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這首世人耳熟能詳的歌曲,是一位老人的最愛,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中國煉油催化劑之父”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閔恩澤。 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在北京炎夏的一個上午,當記者懷著敬畏和忐忑之心走近這位被無數光環籠罩的老人時,不想,他卻操著一口“川普”笑道:“你們是80后,我也是,我87歲啦!” 鶴發童顏,耄耋赤子。在近兩個小時的采訪中,記者慢慢發現,光環背后,是為國所需,是創新不止,是一生執著……“國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在石油化工催化領域摸爬滾打了一輩子,閔恩澤半個多世紀的科研生涯可謂波瀾壯闊、碩果累累。當記者問起什么事情最值得驕傲時,他沉思良久,堅定地說:“我最驕傲的事是回到祖國!” 56年前,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并已工作的閔......閱讀全文
如果沒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膠纖維等石油化學產品——這些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化學品,恐怕要貴上許多;如果沒有他,化工行業的污染問題也許會更加嚴重,清潔燃料的推廣使用還要推遲。 從1955年回國至今,他的所有工作,都與國家的強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這位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如果沒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膠纖維等石油化學產品——這些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化學品,恐怕要貴上許多;如果沒有他,化工行業的污染問題也許會更加嚴重,清潔燃料的推廣使用還要推遲。 從1955年回國至今,他的所有工作,都與國家的強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這位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如果沒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膠纖維等石油化學產品——這些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化學品,恐怕要貴上許多;如果沒有他,化工行業的污染問題也許會更加嚴重,清潔燃料的推廣使用還要推遲。 從1955年回國至今,他的所有工作,都與國家的強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這位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從無到有,從模仿到自主創新,目前在部分領域已經領跑。”作為我國現代煉油技術發展的見證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大東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飽含深情地回顧了這一技術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他說,從依靠“洋油”進口到成為煉油技術強國,這離不開幾代石油人的艱苦奮斗和不懈拼搏。 “直到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我
從60多年前建國初期的貧窮落后,發展成為今天能源資源豐富、農業科技領先、工業穩步上升的經濟大國,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讓世界為之驚嘆。 摘掉“貧油”的帽子,打贏農業“黃淮海戰役”,培育出高產的雜交水稻,突破煉油催化劑的國際封鎖、解決千年漢字印刷術的瓶頸……在數不清的一個又一個制約我國經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當這個時候,人們會回憶起那些逝去的親朋好友。作為分析測試行業的一員,我們自然不能忘了那些生前為我國分析測試行業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專家、學者。借清明節之際,分析測試百科網帶您回憶那些已經遠離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回憶他們為我國科技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
2008年元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大禮堂里鮮花吐艷,燈火輝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這里召開。在歡快的樂曲聲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高級顧問、84歲高齡的閔恩澤穩健地走上主席臺,莊重地從面帶微笑的胡錦濤總書記手中接過“200
2007年度“感動中國”2008年02月17日晚頒獎 由中央電視臺評選 科學家錢學森和國家科技大獎得主閔恩澤入圍 “嫦娥一號”研發團隊獲“特別致敬” 由中央電視臺評選的2007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揭曉,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與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入圍,“嫦娥一號”研制開發團隊獲“
閔恩澤(1924 ~ ), 四川成都人。石油化工催化專家,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中國綠色化學的開拓者。1980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 世紀60 年代參加磷酸硅藻土疊合、鉑重整
87歲的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閔恩澤一直較少出席各種活動,但出于對生物質燃料的熱愛,日前,他還是作為學術委員會委員出現在大連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的啟動儀式上,并作了題為《發展生物質車用燃料前沿技術的思考》的學術報告。 這位一生獻身我國石化事業的老人,將晚年的主要
人物介紹: 閔恩澤,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國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 1946年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后,先后任石油化
昨日,黨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全國共有352個項目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39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伉儷情深,相伴意長.南來北去,攜手扶將。誓言不一定要轟轟烈烈,有時候,細水長流的,才是最長久、最永恒的。首富比爾蓋茨與妻子梅琳達,籃球巨星姚明與妻子葉莉,他們的人生雖然攀上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峰,但他們的誓言卻是簡單平淡的。作為化學黨,分析測試百科網小編要說的當然不是上邊的大佬們
新青勝藍惟所盼:陸婉珍傳 褚小立著 【書評推薦】 《新青勝藍惟所盼(陸婉珍傳)》由褚小立所著,陸婉珍院士一生經歷了不少挫折和坎坷,但她都能泰然處之,安然度過。她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她頗懂得科學精神:“一旦有了科學精神的武裝,必然會更自覺地學習科學知識,樹立科學觀念,掌握科學方法;一個有著科學精神
10月12日,由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與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合作組建的恩澤生物精細化工實驗室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正式掛牌,這也是該校校慶30周年活動的項目之一。 閔恩澤主要從事石油煉制催化劑制造技術領域研究,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也是綠色化學的開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黃昆、吳孟超、李振聲和閔恩澤小行星命名儀式5月3日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向科學家們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行星運行軌道圖。 “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名字命名小行星,是對杰出科學家的褒獎。它必將激勵科技工作者為提高自主
1、居里夫婦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居里定律”的發現者。1895年,二人在巴黎郊區梭鎮結婚。 2、徐光憲&高小霞 徐光憲(19
陸婉珍,分析化學家,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貫上海。1946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化工系。1949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3-1955年在美國玉米產品精制公司任研究員。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根據2017年5月最新發布的《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規定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大家習慣說的“國家三大獎”。還包括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
中國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8日在北京揭曉并頒獎,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共同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根據最新發布的《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規定“國家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國家科學技術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一直是最高榮譽。兩院院士評選一般每兩年舉行一次,每次僅僅選出一百多人,歷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也不過數千人。然而,在我國科學界中,依然存在為數不多的夫妻都是兩院院士的事例。 這些科學家伉儷大都攜手于同一研究領域,在科學長空,他們的名字互相輝映。是執著的追求使他們發現了彼此,在他
“時光易逝,侯老離開我們已經4年了。侯老說:‘每天工作8小時,當不了科學家。’這句話始終激勵我發憤圖強。”88歲的兩院院士閔恩澤深情地說。 許多人與閔恩澤有著同樣的感受:侯祥麟依然活在人們心中,這位世紀老人的精神依然激勵著后人前行。 4月4日是我國著名化學工程學家、燃料化工專家、兩
陸婉珍院士 【沉痛悼念】陸婉珍院士因病于2015 年11月17日2時在北京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婦聯第五屆執行委員,全國“三八紅旗手”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原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為我國石化分析和石油化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閔恩澤吳征鎰兩院士獲獎;胡錦濤頒發獎勵證書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聽來的事情 這是聽來的事情,關于陸婉珍的: 其一:1957,發著高燒的年份。無休止的會議、形而上的討論、檢舉與被檢舉、攻訐與被攻訐……陸婉珍看不下去了:“人家外國在搞研究,你們在這里整天開會,怎么會趕得上人家?”“今天報紙上講的跟昨天講的不一樣!”“沒有競爭怎么會有社會的進步?”“
——紀念我國光譜事業30年,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專家采訪報道系列 在這個豐收的金秋季節,我國的光譜學界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收獲――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京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的規模、參會人數以及期刊論文數堪稱歷屆會議之最。在會議召開
1959年,陸婉珍(左)參加國慶游行。1982年,陸婉珍(左一)在美國參加核磁共振硬件維護培訓班。青年時代的陸婉珍。1993年,陸婉珍在實驗室指導研究生。 陸婉珍,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貫上海。1946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化工系,1949年獲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先生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學家,也是中國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為培養年輕一代科學與創新精神,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生物基化工與材料等能源化工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開發,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