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科技投入 給力自主創新——訪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司長張曉原 優化配置、科技金融、科研條件、監管服務……科技投入的得與失,關系到國家科技創新、經濟轉型、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等戰略性全局問題。 “十二五”是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攻堅時期,全面落實《“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各項任務,需要統籌配置科技投入資源,創新科技投入方式,充分發揮科技投入的保障和支撐作用。 在《規劃綱要》頒布之際,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司長張曉原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專訪,解讀“十二五”期間科技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和新任務,講述“十二五”科技投入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優化科技經費配置結構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日報:針對《規劃綱要》各項任務,“十二五”科技投入將做出怎樣安排? 張曉原:現在,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科技創新的氛圍日益濃厚,在科技投入總量持續快速增長的前提下,科技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十二五”科......閱讀全文
一、前言 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科學儀器是信息的源頭,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國民經濟、科學技術、公共安全、國防建設的發展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是經濟社會發展支柱性、戰略性的產業。現代科學儀器既是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前提,也是創新研究的主體內容之一和創新成果的重要體現形式。許多學科
一、前言 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科學儀器是信息的源頭,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國民經濟、科學技術、公共安全、國防建設的發展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是經濟社會發展支柱性、戰略性的產業。現代科學儀器既是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前提,也是創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科學儀器產品的制造、使用以及報廢處置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有限資源,產生有毒有害廢物,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科學儀器產業也應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這也是當前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將綠色制造 (Green Manufacturing) 的理念和技術
著名科學家王大珩院士曾指出,儀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機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往往是從認識世界開始的。科學儀器拓展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被稱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者”和“奠基石”,經濟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倍增器”和“助推器”,同時也是大國博弈的一個有效的“政治籌碼”。 中國電子科技集
著名科學家王大珩院士曾指出,儀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機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往往是從認識世界開始的。科學儀器拓展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被稱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者”和“奠基石”,經濟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倍增器”和“助推器”,同時也是大國博弈的一個有效的“政治籌碼”。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
[科學時報 肖潔報道]“科學儀器依賴進口,科研空芯化還沒有根本轉變,這嚴重影響了我國科技創新的效率和水平,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拖后腿的重要因素。”在日前召開的“2010年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上,科技部條財司條件處處長孫增奇發言指出,“十二五”期間要把科研儀器的自主創新放在核心位置。 孫
一方面是部分科研儀器閑置浪費、重復購置,一方面是創新主體對創新資源使用的迫切需求,如何盤活這些“深藏閨中”的科技資源,讓沉睡的儀器變為創新利器,是山西科技創新亟須解決的問題。《關于實施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制定科技資源共享政策和制度,在今后一段時期,科技資源共享有哪些利好來助推科技創
“2014年,國產儀器企業收入增長為18.10%,利潤增長15.28%。隨著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國產儀器企業將從過去十年的‘急功近利、低價低質、無芯(無核心技術)、無底限’轉變為未來十年的‘有企業家、有工匠、有創新、有文化’。”主題為“新常態新思維新競爭”的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2015學術
2009年11月22日下午13時,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方法研究會,科學工具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儀器儀表協會分析儀器分會聯合主辦的國產科學儀器應用示范工作交流會在北科大廈報告廳舉行。來自全國分析儀器設備管理、研究、生產、應用各個環節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90余人共聚一堂,圍繞我國國產科學儀器的應
我國分析儀器行業自2000年至今蓬勃發展了20年,尤其是近些年來,一批國產分析儀器品牌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但需要正視的是國外品牌仍在我國市場占主導地位,一些技術仍落后于國外企業。那么,我國分析儀器行業能否像航天、高鐵、通訊等行業從跟跑、并跑直至領跑?當前,國內科學儀器行業處于什么階段?我們面臨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支撐條件。在我國相關科技發展規劃和科技計劃的支持下,科學儀器設備產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并形成具有我國特色、適應我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技術儲備。但是,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科學儀器研發和生產基地,不僅壟斷了高端產品市場,而且向中低端產品市場滲透,擠壓了我國科學儀器設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支撐條件。在我國相關科技發展規劃和科技計劃的支持下,科學儀器設備產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并形成具有我國特色、適應我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技術儲備。但是,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科學儀器研發和生產基地,不僅壟斷了高端產品市場,而且向中低端產品市場滲透,擠壓了我國科學儀器設
“國產科學儀器應用、創新和產業化學術研討會”回顧 由《現代科學儀器》雜志社主辦,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北京瑞利分析儀器公司、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國產科學儀器應用、創新和產業化學術研討會”于2007年8月2日至4日,在北
2014年4月18日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ACCSI2014)在北京京儀大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儀器信息網聯合主辦,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我要測協辦,此次會議來自政府機關、專家學者800余人參會,會議就2013年科學儀器技
兩會特別關注科學儀器是第一生產力――聚焦科研儀器研制(下) “國家投幾億、十幾億元給你們,對國民經濟有什么用?”常有人這么問葉培建委員。 作為“嫦娥”等衛星項目的技術負責人,葉培建十分看重科學儀器研制。在他和許多科學家看來,科學儀器不光可以滿足人類好奇心,也是決定民族前途的“國之重器”
“國家投幾億、十幾億元給你們,對國民經濟有什么用?”常有人這么問葉培建委員。 作為“嫦娥”等衛星項目的技術負責人,葉培建十分看重科學儀器研制。在他和許多科學家看來,科學儀器不光可以滿足人類好奇心,也是決定民族前途的“國之重器”。 誰說科學儀器賺不了錢? 葉培建在兩會上講了一個故事。
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將正式施行。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讓中國乳業遭受沉重打擊,使食品安全成為公眾空前關注的焦點;而科學檢測儀器行業則悄悄從中得到巨大商機。 但在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常務理事蔣士強教授看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科學儀器產業因此前景看好。“我國科學儀器產業目前形勢
2014年11月25日, 2014創新方法研究會科學工具專業委員會、國產科學儀器設備應用示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會在溫嶺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科學儀器行業的專家代表和企業家齊聚一堂,以“大數據時代的科學儀器”為主題,
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是用于探索科技,實現技術變革的復雜科學研究系統,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技術基礎和重要手段。近年來,科研設施與儀器規模持續增長,覆蓋領域不斷拓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綜合效益日益顯現。同時,科研設施與儀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
2014年2月19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主辦,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2014江浙滬地區理事會(擴大)會議”在江蘇昆山召開,來自江浙滬地區的80余位學會理事和廠商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主要包括了分會2013年工作
(十)環境監測儀器 1、國外的技術發展和趨勢 (1)環境監測分析儀器 日美等發達國家在環境監測分析儀器的開發、研制以及技術研究和發展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通用的大中型分析儀器對安裝應用的環境要求較高,因此,多用于實驗室的環境監測科研,以及難度較大而且技術性較強的監測分析。環
2014年8月7日,2014丹東科學儀器論壇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以下簡稱:分析儀器分會)成立35周年紀念活動在丹東盛大開幕。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丁輝院長為大家帶來題為《科學儀器與創新》的大會報告,內容包括:科學儀器與世界科技革命;科學儀器與大數據;科學儀器與資本。北京市
搞科研離不開儀器設備。 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科學儀器發揮著基礎支撐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科學儀器規模不斷擴大、覆蓋領域不斷拓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但卻普遍存在部門化、單位化、個人化的傾向,閑置浪費現象嚴重,對科技創新的服務和支撐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如何讓鄭州“沉睡”的科學儀器“動”起來,讓其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的增長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科學研究、食品安全等領域經費投入快速增加,使得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已成為跨國公司重點投資的地區。面對與跨國公司參與其中的激烈的市場競爭,本文就如何利用特色資源發展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產業進行探討,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目前,跨國公司在華業務
在科學技術研究領域,高端科學儀器毫無疑問是科研硬實力的展示。“我國的高端儀器市場之所以‘被壟斷’,是因為我們自己還沒有很強的競爭力。”談到高端科研儀器的話題,代表委員們無奈又扎心。圖片來源于網絡 高端儀器受制于人 2018年12月,北京大學核磁共振中心向全國幾十家核磁用戶以及相關供應商發布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 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號)精神,加快推進全省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
2016年12月10日,在國家科技部資源配置司和創新方法研究會指導下,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支持下,由創新方法研究會科學工具專業委員會(簡稱:科工委)、國產科學儀器設備應用示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簡稱:聯盟)主辦,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及《分析儀器》雜志社協辦的“創新
自行設計研制 科學出奇制勝——中科院科學儀器研制悄然潛行 中國儀器儀表問題系列報道(之七) 重大突破來自技術的創新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應邀在國際會議上作特邀報告或為專業核心刊物撰寫綜述文章。這樣的“殊遇”與“殊榮”雖然離諾貝爾獎還有某種程度的距離,但對于科學家而言,無疑已得
2012年8月21日-23日為期三天的第23屆MICONEX2012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覽會(原名多國儀器儀表展覽會)在上海舉行。展會同期還舉辦了由分析測試百科網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我國科學儀器自主創新發展論壇” 學術會議。 其中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
一、背景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減緩,出口拉動作用減弱,國家淘汰落后產能,水、土……生態污染防治行動綱要相繼發布,海洋開發持續投入,《質量發展綱要》工作持續推進,食品安全管理和監測整合仍在進行,科技部科學儀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