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社發司關于開展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情況總結評估的通知國科社便函〔2018〕22號 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委),各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根據《“十三五”國家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規劃》(國發〔2016〕43號)關于“研究建立基于監測與評價結果的實驗區激勵與淘汰機制”的要求,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委托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對實驗區發展情況開展第三方總結評估,全面掌握各實驗區發展狀況,提煉總結一批典型經驗,探索基于評估結果的實驗區動態管理機制。本次總結評估結果將作為對實驗區復審認定的重要依據。請各省級主管部門及各實驗區高度重視、積極配合,認真組織做好此次評估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一、各實驗區對發展建設情況開展總結評估。請各實驗區按照總結評估報告編寫提綱(見附件),依......閱讀全文
2007年,對于研究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學者來說是頗為值得回味和總結的一年。1987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綱領性文件《我們共同的未來》發布,中國學者參與了起草工作,這也是中國學者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第一次進行系統研究,到今年已經整整20年。也是在15年前的1992年,世界環發大會在巴西簽署《里約熱內盧宣言》。
正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20”峰會)召開之際,在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背景下發展綠色經濟、加固可持續發展機制框架,一直是中國政府積極踐行的戰略目標,而且業已取得豐碩成果。 晚6點,IT公司職員王存回到自己在北京的住所,打開節能燈,給湖南老家的父親撥了個電話。他
2015年是人類可持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將被載入史冊。 這一年,全球召開了包括第三次發展籌資問題國際會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以及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在內的一系列重要會議,實現了從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過渡,指明了下一個15年人類可持續發展路徑的方向。 這一年,國際社
核心提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召開前的最后一次籌備會議(6月12-15日)已于巴西當地時間15日晚上結束,談判結果非常不理想。 相比20年前碩果累累的里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為下個20年鋪路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簡稱“里約+20”峰會)會否開倒車? 這是一個疑問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地球大數據專項”)已按照立項程序經過嚴格論證和審議于近日正式啟動。 地球大數據專項將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形成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多學科融合、獨具特色的地球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成為支撐國家宏觀決策與重大科學發現的大數據重大科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地球大數據專項”)已按照立項程序經過嚴格論證和審議于近日正式啟動。 地球大數據專項將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形成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多學科融合、獨具特色的地球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成為支撐國家宏觀決策與重大科學發現的大數據重
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這一計劃的發布可以說是這個土壤修復事業的里程碑事件。這是繼去年(2015年)年發布“水十條”以來的又一重要舉措,二者的順利實施將為我國水環境保護事業做出重大 貢獻。筆者去年曾寫過兩篇有關“水十條”的評述文章,由于種種原因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筆者認為,作為環境保護基本法的《環境保護法》應勇于
“農為邦本”。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確保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可持續;另一方面,要確保我國農業資源永續利用。當前,我國水土資源約束日益趨緊,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業生態系統退化明顯,水土資源管理、生態補償等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
科技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5年度工作要點的通知國科辦社〔2015〕2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委),各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委員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2015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部署,大力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
法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27日宣布,一個由多家部委組成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當天通過了2010年至2013年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法國未來幾年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部長讓-路易·博洛的話說,該戰略的內容和制定過程與環境法十分類似,都是通過集思廣益的方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標志著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有了“時間表”。這一我國針對資源型城市制定出臺的首份全國性規劃文件,對于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將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12月5日,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文忠。 記者:《規劃》的出臺,對于推動資源
2015年9月,聯合國在成立70周年之際通過了《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該議程的核心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旨在讓所有國家和利益攸關方攜手合作,阻止地球的退化,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生產和消費,管理地球環境和自然資源,使地球能夠滿足今世后代的需求,讓全球走上可持續且具恢復力的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作專題報告。 今天下午,中國科學院在京舉辦主題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實踐與思考——紀念聯合國環發大會‘里約宣言’簽署20周年”的報告會,該報告會也是中科院學部“科技創新與戰略決策”高層論壇系列活動之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中國科學院科技政
2015年9月,聯合國在成立70周年之際通過了《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該議程的核心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旨在讓所有國家和利益攸關方攜手合作,阻止地球的退化,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生產和消費,管理地球環境和自然資源,使地球能夠滿足今世后代的需求,讓全球走上可持續且具恢復力的
距離《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實現還有十年。這一議程描繪了人類未來發展的美好愿景,即建立一個有充足、安全、價格低廉和營養豐富糧食的世界,構建一個安全、充滿活力和可持續的人類居住地。 美好愿景的實現依賴于綠色農業。而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呼喚全球合作。 近
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不久前出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并發表多篇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中國政府關于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立場和主張,介紹中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努力和成就,多次贏得現場的熱烈掌聲。國際社會普遍積極評價溫總理講話,贊賞中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作出的貢獻,認為中方為大會取得積
▲區域尺度多介質城鄉逸度模型中典型污染物的遷移過程。▲野外生態調查與樣品采集。 呂永龍供圖 “只有對中國的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開展深入調查和研究,用科學的數據說話,才能破除一些國際專家對中國的刻板印象,這也是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科研人員的立身之本。中國科學院作為國立科研機構,我們不做國際水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記者在今天(6月1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獲悉,《中國可持續發展國家報告》正式發布。 據報告編寫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介紹,6月20日~22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為做好參會籌備工作,2011年4月,中國政府成立了由29個部門組成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
1月14日下午,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旗下《自然》新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發布儀式。此次期刊首發式由《自然—可持續發展》編輯部聯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地球系統科學系舉辦。來自中英兩國近200人參加首發式及交流互動。 自1987年《布倫特蘭報告》發布以來,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詞匯就被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全文如下: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目錄前言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一)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文化根脈和精神源泉(二)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觀(三)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政
2010年12月16日,中國北京――今天,全球領先的認證、檢驗、鑒定和測試機構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GS)在京舉辦了“2010年SGS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京滬深三地巡回論壇――北京分論壇。該峰會由SGS主辦,道農研究院、商務社會責任國際協會、潤靈環球責任評級、能源與
從國際環境法的視角來看,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素和本質特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保障機制來說,我國目前最迫切和最重要的國際法學理論研究課題,就是從國際環境法維度對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構成要素和法律地
彈指間,距離“里約宣言”已經整20年。人們在不斷實踐并總結可持續發展經驗的同時不禁要問——靠什么來支撐下一個20年乃至100年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在近日舉行的紀念聯合國環發大會“里約宣言”簽署20周年的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給出了答案:科技創新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國首份針對世界可持續發展科學與行動、聚焦“2015年后發展議程”的專業研究報告——《2015世界可持續發展年度報告》26日在京發布。此報告是由編寫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名譽組長牛文元帶領團隊經三年研究編寫而成,實現了中國智庫在世界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的多個第一:首次依據國家
中科院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稱,可持續發展能力呈現較顯著的空間差異特征 可持續發展能力北京排第二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近日發布《2013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報告稱,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中,上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強,西藏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弱,北京排名第二,
名師名言 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熱愛自己并熱愛全人類;關切當前并思慮未來。這是新一代人應該樹立的新的倫理觀,即環境倫理觀。人的分工職責各不相同,但保護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錢易 已經71歲的錢易院士這學期要為本科生上兩門課程:一門是全校選修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
12月4日,科技部徐南平副部長與聯合國劉振民副秘書長在上海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與聯合國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諒解備忘錄》(以下簡稱“諒解備忘錄”)。 諒解備忘錄圍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涉及的重點領域開展合作,雙方將共同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技術促進機制在線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