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從事科技事業,尤其是光學和儀器科學事業70余年。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精力和智慧都無私奉獻給了這個事業。”作為王老的學生,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國藩特別談到了王老在推動中國儀器科學創新發展中的重要思想和杰出貢獻。“儀器是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工具” 王老關于儀器科學創新發展有許多重要的思想和精辟的論述,金國藩院士指出了其中幾個影響后續發展的重要論點。 王老十分強調儀器儀表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如,“儀器不是機器,儀器是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工具,而機器只能改造卻不能認識物質世界”。 王老還說:“儀器儀表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軍事上的‘戰斗力’和社會生活中的‘物化法官’。” “儀器儀表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卡脖子’的產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現代儀器設備則是第一生產力的三大要素之一。” 他對儀器儀表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比喻:“中國科學技術要像蛟龍一......閱讀全文
1979年11月,我國在桂林舉辦第一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受到吳學周、王大珩、吳征凱等院士及老一輩科學家的熱情關懷,在全國分子光譜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支持和共同參與下,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九屆。近年來,會議中增加了原子光譜、ICP-MS等學術交流內容,成為今日之“全國光譜會議”,今年適逢其創辦40年,
2009年11月27日下午15時,第十三屆BCEIA舉辦同期,在北京展覽館A會議室,國內三家單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舉辦了“便攜式質譜及全固態ICP光源新儀器發布會”。發布會前,在會議室還舉行了兩臺儀器的現場小型演示。到會的國內專家、國內外相關企業高管共計10
兩年一屆的BCEIA展會于2013年10月23日北京展覽館如期舉行,來自17個國家的300多家境內外展商如期參展,在晚宴上頒出了2013CAIA獎項獲得者以及2013BCEIA金獎。 本次大會全程由分析測試協會秘書長張渝英女士主持,來自中國科學院的兩位院士發表致辭并表示BCEIA
“爭取部分先超越”——姚駿恩院士談儀器儀表的研制策略 中國儀器儀表問題系列報道(之四) “關于科研儀器的研制,目前我國步入了‘天時地利人和’時期。所謂‘天時’,指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國家有了一定實力;‘地利’,
“國產科學儀器應用、創新和產業化學術研討會”回顧 由《現代科學儀器》雜志社主辦,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北京瑞利分析儀器公司、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國產科學儀器應用、創新和產業化學術研討會”于2007年8月2日至4日,在北
測量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源頭 金國藩195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機械系,1950至今在清華大學工作,現為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教授,曾任國家教育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1991年至1995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1994年當選為中
《瞭望》新聞周刊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為保證“從田野到餐桌”的安全,增強我國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政府將投資58億元人民幣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其中約70%的投資用于購置檢測分析設備。 檢測分析設備就包括各種檢測儀器。實際上,“科學儀器在我們日常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它不是大產業,
20世紀50年代與中科院領導合影(左起:錢三強、惲子強、王大珩、竺可楨、吳有訓、丁瓚)1936年夏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生合影(前排左起:王大珩、戴中扆(黃葳)、許孝慰、何澤慧、郁鐘正(于光遠);后排左起:錢三強、楊鎮邦、陳亞倫、楊龍生、謝毓章)“863計劃”四位倡議者合影(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
基因產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精準醫學不僅被納入“十三五”規劃,作為精準醫學的“排頭兵”,基因組學也被納入“十三五”百大項目名單,要“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 對著名基因組學專家、中國基因組學奠基人于軍教授來說,基因組學引領的技術應用得到如此重視,既讓他感到欣慰———20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和大多數學者一樣,劉忠范的辦公室里放著成堆的書籍,在整齊排列的書架上,一小張加塑封的白紙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研究的樂趣在于過程,而不在于結果本身。因為過程當中隱藏著新的發現、新的發明和新的目標,這也是科學家們樂此不疲之奧秘。”劉忠范告訴記者,這是自己剛回國的時候提筆贈與學生的。“你看紙邊都有點泛
兩院院士王大珩是我國現代光學技術及光學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研制出各種大型光學觀測設備,在我國光學事業及計量科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世紀50年代,他創辦了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并發展為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使之成為應用光學和光學工程國際知名的研究開發基地。
唐九華(1929年—2001年) 唐九華,浙江紹興人,出生于上海。中國光學工程總體設計專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世紀50年代,負責研制成功地形一號經緯儀、自動記錄紅外分光光度計并推廣工業生產。60年代,負責研制成功多種大型光學跟蹤測量設備和坐標基準傳遞設備,均達到世界
吳立新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北京大學力學系碩士、博士,留美11年從事科學研究,2005年回國至今任中國海洋大學“筑峰工程”第一層次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2016年國際生物醫學工程與醫療儀器學術產業大會在京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1月29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國光學工程學會聯合主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醫療儀器分會、清華大學醫學院、解放軍總醫院檢驗科和中關村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承辦的2016年國際生物醫
【導語】質譜技術在我國的最早應用應用與地質領域。半個世紀前的質譜以磁式質譜為主,其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對儀器操作人員的要求極高;儀器使用者一定要熟知原理,甚至要自己會維修,這樣才能“玩”轉應用。“玩”了半個世紀質譜的劉敦一教授正是其中一位,而他不僅“玩”轉了超難的磁式質譜,還“玩”出了一個超高效
王志珍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德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做過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一直以來,她對中國的學術和教育環境比較關注,進行過較多的思考探討。因此,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組織“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專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編者按: “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著名科學家門捷列夫這樣說。 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推動下,最初作為測量器具的儀器已發展成一門較為完整的學科,并在當今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專家總結其作用稱:儀器儀表是科學研究的“先行官”,工業生產的“倍增器”,軍事上的“戰斗力
青島集聚了堪稱“國字號”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國獨樹一幟,在世界上也為數不多。如何發揮這支海洋科技“國家隊”的作用,對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海洋大國到海洋強國的新跨越,意義重大而深遠。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號召
2013年11月23日-25日,2013年全國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學學術會議在江蘇昆山隆重召開,來自全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200余位從事質譜工作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本次大會由中國質譜學會主辦,無機質譜、同位素質譜和儀器與教育業委員會聯合承辦,江蘇天瑞儀器協辦,旨在推動我
看似“配角” 實為“核心”——王大珩院士談儀器儀表的價值 中國儀器儀表問題系列報道(之一) 王大珩院士,一位不會停止思索科技問題的科學家。如今,人們仍能驚奇地發現:92歲高齡的他,依然能夠深刻洞悉科學發展的前沿,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提出精辟見解。眾所周知,他曾與王淦昌、陳
主管單位: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主辦單位: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檢驗檢疫儀器應用技術分會 承辦單位: 北京雄鷹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戰略合作媒體: 儀器信息網 特邀支持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
2014年5月7-8日,第三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國際論壇暨展覽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召開。本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國際論壇暨展覽會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和中
2014年8月7日,2014丹東科學儀器論壇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以下簡稱:分析儀器分會)成立35周年紀念活動在丹東盛大開幕。本次會議旨在為分析儀器分會慶祝三十五周歲生日,同時凝聚和放大科學儀器行業的正能量,為我國分析儀器制造業開創新的局面。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2012年8月22日,第23屆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覽會期間,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的2012中國國際過程分析與控制學術會議(IPAC2012)在上海世博展覽館勝利召開。大會采取大會主題報告、專題交流、墻報交流等形式,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以及國內外過程分析與控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煥敏等領導參加國產檢測儀器驗證與綜合評價技術服務推介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炎癥評價研究與應用》課題啟動會來自相關學會、檢測認證機構、儀器企業等單位參加本次推介會評審專家就國產檢測儀器驗評工作提出建議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國人出國旅游卻狂買馬桶蓋、凈化器、奶粉……國
2019年10月23-26日,第十八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19”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展出國內外500余家參展企業帶來的數千項新的產品和技術,如儀器設備、試劑、軟件和分析測試服務等;同時,作為BCEIA重要組成部分的學術報告會將繼續組織國內外著名科學家參加大會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國人出國旅游卻狂買馬桶蓋、凈化器、奶粉......國內生產的粗鋼每斤價格與“白菜”相差無幾,產能過剩成了重大包袱,但精鋼特鋼卻需大量進口。這是供給側出了問題。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在科學儀器行業一直長期存在著。 在儀器儀表行業,我國是電表、水表的出口大國,但在高端科學儀器領
論壇現場 6月21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清華大學)承辦、天津市院士科技活動中心協辦的“第182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測量科學與高端儀器協同創新發展”在天津大學科學圖書館一層報告廳舉行。中國工程院工程三局副局長安耀輝,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賈堤,天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