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動物相同,植物具有天然免疫系統,通過免疫受體蛋白感受各種病原微生物分子,并將信號傳遞給細胞內的其它蛋白激活防衛反應。 免疫反應受到嚴格的控制,高效的免疫反應確保動植物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害,但過度免疫反應則會導致植物生長發育受阻和各種人體免疫疾病。因此,精確控制免疫反應的活性非常重要。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研究團隊與英國塞恩斯伯實驗室Zipfel、加拿大女王大學Jacqueline Monaghan實驗室合作,發現了植物精確調控免疫活性的分子機理。周儉民研究團隊前期的工作表明,細胞質類受體激酶BIK1是作用于多個免疫受體下游的樞紐蛋白,控制多條防衛反應途徑。已有研究表明,異源G蛋白三聚體和鈣依賴激酶CPK28分別正負調控植物體內BIK1蛋白的積累,然而其調控BIK1蛋白穩定性的作用機制并不清楚。這項新研究則表明,E3泛素連接酶PUB25和PUB26通過對BIK1蛋白進行泛素化修飾,促進其通過蛋白酶體......閱讀全文
Walter和Eliza Hall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模型來預測免疫系統對于感染和疾病的反應強度,第一次明確了如何來控制免疫反應的大小(延伸閱讀:Science:受基因控制的免疫反應 )。 這些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研究發現,對于我們理解如何操控有害或有益的免疫反應來改
Vedanta Biosciences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微生物組公司,專注于開發基于合理設計的人類細菌組合體的新一類療法,用于免疫介導性疾病的治療。近日,該公司宣布,已啟動微生物組療法VE800的首個人體臨床研究,評估該療法與百時美施貴寶(BMS)的抗PD-1療法Opdivo(歐狄沃,通用名:ni
2019年9月24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獎,迄今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其中29位在獲獎兩年內即斬獲諾獎,因此引文桂冠獎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諾獎風向標。 來自美國國立猶太醫學中心的研究者John W. Kappler和Philippa Marrack就獲得了2
2004年6月,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姑娘分到我這里做檢查。她那年22歲,剛剛訂婚。在畢業前的幾個月里,雪莉(化名)一直被咳嗽搞得不得安寧。CT(computed tomographic,即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她的雙肺有多處陰影,而進一步的活組織檢查顯示,這是一種來自皮膚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肺
全球有超過19億人肥胖,并有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肝病等代謝紊亂疾病的風險。目前,許多研究都聚焦于免疫系統在代謝疾病中的作用,特別是肥胖中的炎癥反應。此外,我們知道,腸道微生物群是調節哺乳動物新陳代謝的關鍵因素。反過來,宿主免疫系統可以部分地通過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塑造微生物組。DO
實驗原理 凡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并能與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物質稱為抗原。物質所具有的這種特性稱為抗原性(Antigenicity)。當機體受抗原刺激后,在體液中出現的一種能與相應抗原發生反應的球蛋白,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血清稱免疫血清。
1. Sci Sig:炎癥機制研究新突破 炎癥反應是機體應對損傷或者感染時發生的免疫反應,然而這一過程如果失控之后將導致疾病的發生。最近,來自莫納什生物醫學研發研究所的研究者們發現了炎癥反應過程中的關鍵生物學事件。該發現或許能夠促進新的治療炎癥疾病的療法的開發,例如動脈粥樣硬化、中風以及II型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過敏反應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 Med:腸道微生物能夠預防食物過敏 DOI: 10.1038/s41591-018-0324-z 新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組可能有助于防止牛奶過敏的發展。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健康的人類嬰兒供體的腸道
在動物模型和人類相關研究中的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腸道中存在的微生物可以塑造免疫反應。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人體中證實了這種關聯性。他們發現對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或者在過去三年未感染流感病毒的人來說,在接種流感疫苗之前的抗生素治療方案導致免疫接種產生的抗體數量少于沒有接受抗生素治
癌癥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日,Nature Genetics 和 Nature Medicine 聯合發表了題為:Nature Milestones in Cancer 的文章,總結了21世紀以來癌癥研究旅程中的14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在理解癌癥和開發新療法方面取得的重大進
Walter和Eliza Hall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模型來預測免疫系統對于感染和疾病的反應強度,第一次明確了如何來控制免疫反應的大小。 這些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研究發現,對于我們理解如何操控有害或有益的免疫反應來改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研究小組利用數學和計算機模擬
編者按:微生物組對于人體的健康可謂至關重要。在癌癥方面,它們能夠影響癌癥的發生、進展、乃至療法的效果。一方面,這是因為微生物能夠影響到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另一方面,這是因為與細胞共生的微生物能對局部、乃至遠方的免疫系統造成影響。可以說,想要開發未來的精準藥物,離不開對微生物組的診斷與理解。最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少數長期存活的胰腺癌患者與許多對所有治療方案都無效的胰腺癌患者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在于他們的腫瘤中的細菌群落刺激或抑制免疫反應。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8月8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umor Microbiom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少數長期存活的胰腺癌患者與許多對所有治療方案都無效的胰腺癌患者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在于他們的腫瘤中的細菌群落刺激或抑制免疫反應。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8月8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umor Microbiom
抗體的概念 動物機體受到抗原物質的刺激后, 由B淋巴細胞轉化為漿細胞產生的, 能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免疫球蛋白, 這類免疫球蛋白稱為抗體(Antibody,簡稱 Ab)。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olobulin, 簡稱Ig) 是指存在于人和動物血液(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將機體的免疫系統與腸道菌群聯系了起來,當然我們很多人并不清楚免疫系統到底和機體腸道菌群有著怎樣的關聯?免疫系統能夠被腸道菌群調節,抑或者其能夠主動調節機體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從而來影響健康? 本文中就對二者之間的關聯性研究進行了整理,如下:
新華網北京10月4日電(記者 徐勇) 美國人布魯斯?博伊特勒、法國人朱爾斯?霍夫曼和加拿大人拉爾夫?斯坦曼以免疫系統研究贏得2011年度諾貝爾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審委員會3日認定,本年度3名獲獎者“發現免疫系統激活的關鍵原理,革命性地改變我們大家對免疫系統的理解
一、 疫苗的概念及分類 疫苗,是指一切通過注射或黏膜途徑接種,可以誘導機體產生針對特定致病原的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從而使機體獲得保護或消滅該致病原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質、多糖、核酸活載體,感染因子等。在我國,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
冬日已至,此刻的小編好想吟詩呢,咳咳咳...不能跑題,正事要緊.... 寒冬時節,無論是在大雪紛飛的北國,還是料峭清冷的南方,試問有多少小伙伴已經拜倒在流感的“魔爪”之下了呢?瞅瞅那些依舊吃嘛嘛香,健壯如牛的 “鐵人”們,只嘆自己的 “防火墻”-免疫系統為何如此薄弱,連個小小的細菌病毒都
近日,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總醫院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發現,胰島素或能增強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來幫助抵御機體感染,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Cell Metabolism上;文章中,研究人員鑒別出了一種特殊的胰島素信號通路,一旦被激活后其就會加速免疫系統中T細胞的反應,從而快速分裂并且分泌細胞因子來
2005年6月28日,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共同發起了對抗過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議,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旨在通過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共同來預防和控制過敏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有30%-40%的人群被過敏問題困擾,有數億人患過敏性鼻炎,有3億人患哮喘,過敏
每一年,總有一些的人會患上流感,即使他們已經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然而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流感疫苗產生了免疫反應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腸道細菌。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的《免疫學》(Immunity)雜志上。 實驗研究者美國亞特蘭大市艾莫利大學免疫學家Bali Pulendran和同事一直在尋找注
免疫治療已成為癌癥精準醫療中的一大熱點,并已逐步發展成為繼手術、化療和放療后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模式。2019年,腫瘤免疫治療有突破有進展。值此新年之際,轉化醫學網整理了今年熱門的免疫治療研究文章,共有12篇。 01 Treg細胞重編程改善免疫治療 Mauro Di Pilato,et al.
3 免疫策略不同實驗室使用的免疫策略是不同的,很多免疫策略都同樣有效。 目的是擴大宿主體內抗原反應性 B 細胞的數量。體內每次接觸到蛋白質抗原,都會增加抗原反應性B 細胞的數量。在對抗原的再次應答中,產生的抗體量會增加,總的免疫球蛋白類別會從以IgM 為主轉變為以IgG 為主,特異性抗體
食物病原微生物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內容,而對其的快速檢測(驗)一直是相關研究的熱點。近年來,微生物的快速檢測和自動化研究進展迅速。依靠培養基進行培養、分離及生化鑒定的傳統方法費時費力。快速檢測及其自動化則綜合引用微生物學、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免疫學以及血清學試驗技術對微生物進行分離、檢測、鑒定
免疫系統是機體維持健康狀態的根本保證,免疫系統的異常會導致各種類型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癥、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等。針對近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在免疫系統紊亂以及引發的相關疾病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的盤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 J immunol:天然免疫紊亂促進多發性硬化 doi:
腫瘤個性化治療意為靶向某位患者腫瘤特定的基因特征,而腫瘤免疫治療指的是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統來控制腫瘤。將這兩種表面上看起來不同思路的治療策略加以融合,便發展出一種新的治療理念,即個性化腫瘤免疫治療。深入了解患者腫瘤基因突變中能夠影響抗腫瘤免疫的部分,能夠預判患者的免疫治療療效,或指導免疫治療藥物的
導讀: 現代生殖免疫學認為,妊娠是成功的半同種移植過程,在母體免疫功能正常時,既保護母體不受外來微生物的侵犯,又對宮內胚胎移植物不發生免疫排斥反應,并維持妊娠的繼續.現代生殖免疫學認為,妊娠是成功的半同種移植過程,在母體免疫功能正常時,既保護母體不受外來微生物的侵犯,又對宮內胚胎移植物不發
【1】Nat Commun:新研究發現一種新的非傳統免疫細胞可以對抗病毒感染 由伯明翰大學領導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非傳統免疫細胞可以對抗病毒感染。這項研究于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聚焦于控制我們免疫系統的T細胞,該研究由他們與荷蘭學術醫學中心和俄羅斯科學技術
2019-nCoV的爆發,是偶然也是必然。根據測序數據顯示,它與SARS-CoV有著很高的同源性,它們擁有共同的祖先,其共同祖先與蝙蝠冠狀病毒HKU9-1類似。研究發現,2019-nCoV和SARS-CoV都是通過病毒Spike蛋白與人體ACE2受體蛋白結合與宿主發生作用,二者的受體結構域(R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