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道,倫敦市長沙迪克·汗表示,倫敦將于23日起針對老舊不環保車輛課征“排放附加費”,試圖改善英國首都的空氣質量。 這項費用名為“排放附加費”,每天10英鎊,課征對象大多是2006年以前牌照的柴、汽油車,這些車輛不符合2005年歐盟汽車排放標準Euro 4。 新費用征收時間在周間上午7時至下午6時,加上現有的11.5英鎊塞車稅,意味著有些車主開車進入倫敦市中心每天需繳21.50英鎊的費用。 倫敦市長沙迪克·汗聲明說:“身為倫敦市長,我決心采取緊急行動,整頓倫敦致命的空氣。空氣污染每年導致數以千計的人過早死亡。這個倫敦所面臨令人汗顏的公共衛生危機必須解決。”......閱讀全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日前建議,通過經濟手段來對抗氣候變化,如削減化石燃料補貼,每噸碳排放定價25美元,征收航空和海運燃料附加費等。(1美元約為6.40元人民幣) 世界上20個最大經濟體的部長們承諾,到2020年,每年用1000億美元來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全球變暖和發展低碳
打破砂鍋 霧霾天氣頻頻侵襲,各種治污減霾技術也備受青睞。請關注—— 近日,荷蘭發明家達恩·羅塞加德發明了一項利用靜電吸附原理治理霧霾的技術,在接受建筑和設計雜志《Dezeen》的專訪時,達恩·羅塞加德提到,他的這項技術主要是利用銅線圈通電制造靜電場,然后借助這一靜電場來吸附空氣中的顆
德國:百個空氣清潔計劃在行動 40多年前,穿過德國魯爾工業區的萊茵河曾泛著惡臭,兩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天,包括萊茵河流域在內的德國多數地區已實現了青山綠水,空氣清新。在此轉變過程中,德國的100個“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功不可沒。 德國大部分地區的空氣如今已十分潔凈,不過也有個別城市或
德國工業發達,在環保方面的努力備受全球矚目。記者日前采訪德國聯邦環境局了解到,德國重在通過減少污染物排放來防治霧霾天氣,并完善應急舉措和長效機制,提高空氣質量。 推行歐盟強制標準硬軟措施到位自2005年1月1日起,歐盟對可吸入顆粒物(PM10)上限作出嚴格限制,規定空氣中 P
房山試水新能源出租車 電錢比油錢省數倍 自首都新聞媒體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采訪團正式成立以來,包括本報在內的京城八家主流媒體的記者奔波在劇場院團、工廠礦山、社區學校等第一線,“捕捉”了首都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推動實際工作、解決突出問題的大量生動事例。本報為此開辟專欄“記者
德國作為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始終將能源戰略視為其國家發展的命脈。然而受制于能源資源相對匱乏,能源安全問題成為德國造就世界第一強國的一大掣肘。從兩次世界大戰后的痛定思痛,到德國工業再次回到世界舞臺中央,喊出工業4.0計劃之際,德國也錨定了新的能源戰略重心,即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綠色轉型。而
據荷蘭《電訊報》5月30日報道,應議會要求,荷社會與經濟理事會經過與能源企業、環保組織和雇主協會磋商,將出臺“國家能源協議”,該協議的目標是在未來數十年投入巨資發展海上風電項目,使荷蘭實現向可持續能源的過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通過為建筑和工程企業創造商機刺激經濟發展,屆時,荷蘭幾乎所有的火力發
現代煤化工的產品種類繁多,多種技術路線并存,雖然其在技術和產業化方面都已有所突破,但仍面臨技術、經濟性、環保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未來何去何從?——煤化工企業頗為糾結。 “發展煤化工要仔細盤算選擇好產品,否則工藝將會成為負資產。”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在山西
現代煤化工的產品種類繁多,多種技術路線并存,雖然其在技術和產業化方面都已有所突破,但仍面臨技術、經濟性、環保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未來何去何從?——煤化工企業頗為糾結。 “發展煤化工要仔細盤算選擇好產品,否則工藝將會成為負資產。”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在山西
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對于會窮盡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種能源,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而且資源分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發達國家的公用事業企業將需要追求國際化并探索替 代業務
為實現到2030年5%的電力來自于太陽能的戰略目標,迪拜政府對小型太陽能設備,特別是屋頂太陽能的關注日益增強。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為太陽能上網發電創造更好的法律環境。”政府全資咨詢公司迪拜碳卓越中心負責人Ivano Iannelli表示,“未來1年,我們將看到太陽能基礎設施不斷增加
自2014年6月以來,國際原油市場經歷了價格的劇烈下跌。以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為代表的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從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高位下跌到近期的接近每桶50美元,累計跌幅達到50%。中國輿論普遍認為,作為世界主要的原油進口國,本輪原油價格暴跌對中國是極大的利好。 根據中國2013年的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