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體皮膚干細胞的研究對于治療燒傷、糖尿病引起的皮膚潰瘍、皮膚衰老以及構建人類組織工程皮膚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應用皮膚干細胞進行組織工程學皮膚構建以及皮膚疾病的治療尚處于初始階段,但與此同時,臨床對于成體皮膚干細胞應用的需求卻十分迫切。不同種類的皮膚干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以及分化能力的提高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8月出版的Aging Cell發表了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段恩奎研究員領導的胚胎生物學研究組最新完成一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真皮來源的干細胞在環境改變的情況下將發生細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現象,并且這種現象最終將導致真皮干細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喪失。不同年齡的真皮干細胞對這種細胞衰老的過程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該研究組的一系列實驗表明,真皮干細胞的衰老與PI3K-Akt信號通路具有密切的關系:應用LY294002及Akt inhibitor VIII抑制該信號通路......閱讀全文
科研寡頭病 ——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運營調查 上海閔行區紫竹科學園,一排占地37畝的現代建筑光鮮亮麗。這里是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擔著組織工程研發和產業化的重大任務。 科研關系一國之未來,可惜其進展遠未與中國經濟發展相匹配。“中國政府投入的研究經費以每年超過20%的比例增加,甚至超過
2011中國(威海)干細胞與組織工程治療前沿論壇(第一輪通知) 干細胞和組織工程是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領域,其成果與技術的應用將孕育治療及再生醫學的重大突破。我國十分重視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的前沿技術研究,國家973計劃、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均對其進行了重點部署,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什么是組織工程?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TE)是生產組織的一系列技術組合,主要用于修復人體組織。組織工程也有一些衍生應用,如藥物篩選和人造肉。組織工程產品與醫學植入體不同,醫學植入體是用人工材料制作的技術裝置,不包含活組織部分。組織工程用于臨床應用和開發今天,在臨床應用方面已
隨著再生醫學研究的進展,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將在傳統治療技術方法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展現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不同層次生物高科技修復工程的劃時代醫療水準,造福無數需要幫助的病人。 韓忠朝 法國技術科學院院士、法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中國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時至今日,人類的健康問題越來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北京市批準設立了我國第一家以圍產干細胞為主攻研發方向的工程實驗室,即“圍產干細胞北京市工程實驗室”。這是一家由北京漢氏聯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建設的直轄市級企業工程實驗室。 圍產干細胞與其他干細胞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特殊用途?中國在這一領域處于什么水平?這些問題為公
2016年11月26~27日,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動物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室舉辦了隆重的30周年成立慶祝活動,研究室主任、華東理工大學張江現代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上海倍諳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文松教授以及周燕教授、蔡海波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溫志友教授、美國禮來公司生物工
2015年4月28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脫細胞角膜基質(以下簡稱生物工程角膜)——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終于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書,獲得了上市批準。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產品,該產品于2013年成功完成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
10月17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余家闊教授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IF 25.809)發表題為“Biomimetic nanosilica -collagen scaffolds for in situ bone regeneration: towards a c
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正式在科技部門戶網站對外公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名列其中。“十二五”期間,我國累計支持干細胞相關的重大科研項目近170項,支持經費超過24億元。在這場新興的研究熱潮中,中國沒有缺席。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
21世紀,干細胞技術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限于干細胞來源、制備規模、倫理問題,以及用于個體化治療或通用性治療的干細胞種類和治療標準等問題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干細胞技術研究和開發將何去何從? “2011年以來,全球已有5種干細胞藥物獲得所在國家藥監局的批準進入市場,其中2種系圍產期干細胞。”在
2月26日,國家科技部網站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試點工作,加強干細胞基礎與轉化方面的投入與布局。科技部網站上表示,目前,“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已進入實施方案編制階段。實
干細胞的另一個名字叫“萬能細胞”,它們通常能夠成為受損組織與器官的“個性化”替代品。身體里有個類似于女媧的“干細胞”。女媧是摶土造人,干細胞的任務就是分化出各種功能細胞。然后這些細胞再進行特定的組合,行成我們身體內的各個組織和器官。故稱為讓生命延續的干細胞。我們的皮膚劃破了,過兩天自己就會愈合,又或
干細胞存儲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熱詞,從臍帶血到臍帶、胎盤、脂肪組織等,不同來源干細胞的存儲走進了全球千千萬萬個家庭,各個家庭選擇存儲的干細胞種類也逐漸不再局限于以臍帶血為代表的造血干細胞,而擴展到了間充質干細胞等。隨著大眾對干細胞的認識日益劇增,“存儲干細胞,以備不時之需”成為更多人的共識。在我國
鄒漢法近年來廣泛開展了蛋白質組學和多肽組學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近兩年來相關研究成果已在Mol. Cel. Proteomics(IF 9.876),Angew. Chem. Int. E
中國再生醫學CEO邵政康 4月28日,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再生醫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繼“安體膚”之后,又一個重磅產品即將上市——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并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脫細胞角膜基質,商品名:艾欣瞳,以下簡稱“生物工程角膜”)已經獲得
10月30日,英國研究理事會(RCUK)中國代表處成立典禮在北京舉行,多位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卓有建樹的英國著名科學家親臨北京表示祝賀。盡管英國在許多領域的科學研究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與會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紛紛表示,“難事不少”。 英國研究理事會中國代表處10月30日在北京成立。本報記者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 最初是在骨髓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最初是在骨髓中發現含
肌肉干細胞可發育分化為成肌細胞(myoblasts),后者可互相融合成為多核的肌纖維,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結構。 人類胚胎和成人體內都存在肌肉干細胞。胚胎和胎兒的肌肉干細胞增殖使得肌肉組織發展;成年人體內的肌肉干細胞亦被稱為衛星細胞,處于休眠狀態,沿著肌肉纖維而分布。在經過強烈運動或是受到外界傷
近日,中國知識產權局正式授予徐榮祥教授“潛能再生細胞”發明專利權。因“潛能再生細胞”意味著人類身體具有再生潛能,也意味著具有再生生命,對所有人類都是新生命,因此從2002年徐榮祥將“潛能再生細胞”公布于世至今,一直受到不少的爭論,媒體也直接稱“潛能再生細胞”的發明人徐榮祥為最受爭議的科學家。隨著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并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脫細胞角膜基質,商品名:艾欣瞳,以下簡稱“生物工程角膜”)已經于4月28日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成為全球首個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產品。 脫細胞角膜基質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總有效率達到94.5%,愈后效果接近
2.3 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可以通過分子設計等手段精確的控制其性質,也可以通過化工生產得到大批量性質基本相同的產品。相對于天然材料,更利于進行標準化的生產,力學強度也較好,但是生物相容性還有待提高,目前比較常用的辦法是通過表面修飾在材料表面引入生物活性因子。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
12月3日,由中國科學報舉辦了首期“干細胞技術媒體沙龍上,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表示,干細胞是一種具有能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也是維持人體細胞更新及組織器官損傷修復和再生的根本。我國在干細胞研究領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相關的政策、法規還需要完善。 干細胞有多種,根據所
很多人認為,生物治療就是細胞治療。其實,生物治療的概念非常廣泛,包括基因治療、免疫治療、調節血管生成治療、調節細胞凋亡及分化誘導、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等。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以“積極而規范的生物治療”為主題的生物治療大會上,吳祖澤、付小兵、魏于全、陳志南、郝希山等多名院士出席了院士
2010年6月3日-6月5日 (技術培訓6月6日-6月10日) 上海 會議簡介 干細胞技術已成為自然科學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領域,其理論的日臻完善和技術的迅猛發展必將在疾病治療、動物育種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產生劃時代的成果,將是對傳統醫療手段和醫療觀念的一場重大革命。干細胞在醫學應用上有著光輝的前景,國
東方網6月29日消息:用干細胞再生技術修復人體組織器官缺損即將變成現實。昨天,記者從南京組織工程再生醫療技術論壇暨南京瑞吉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業典禮上獲悉,目前,采用干細胞再生技術,我國已經能夠做出可以臨床使用的皮膚、脂肪、軟骨、肌腱等人體結構性組織,眼角膜、血管、膀胱等的產品研發也進入可行性階
各種致病因素如創傷、先天畸形、感染、腫瘤等都可導致頜面部骨組織缺損及缺失,繼而引起嚴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礙,在生理和心理上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骨缺損的修復治療大致可分為3類,即自體骨移植、異體骨移植和組織工程骨移植。自體骨的骨源有限且會對機體造成二次創傷,異體骨會引起機體對其產生免疫排斥反應,同
隨著組織工程領域的不斷發展,不斷有新的技術涌現出來,用于解決目前器官構建中出現的痛點與難點。同軸生物3D打印技術的出現讓我們對血管化、精細化的組織器官打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帶您深入淺出的看懂這種技術和未來的發展空間。我們是不是可以設計一種類似俄羅斯套娃的層層嵌套結構,并將材料充滿每層之間。當我
19世紀六七十年代,Bianco等發現骨髓中含有一種能自身繁殖的間質細胞群,簡稱成纖維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研究發現,這是一類廣泛存在于骨髓及間葉組織中的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學者們將此類細胞稱為間充質干細胞。MSC周圍的細胞和微環境精確調節間充質干細胞的動態平衡。微環境因子失調會引起間充質干細胞
過早出生的嬰兒經常面臨嚴重的醫療挑戰,包括未充分發育或患病的腸道。雖然腸道移植能夠讓一些患者受益,但許多嬰兒太小而無法承受這個過程。美國洛杉磯兒童醫院外科醫生Tracy Grikscheit博士是組織工程領域的領導者---利用干細胞培養腸道。在一篇發表在2019年6月6日的Cell Stem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