癌細胞吸收,不會進入健康組織。 盡管納米運輸機很好地保護了健康組織,但成功運送到腫瘤處的藥物量仍然很
一種致病細菌可讓人體腫瘤萎縮-有望輔助治療癌癥
敵人的敵人可能是你的朋友。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生活在土壤中的致病細菌——諾維氏梭菌有可能成為新的抗癌輔助手段。這種微生物不僅讓實驗狗體內的腫瘤縮小了,對于人類腫瘤似乎也同樣具有一定效果。 諾維氏梭菌是一種常見的厭氧菌,其釋放的酶可以刺穿并殺死哺乳動物細胞。美國生物科技公司“生物醫療谷發現”公
為何有些細菌能夠幫助治療癌癥?有些細菌會誘發癌癥?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有些細菌能夠幫助抵御癌癥,而有些癌癥則能作為癌細胞的“幫兇”促進癌癥發展,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幫助下 每天吃西藍花就能有效預防癌癥doi:10.1038/s41551-017-0181-y
很多癌癥靶向治療藥物抑制T細胞抗腫瘤免疫反應
在很多情形下,癌癥靶向療法要好于化療和外科手術摘除,這是因它攻擊和殺死攜帶特異性的促進腫瘤產生的基因突變的癌細胞,而且不影響健康的沒有攜帶這些基因突變的正常細胞。在臨床試驗中,科學家們非常注重于探究靶向療法對腫瘤細胞的影響,但是卻沒有充分地研究它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
海龜腫瘤類似人類癌癥
?本報訊 一項研究發現,海龜腫瘤和人類癌癥擁有類似的遺傳脆弱性,這意味著人類癌癥療法或可用于治療海龜腫瘤。 海龜種群目前面臨滅絕威脅,海龜纖維性乳突瘤癥(一種具有潛在致命性的惡性腫瘤)削弱了人類的保育措施效果。人為造成的棲息地惡化等問題促使這種腫瘤病毒和其他新出現的傳染病在野生生物中傳播擴
海龜腫瘤類似人類癌癥
一項研究發現,海龜腫瘤和人類癌癥擁有類似的遺傳脆弱性,這意味著人類癌癥療法或可用于治療海龜腫瘤。 海龜種群目前面臨滅絕威脅,海龜纖維性乳突瘤癥(一種具有潛在致命性的惡性腫瘤)削弱了人類的保育措施效果。人為造成的棲息地惡化等問題促使這種腫瘤病毒和其他新出現的傳染病在野生生物中傳播擴散。 對于該
日發現促使腫瘤生長新基因-有助于癌癥新藥物開發
腫瘤為了獲得營養,會不斷產生新血管,作為補充營養的通道。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了一個能促使腫瘤產生新血管的基因。這一成果將有助今后開發出新的癌癥治療藥物。 研究人員曾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基因與腫瘤新生血管有關,且已開發出數種阻礙這種基因發揮作用的藥物,不過有時患者會產生抗藥性,有時還會
活體腫瘤中的裝置可更好地預測癌癥對藥物的反應
直接在體內及在活腫瘤組織中測試多種抗癌藥的兩種裝置為個性化治療鋪設了道路。這些裝置是由兩個不同小組研發的;通過將實驗室進展用于病人,在啟動全身性抗癌治療前,它們有可能指導選擇對病人最有效的療法。通過用很小劑量測試候選藥物功效,在讓病人沒有副作用的情況下,它們還可能幫助加速藥物研發。癌癥病人經受無
腸道細菌可幫助治療癌癥
腸球菌hirae的掃描電鏡圖像。 據2項新的報告披露,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細菌群落可幫助確定某些抗癌療法的功效,其中包括那些先前被認為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的藥物。在這兩種情況下,腸道微生物群似乎能調節由這些治療所引發的免疫系統的反應。研究人員發現,在腸道無菌的小鼠中,這些療法在攻擊腫瘤上的效果較差
腸道細菌:癌癥治療新幫手
人體內微生物的數量比細胞的十倍還多,這些微生物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們維護人體健康,調節免疫系統,維持消化系統“有活力地”運轉。現在,《科學》雜志上的兩篇文章指出,這些微生物還有助于治療疾病。 這些研究以小鼠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腸道細菌有助于增強3種抗癌療法的療效。在每一個案例中,當小鼠體
死細菌居然能治療癌癥!
眾所周知,癌癥是很難治療的,因此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替代的治療方法。細菌是否能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呢?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資料顯示,結直腸癌是美國第三大最常見的癌癥,它也恰好是一種很難治療的癌癥,因為傳統的化療和放療,在胃腸道氧氣匱乏的環境中都不起作用。但是,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觀察癌癥藥物最新發展趨勢
IO 組合療法大放異彩,長期實質效益逐漸顯現 綜合多個 IO 試驗在本次 ASCO 年會發布的成果來看,可以發現有多個 IO 組合療法,例如 IO 合并化療、放療、標靶或 IO,例如 pembrolizumab 結合 cisplatin 與 5-FU 在晚期胃癌治療,以及具實質效益的 IO
Cancer-Res:腫瘤細胞與癌癥?
腫瘤中的細胞并不都是一樣的,這些腫瘤細胞在生長和患者治療的整個階段會產生不同的遺傳突變,同時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性,這些差異就使得腫瘤非常難以對付,從而往往會產生因許多惡性腫瘤細胞而導致的腫瘤耐藥性的發生。近日,發表于國際雜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莫非特癌癥研究中心的研
“癌癥”就是惡性腫瘤嗎?
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癥”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癌癥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征,其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的復雜過程,分為致癌、促癌、演進三個過程,與吸煙、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個體化癌癥療法或幫助抵御腫瘤對靶向藥物的耐受性
2015年12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靶向作用驅動腫瘤生長的遺傳突變的藥物為多種嚴重癌癥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但很多時候,腫瘤都會對藥物產生耐受性,而且腫瘤經常是通過產生新的突變來促進耐藥性的出現,這就需要科學家們不斷開發更有潛力的藥物來克服耐藥性的腫瘤,近日一項發表在NEJ
高通量共聚焦成像技術檢測3D腫瘤球,助力癌癥藥物篩選
介紹:近年來,在體外大規模培養腫瘤細胞來模擬體內病理環境的技術已有了極大進展。如果將培養的腫瘤細胞加入圓底的微孔中,這些富集的細胞就會形成離散的球體。這些離散的球體同時包含了暴露在表面的和深埋在內部的細胞,增殖的和非增殖的細胞,外面的富氧層和內部的缺氧中心。基于上述特點,與傳統的二維細胞培養方法相比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轉化為癌癥殺手,里應外合殺滅腫瘤
上皮腫瘤(如肺癌和胰腺癌的腫瘤)利用ανβ3分子獲得了針對標準抗癌療法的耐藥性,從而成為高轉移性得癌癥。在一篇發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
腫瘤標志物陽性≠有癌癥
●目前腫瘤標志物檢測是早期發現無癥狀微灶腫瘤的唯一途徑,但腫瘤標志物檢測呈陽性并非一定就是癌癥,檢測呈陰性也不一定就能排除癌癥 ●腫瘤標志物檢測對健康人群篩查作用有限,且檢測成本高,更適用于高危人群及年齡40歲以上群體的腫瘤篩查,不推薦作健康人群的廣泛篩查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
癌癥干細胞能加速腫瘤生長
時常,看來在治療中已治愈的癌癥又復發了。有些科學家已將此歸結為癌干細胞。這是癌癥細胞的一部分,其能夠保持休眠,逃避化療或放療,結果數月或數年后又形成新癌細胞。這個想法一直存在爭議,但今天發表的三篇論文報告證明:在某些腦、皮膚、腸道腫瘤中,癌癥干細胞是腫瘤生長的來源。 癌癥干細胞癌癥干細胞模
研究揭示癌癥腫瘤難治之謎
美國研究人員7月4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網站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對癌癥腫瘤用藥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存在于腫瘤微環境中的健康細胞給癌細胞提供了相應的條件,使它能抵抗藥物并存活下來。 腫瘤微環境是指腫瘤局部浸潤的免疫細胞、間質細胞及所分泌的活性介質等與癌細胞共同構成的局部
腫瘤免疫療法——多突變癌癥克星
臨床試驗中使用的新型免疫系統激活抗癌藥物讓許多看似無法治愈的黑素瘤或肺癌患者重獲新生,但這些藥物對結腸癌似乎無效。不過有一個例外——一位男性患者的結腸癌轉移瘤在2007年接受藥物治療后消失了——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興趣。他們懷疑該患者之所以能夠康復,可能與腫瘤中出現大量突變有關。如今,一個小型臨床試
驚人成果:用腫瘤細胞治療癌癥!
5年前,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證實,循環腫瘤細胞(CTCs)既能夠移居至新轉移瘤處,也可回到它們的原發腫瘤處。利用CTC的這種雙向移動,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同事們將經遺傳改造表達一種抗癌細胞因子的CTCs注入到了小鼠體內。 在一項小鼠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遺傳改造CTCs
-循環腫瘤DNA實時跟蹤癌癥發展
據本周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首次發現,流進入血液中的腫瘤DNA,可用于實時跟蹤腫瘤的發展以及對治療的響應。 三年多來,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腫瘤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一名乳腺癌患者身上,采集了外科腫瘤樣本(活檢)和血液樣本。他們仔細
癌癥新療法-Tissueagnostic-癌癥藥物的興起
自 1940 年代,臨床醫學開始以化學療法治療癌癥,藥物的癌癥適應癥一直是以癌癥發生器官或組織種類來區分,例如未經治療的胰臟癌、經 sorafenib 治療過后的肝細胞癌等。即便后來有生物標記參與,仍不脫離以癌癥發生器官或組織種類來區分的本質,例如 HER2 陽性表現乳癌、RAS 基因突變大腸直
癌癥新療法-Tissueagnostic-癌癥藥物的興起
自 1940 年代,臨床醫學開始以化學療法治療癌癥,藥物的癌癥適應癥一直是以癌癥發生器官或組織種類來區分,例如未經治療的胰臟癌、經 sorafenib 治療過后的肝細胞癌等。即便后來有生物標記參與,仍不脫離以癌癥發生器官或組織種類來區分的本質,例如 HER2 陽性表現乳癌、RAS 基因突變大腸直
腫瘤疫苗的藥物分類
1、全細胞疫苗全細胞疫苗根據細胞來源又可分為腫瘤細胞疫苗和樹突狀細胞(DC)疫苗。在腫瘤特異性抗原尚未明確的情況下,腫瘤全細胞疫苗有其獨特的優勢。腫瘤全細胞疫苗包含了全系列的腫瘤相關抗原(TAA),富含CD8T細胞CD4輔助T細胞的抗原表位,能同時表達MHCⅠ和Ⅱ類限制抗原,引起全面有效的抗腫瘤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