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維有機光子學方面實現了激子極化激元的傳輸與諧振
納米光子學主要研究如何在微納米尺度上對光子運動進行操縱、調節和控制,在未來信號傳播和信息處理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有機材料中的Frenkel激子具有高的激子結合能,能夠與光子耦合形成穩定的激子極化激元(Exciton Polariton, EP)。這種激子光子強耦合作用對有機納米線體系中光波導行為和發光調制諧振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近年來一直致力于低維有機光子學方面的研究工作(Adv. Mater., 2008, 20, 1661-1665;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7301-7305),探索了有機單晶納米材料的低損耗波導與受激發射性質。 最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科研人員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制備了三重態敏化劑均勻摻雜的有機納米波導材料,通過激子極化激元傳播過程中的雙向能量轉移,實現了穩......閱讀全文
微系統所研制出微納光纖耦合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
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NSPD: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or)作為一種高性能的單光子探測器,已廣泛應用于量子信息、激光雷達、深空通信等領域,有力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科技發展。 SNSPD器件主要有兩種光耦合方式,一種是垂直光耦合
西安光機所微納光子學亞波長器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光子學主要研究在微納尺度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規律及其光的產生、傳輸、調控、探測和傳感等方面的應用。微納光子學亞波長器件能有效提高光子集成度,有望像電子芯片一樣把光子器件集成到尺寸很小的單一光芯片上。納米表面等離子體學是一新興微納光子學領域,主要研究金屬納米結構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它具有尺寸
西安光機所微納光子學亞波長慢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表面等離子體激元是指在金屬表面存在的自由振動電子與光子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沿著金屬表面傳播的電磁波,具有巨大的局部場增強效應。它能夠突破傳統的衍射極限,從而實現在納米尺度上對光子的操縱和調控。表面等離子體光學為實現全光集成,發展更快、更小和更高效的新型納米光子器件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實驗室通過光子晶體和納米線組合實現光子集成新突破
LinkedIn與電子一體化的巨大成功故事相反,光子集成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它面臨的最嚴重的障礙之一是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來實現不同的功能,不像電子集成。更復雜的是,許多光子集成所需的材料與硅集成技術不兼容。 到目前為止,在光子電路中放置各種功能納米線,以達到所需的功能已經表明,雖然完全有可能
化學所高性能有機微納激光的可控構筑研究取得新進展
激光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已經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激光技術也不斷發展,其中微納激光是激光技術與納米科學交叉產生的研究前沿。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光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永生課題組科研人員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有機微納激光材料
《自然—光子學》:單光子波長轉換首次實現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10月15日表示,科學家首次將量子源(半導體量子點)產出的波長為1300納米的近紅外單光子轉換成波長為710納米的近可見光光子。這種單光子波長(或顏色)轉換的實現有望幫助開發出擁有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計量的混合型量子系統。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光
激子表面等離激元耦合效應實現光子信號操縱
光子學器件具有電子學器件無法比擬的高速、高帶寬和低能耗等優點,在光信息處理和光子學計算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近年來一直致力于低維有機光子學方面的研究(Acc. Chem. Res.,2010,43,409-418,Adv. Funct. Mate
雙光子微納3D打印典型應用
全新推出的QuantumX是世界上基于雙光子灰度光刻(2GL?)用于折射和衍射微光學的工業級打印系統。該技術將灰度光刻的優良性能與雙光子聚合的準確性和靈活性完美結合在一起,使得同時具備高速打印,最大設計自由度和高精度的特點。 典型應用 1、超材料和先進材料 微納3D打印為超材料、復合材料、功
首個使用偏振的超快光處理器面世
據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篇論文,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使用光的偏振來實現最大化信息存儲密度的設備。新研究使用多個偏振通道展開了并行處理,計算密度比傳統電子芯片提高了幾個數量級。 自1958年第一塊集成電路發明以來,將更多晶體管封裝到特定尺寸的電子芯片中,一直是實現最大化計算密度的
光子學新秀,期刊實力派
創刊2年即被SCI收錄、影響因子5年內從3到6、備受院士團隊青睞、文章被引量頻頻出彩…… 以上是Photonics Research(下稱《光子學研究》)創刊8年來的部分成績。不過,對辦刊者而言,影響因子和被引量絕不是唯一要追求的指標,最令他們有成就感的事,也遠不止于此。 “光子”1905年
雙光子微納3D打印基本內容原理
雙光子3D打印,其實專業名稱應該是雙光子激光直寫技術。為了理解這項技術,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做“雙光子吸收效應”。物質對光的吸收作用我們非常熟悉,以此為基礎的造物技術也很常見,比如用紫外光照射一些光敏聚合物質,被光照射到的地方就會固化,成為固態的物體。如果您曾經利用光敏填充膠補過牙齒,就會有更直觀的
納米光子學與生物光子學聯合研究中心在長春成立
國際納米光子學與生物光子學聯合研究中心日前在長春成立。這是長春理工大學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在光學領域共同搭建的一個合作平臺。 納米制造技術是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生命科學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熱點之一。隨著激光技術、光譜技術、顯微技術以及光纖技術的飛速發展,由光學、納米、生物領域融合而成的新
化學所利用半導體納米線同質結實現光學分波器
光學分波器是納米光子回路中的關鍵元件,可以用來連接納米激光器(J. Am. Chem. Soc., 2011, 133, 7276-7279)、光信號傳感器(Adv. Mater., 2012, 24, OP194-199)、檢測器 (Adv. Mater., 2012, 24, 474
超快光子學有什么用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團隊設計并搭建了基于時間展寬的光譜掃描飛行時間測距的3D激光雷達相機,最快可以實現1MHz的一維成像和無慣性掃描。這項技術可應用在自動駕駛、清潔技術(風力渦輪機)、工業自動化和面部識別等眾多領域。02背景介紹在無人駕駛的汽車上,對面一輛汽車迎面駛來,車輛
化學所在低維有機光子學元件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納米光子學主要研究如何在微納米尺度上對光子運動進行操縱、調節和控制,在未來信號傳播和信息處理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近年來在低維有機材料光子學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前期對一維有機光波導材料的研究中(Adv. Mater., 2008,
低維有機光子學方面實現了激子極化激元的傳輸與諧振
納米光子學主要研究如何在微納米尺度上對光子運動進行操縱、調節和控制,在未來信號傳播和信息處理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有機材料中的Frenkel激子具有高的激子結合能,能夠與光子耦合形成穩定的激子極化激元(Exciton Polariton, EP)。這種激子光子強耦合作用對有機納米線體系中光
化學所利用有機納米光子學材料實現高效化學氣體傳感
? 光波導傳感器具有普通傳感器無法比擬的靈敏度高、體積小、抗電磁干擾、便于集成等優點,在氣體與生物傳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近年來一直致力于低維有機光子學方面的研究(Acc. Chem. Res., 2010, 43, 409-418),
焊接納米線可以只用一束光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月7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科學家設計出一種新的納米線焊接技術,可使用表面等離子體光子學,用一束簡單的光將納米線焊接在一起。發表于剛剛出版的《自然·材料學》雜志上的最新研究有望促成新式電子設備和太陽能設備的出現。 目前,有些納米學家正專注于制造由金屬納米線組成的導電網格
中國科大提出一種納米線界面摻雜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界面摻雜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ZnO單納米線光電性能優質集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5月21日出版的Adv. Mater.雜志上。 ZnO納米線有著完美的光學納腔結構和室溫下豐富的多量子態耦合作用,不僅是凝聚態物理和量子光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對象,
2012棱鏡光子學創新獎揭曉
日前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西部光電展上揭曉了2012年度棱鏡光子學創新獎。該獎項由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和Photonics Online網站共同贊助,評審委員會專家主要來自于產業界和學術界。 獲獎成果包括以下九項:①用于轉換激發拉曼差分光譜的體布拉格光柵(VBG)穩定雙波長激光;②超高速飛
半導體所等在納米線量子點單光子發射研究中獲得新發現
半導體自組織InAs量子點因其具有“類原子”特性,是目前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器件研究最重要的固態量子結構之一。基于InAs量子點的高品質單光子的發射、讀取、操縱、存儲以及并行計算等是熱點研究方向。而InAs單量子點的可控制備(如精確定位、有序擴展、與光學諧振腔耦合等)是目前面臨的挑戰性問題。
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的性能調控及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團隊與歐欣團隊展開合作,將“萬能離子刀”技術應用于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NSPD)的性能調控和機理研究中。研究發現,使用氦離子(He+)輻照誘導的可控缺陷能夠調控SNSPD的物理性能,進而實現對器件探測性能的增強。該技術還可以直接比較輻照引起的
中科院有機核殼納米線實現化學氣體高效傳感
中科院化學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利用有機納米光子學材料,實現了高效化學氣體傳感,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國際期刊《先進材料》雜志上,并被作為即將出版的《先進光學材料》的內封面文章重點介紹。 據了解,光波導傳感器具有普通傳感器無法比擬的靈敏度高、體積小、抗電磁干擾、便于集成等優點,在
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獲“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技術發明獎”
8月5日,第五屆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科技創新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超導電子學實驗室“高性能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技術”成果獲第五屆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 Photon
中國科大量子納米顯微技術突破關鍵性難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任希鋒研究組近日在量子納米顯微技術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組利用微納光纖把波導中的光學模式絕熱壓縮,然后應用倏逝波(又稱消逝波)將光能量高效率地轉換成電子震蕩的表面等離子激元能量(理論效率超過99%),在納米波導中高保真度的傳輸了光子的偏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級聯激光器(QCL)是一種在中長紅外和太赫茲范圍工作的半導體激光器。在QCL中,電子負責發射光子進入隨后的量子阱中,由此一個電子可以產生幾個光子,效率非常高。從一個量子阱到另一個量子阱的過渡稱為“量子級聯”。圖??? 科技日報柏林9月1日電?(記者李山)近日,一個來自德國、意大利和英國的研究
2012納米光子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12納米光子學國際研討會會場 2月12日至14日,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日先進光子學聯合實驗室主辦的“2012納米光子學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anoPhotonics 2012)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會議研討的主題
《納米快報》: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光子學
在基金委青年基金、納米重點項目和國家納米測試基金及973課題的支持下,湖南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潘安練、鄒炳鎖教授等團隊成員和北京大學、國家納米中心以及德國馬普研究所合作,在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光子學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正式提出了半導體一維納米結構中光子輸運的概念,建立光傳播的理論模型,并在實驗
雙光子光譜學的技術特點和應用
也是消除光譜線多普勒增寬的一種好方法。這種技術于1974年首先見諸報道。在這種技術中,一束光由反射鏡沿著原路線反射回去,從而它們沿著相同的光軸向相反方向傳播,疊加后成為駐波。氣體樣品便放置在駐波場中。如果把激光光束的頻率調到所選定的原子躍遷頻率的一半時,在一定的條件下,同光束發生相互作用的每一個原子
物理所首次發現保偏等離激元納米光波導和納米光子路由器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徐紅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一直致力于等離激元光子學(Plasmonics)這一新興領域的研究。他們在納米光傳導和單分子遠程探測【Nano Lett. 9, 2049 ,(2009)】、納米光電集成基礎的光-激子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