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電,鋰元素是宇宙大爆炸核合成產生的三種輕元素之一,它們的豐度是探知大爆炸之后幾秒鐘內宇宙物理狀況的最可靠途徑。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天體豐度研究團隊與日本天文學家合作,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巡天數據及其后續觀測發現了一批鋰元素含量異常超高的貧金屬星,對經典小質量恒星演化模型提出了挑戰。該成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期刊快報》上。 “尚未演化到巨星之前的小質量貧金屬恒星的鋰豐度幾乎是一個常數,這是由于它們的大氣中保留了大爆炸核合成產生的原初鋰。”22日,該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李海寧告訴記者,當恒星演化到紅巨星支時,大氣中的物質混合造成的稀釋作用會使其表面的鋰含量降低一個量級以上。對于球狀星團的系統觀測驗證了上述過程,也表明了小質量恒星結構與演化模型的成功。但近年在球狀星團中觀測到了幾例鋰元素超豐的恒星,目前尚無完善的模型能解釋這一現象,也沒有系統的觀測研究。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閱讀全文
圖 1 霍金的照片,攝于2006年5月。 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家中逝世,享年76歲。 提到霍金,你們往往會想起他標志性的輪椅,以及那本暢銷全球的《時間簡史》。然而說起他的本職工作——物理學家,除了專業人士,恐怕很多
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大質量速逃星時速超過40萬公里 據國外媒體報道,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一顆“重量級”速逃星正以時速超過每小時40萬公里(這一時速可以在兩小時內在地球
茫茫宇宙之中,似乎有極少數的小質量恒星不知道從什么神秘的地方得到了一些多余的鋰元素,使自己成為了極其稀有但卻非常重要的一類恒星——鋰超豐恒星。最近中日天文學家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斯巴魯望遠鏡(Subaru)合作發現了其中的十二顆。這些小質量的鋰超豐恒星著實給理論學家出了個難題。物以稀為
宇宙形成之初,黑洞的增長速度令人難以置信。這或許有助于解釋為什么在宇宙早期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 據國外媒體報道,研究人員稱,宇宙形成之初,黑洞的增長速度令人難以置信。這或許有助于解釋為什么在宇宙早期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 黑洞因其超高密度而擁有巨大的引力,即便是光也無法從中逃脫。對于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在浩瀚的宇宙花園中,其中最重的黑洞也是從小小的“種子”長大而成。通過吞噬氣體星塵或和其他致密物體的融合,這些種子黑洞在體積和質量上不斷增長,直到形成星系的中心,就比如我們生存的銀河系。但與真實的植物不同,這些巨大黑洞的種子也是黑洞,但至今沒有人發現這些“種子”黑洞。 有一種觀點是認為,相當于數
日本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日提出了一個模型,該模型首次描繪了缺氫超新星的前身星特征。這一模型預測,在恒星雙星系統中,其中一顆爆炸后,另一顆熱恒星依舊存在。為了確認這一理論,該研究小組將用哈勃望遠鏡搜尋留下來的恒星,新研究將對大質量恒星演化的研究帶來重要影響。該研究結果發表
宇宙大爆炸核合成產生了氫、氦、鋰三種元素,這三種元素的豐度是探知大爆炸之后幾秒內宇宙物理狀況的最可靠途徑。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天體豐度研究團隊與日本天文學家合作,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巡天數據及其后續觀測,發現了一批鋰元素含量異常高的貧金屬星。該研究對經典小質量恒星演化模型提出了
黑洞大概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如同一個貪婪的胖子,體重巨大,吞噬任何從它附近經過的東西,包括光線。科學家認為,恒星級質量的黑洞可能形成于大質量恒星在生命終點的爆發。而小質量黑洞的碰撞并合,以及更小質量黑洞吞噬氣體塵埃,會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但你有沒有想過,當宇宙最初還是一片虛空時,最早的
北京時間7月13日消息,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公布了過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這些照片集中展現了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及其他國家航天機構最新捕捉到的星系“化石”、宇宙全景圖以及瀕死恒星最后狂歡等壯觀景象。1.船舶航跡 船舶航跡 在這張美宇航局7月4日公布的假色照
藝術想象圖:127億光年外的巨型原初星系團 在到達地球之前,這束光走了127億年。漫長的跋涉,加上宇宙的膨脹拉伸,讓它的能量微弱而暗淡。 同一時間,地球,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麥哲倫天文望遠鏡“賣力”地進行星系光譜巡天。科學家們正借助這臺設備,建立一個高紅移星系數據庫,以期解開宇宙演化形成之謎
計算機模擬:當圍繞初生恒星(圖片中央)的氣體盤密度上升過快時,其氣體盤中出現了第二顆恒星(圖片左側紅色部分)藝術想象圖:大爆炸之后,宇宙中并非僅有巨大而孤獨的恒星存在 北京時間2月19日消息,科學家近期進行的一項計算機模擬顯示,宇宙最早出現的星系可能并非如之前想象的那樣是“孤獨”的
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外專千人”教授瑞奈爾?斯普澤母(Rainer Spurzem)率領的、中歐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利用國家天文臺“老虎”小型GPU集群,以及德國馬普計算與數據裝置的高性能GPU集群,首次實現了對百萬恒星組成的球狀星團的多體模擬。這是迄今為止, 國際上規模最大、最為逼真的星團
封面故事: “整體適應度”方法并不普遍適用 包括螞蟻和很多黃蜂及蜜蜂物種在內的真社會性昆蟲形成等級社會,由能夠生育的蜂王(蟻王)和不能生育的工蜂(工蟻)組成。這意味著,一些個體需要犧牲它們自己的生殖潛力來養育其他個體的后代,這是達爾文認為對進化論構
丁肇中 我向大家介紹的是我所經歷的實驗,講我所做的實驗,我的實驗包括兩種,第一種,探索宇宙中最基本的結構,另一種是尋找宇宙的起源,在國際空間站上。 我小時候在重慶長大,那個時候常常有日本飛機徘徊在上空,所以我沒有機會上學,同時,那個時候我對上學特別沒有興趣。今天,我們正享受著由人們對基礎學科的
①希格斯粒子的發現有助于對物質的理解 2012年過去了,但美國《科學新聞》雜志的編輯們并沒有忘記那些曾讓他們夜不能寐的科學故事。 在這份年度最佳科學新聞榜單上,前兩個故事曾讓小編們通宵達旦地加過班:2012年7月4日凌晨,他們在網上收看視頻直播,那一邊在日內瓦,物理學家們正在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研究人員不斷發展宇宙模型,并借此發現新的宇宙理論。圖片來源:TNG COLLABORATION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Philip Hopkins喜歡跟他的同事惡作劇。作為模擬星系形成的專家,Hopkins有時會在演講中,把他的作品投射到真實星系照片旁邊,讓觀眾
2018年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當代科學界的傳奇人物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在這里不打算重復那些經常被傳來傳去的老生常談或者以訛傳訛,而是希望向公眾盡量清楚準確地介紹一下霍金的實際成就。 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礎的問題??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礎的問題?? 霍金在
北京時間2月25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上周宣布,在長島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創造了一種新型反物質。這種新發現的粒子被稱之為“反超氚”(antihypertriton),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重的反物質。此外,反超氚也是第一個含有所謂反奇夸克的粒子,也因此被排在元
綜合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一個恒星黑洞噴射出一對迄今最強噴射物。這種噴射物也被稱為微類星體,該微類星體吹出了一個直徑達1000光年的熾熱氣泡。氣泡比其他已知的微類星體大一倍左右,強度是其他微類星體的
一、常用口訣解釋 固體需匙或紙槽, 手貼標簽再傾倒。 讀數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 試紙測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測最好。 試紙測氣先濕潤,粘在棒上向氣靠。 酒燈加熱用外燃, 三分之二為界限。 硫
四年前,我國著名科普作家劉慈欣憑借其科幻小說《三體》獲得“雨果”獎,在國內掀起了一場不小的科普熱。小說中的“三體”是三顆相互環繞的“太陽”,由于運動的無規則性及相互之間復雜的引力擾動,致使生活在那里的“三體文明”經受了百余次毀滅與重生,最終逼迫他們打算逃離這種無常的“三體”母星。 研究表明,
熱重分析通常可分為動態(升溫)和靜態(恒溫)兩類測試方法。具體用哪一種方法,要依據測試目的而定,若研究質量損失過程則用動態法測試,若研究在某個溫度段有無質量變化,研究其熱穩定性用靜態法測試比較合適。常用的是動態法。1.實驗方法的選擇最常用的方法是單獨的熱重分析法,但也有聯用的測試方法可供選擇,熱重/
油品的閃點、燃點與自燃點是油品的安全性指標,是大多數油品的必檢項目之一,為了能更好的的進行檢測實驗室,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它們的意義和油品組成之間的關系。 在油品檢測的指標中,有一個重要的指標,那就是閃點。閃點是衡量油品在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安全程度的指標,因此做好閃點檢測至關重要。1.閃點
油品的閃點、燃點與自燃點是油品的安全性指標,是大多數油品的必檢項目之一,本文主要是介紹它們的概念以及與油品組成的關系一 油品的閃點、燃點與自燃點概念解釋:1.閃點 油品的閃點是預示出現火災和爆炸危險程度的指標,采用標準的開口閃點測定儀或閉口閃點測定儀來進行測定,是評價石油產品安全性的指標
橢圓星系NGC 4150核心特寫 這個遙遠星系與一個較小星系撞擊合并,開始形成新恒星 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宇宙采取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讓“年老”的星系獲得新生,那就是嗜食同類。借助于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的最新觀測,科學家發現年老的橢圓形星系仍保持“青春活
一、用于加熱的儀器可被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坩堝;需隔石棉網間接加熱的儀器有燒杯、燒瓶(圓底瓶和蒸餾燒瓶)、錐形瓶;化學實驗常用的熱源有酒精燈。1.試管主要用途:①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器。②收集少量氣體。使用注意事項:①用試管夾或鐵架臺上的鐵夾夾持試管時,應夾在離試管口1/3處,以便于加熱或觀
激光粒度儀作為一種測試性能優異和適用領域極廣的粒度測試儀器,已經在其它粉體加工與應用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是粉體生產、應用和研究領域的常規的質量檢測手段,使用激光粒度儀可以起到穩定產品質量,提高產品性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產效率的功效。 為什么要通過激光粒度儀的檢測。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