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溫室氣體濃度躍至80萬年來最高
世界氣象組織10月30日發布了《溫室氣體公報》。該報告指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于2016年以驚人的速度急速上升至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種在過去70年中顯現的大氣突變前所未有。 《溫室氣體公報》報告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公報指出,在人類活動與強勁的厄爾尼諾事件的共同作用下,2016年全球CO2達到了百萬分之403.3,高于2015年的百萬分之400.00。目前的CO2濃度為工業化前水平的145%。CO2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水平在大氣中迅速增加,有可能引發氣候系統空前的變化,導致嚴重的生態和經濟失調。 該年度公報基于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視網計劃的觀測結果。這些觀測結果有助于跟蹤溫室氣體的變化水平,并作為早期警報系統,探測這些針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大氣驅動因素的變化。 自1750年起的工業化時代以來,人口增長、密集型農業活動、土地利用和毀林的增加、工業化以及化石燃料源的相關能源使用都促使了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閱讀全文
溫室氣體的檢測
溫室氣體的檢測?
二氧化碳可變成巨型地下“電池” 又能“鎖住”溫室氣體
既能存儲額外電力 又可“鎖住”溫室氣體 如果將二氧化碳從廢棄物變成一個巨型“電池”,不僅可使碳儲存獲得回報,還能解決可再生能源無法持續供應問題。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就設計了這樣一種儲能方式,既可存儲可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生產的額外電力,又能“鎖住”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元兇二氧化
切葉蟻“堆肥”產生溫室氣體
切葉蟻以產生大量垃圾而聞名。事實上,這種螞蟻可以制造出浴缸大小、齊膝高的垃圾堆,里面不僅有樹葉,還有螞蟻的糞便、細菌和死螞蟻。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巨大的垃圾堆也是溫室氣體的有力來源。 研究人員分析了哥斯達黎加西南部22個切葉蟻丘的氣體排放情況。他們發現,在這些“垃圾堆”潮濕、缺氧的環境中
陽光刺激北極土壤釋放溫室氣體
高緯度土壤儲存著的碳至少是大氣中的2倍,但是一項研究發現這種土壤中的碳可能被釋放出來并且在接觸陽光的時候轉化成溫室氣體。Rose Cory及其同事分析了34個北極地點,其中一些地區目前正在經歷著顯著的永凍土融化。 當這種富含冰的土壤融化的時候,它會崩潰而且常常導致侵蝕和滑坡。這種穩定性的喪失會向
中國不靠排放溫室氣體促發展
“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的能源需求還會合理增長,但我們絕不能重復發達國家傳統的發展道路,也不應靠無約束的排放溫室氣體來實現經濟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氣候變化綠皮書的主編王偉光近日在《2010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會上表示。 中國環境承載能力有限
“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只是表象
如果以國家為統計單元算總量,中國是排放大國。但是,從人均水平看,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2007年中國為4.6噸,不足美國的1/4,只有歐盟的1/2。中國努力減排二氧化碳,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1990年到2007年,全球單位產出的二氧化碳
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缺口達1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 肖欣)在各國代表奔赴多哈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前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1日在北京、倫敦、巴西利亞等地全球同步發布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水平不降反升,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若想把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
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為甲烷 溫室氣體或成可持續能源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7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稱,科學家展示了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這種用溫室氣體生產燃料的方式,或將能為人類提供一種可持續能源。 太陽的熱輻射能清潔且可持續,但是要儲存它卻十分困難,因為電池只有有限的存儲容量和壽命。所以研究人員提出,用太陽光的能量生產燃料是
溫室氣體或可直接轉化為燃料
當前,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全球和局部氣候變化,已成為全世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如果有種技術能把溫室氣體直接轉化為燃料,既滿足能源需求,又解決了環境問題,那會怎樣?猶他州大學生化學家蘭斯·希菲爾德說:“那是當前科學研究的一座‘圣杯’。”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最近,美國猶他州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
石家莊立法推進溫室氣體減排
石家莊市年耗煤總量達到4000多萬噸。作為石家莊市首部關于低碳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石家莊市低碳發展促進條例》的實施將有助于促進全市溫室氣體的減排。 5月25日,河北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決定,批準《石家莊市低碳發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由石家莊市人大常委會從當日起正式公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