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硬蜱凝血酶抑制劑的分離純化與活性
摘要: 通過凝膠過濾和反相高壓液相層析, 從200 只半飽吸血的中華硬蜱( Ixodidesinesis ) 唾液腺中分離純化得到一凝血酶抑制劑。用飛行質譜測定其分子量為61356 kDa , 與其他蜱類來源的凝血酶抑制劑分子量不同, 提示為一新蛋白分子。該抑制劑對凝血酶有強烈的抑制活性, 對激活的第X 因子和胰蛋白酶有微弱的抑制活性。其發現將為發展疫苗、生物控制中華硬蜱提供資料和目標抗原。點擊這里進入下載頁面:進入下載頁面......閱讀全文
揭示硬蜱唾液腺毒素促進萊姆病傳播機制
蜱蟲是專門吸血的節肢動物,由于其在發育周期中需多次更換宿主吸血,因此也是除蚊子外傳播人類和動物病原體最廣泛的節肢動物媒介。已知有28種以上的蜱蟲會引起多種人類疾病,例如萊姆病和斑點熱立克次氏病,由于誤診和延誤治療甚至會導致死亡。萊姆病是北半球最主要的蟲媒傳染病,美國每年有近48萬、西歐有近23萬
蜱蟲
蜱(音pí)蟲屬于寄螨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余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
立氏立克次體斑疹熱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血常規檢查 外周白細胞計數早期減少,以后大多在正常范圍,如果出現重型化或繼發細菌感染可出現升高,病情后期可出現繼發性貧血。 2.凝血機制檢查 嚴重患者可出現纖維蛋白原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和部分凝血酶時間延長,甚至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3.腦脊液檢查 出現神經系統病變的患者,腦脊液
河南商城蜱蟲致人死-詳解蜱蟲防制原則
蜱屬于寄螨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余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
歐盟即將禁用毒死蜱和甲基毒死蜱
2019年10月3日,歐盟委員會向WTO通報,建議不再批準毒死蜱(Chlorpyrifos)和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的再評審申請。EC綜合考慮評估國和EFSA的評估草案以及同行評議的結果,最終提議不再批準這兩種活性物質。 毒死蜱和甲基毒死蜱目前的批準有效期截止到2
網友“以身試蜱”曬被“咬感受與滅蜱心得”
網友滾動直播被咬感受與滅蜱心得 但疾控專家稱手捉蜱蟲不可取 河南、山東等地相繼傳出有33人被蜱蟲咬死的消息,讓小小的“蜱蟲”一時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這種平時只有芝麻粒大小的蟲子真有這么厲害?它究竟是如何“害命”的?如何對付這種恐怖的蟲子?前日,網友“與時盡
凝血酶直接抑制劑對NSTEACS的抗凝治療介紹
水蛭素及比伐蘆丁能夠選擇性的與凝血酶結合,并將其滅活。在臨床上多用于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抗凝治療。綜合臨床實驗的薈萃分析提示凝血酶直接抑制劑與普通肝素相比并不能顯著減少ACS患者的死亡和心梗的機率,而且增加相關出血風險。以下是ACCP7關于凝血酶直接抑制劑的推薦: 對于NSTE-ACS患
北京:尚沒有蜱媒致病病例報告-未啟動蜱蟲監測
昨天, 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曉芃表示,由于本地尚沒有蜱媒致病病例報告,加上目前已過蜱蟲活動季節,因此北京地區尚未啟動對蜱蟲的新一輪監測。 由于北京蜱蟲活動較少,且多年無傷人病例報告,因此,蜱蟲并不是北京地區常規的蟲媒監測項目。曾曉芃介紹,去年北京市疾控中心曾對遠郊山區進行過一次蜱蟲的活動密度監
蜱蟲高發地村民稱毀林噴農藥致蜱蟲帶毒帶病
河南商城18人被蜱蟲叮咬致死,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了山東省蓬萊市。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昨日報道,蓬萊一家醫院的醫生透露,僅截止到7月14號,他們一家醫院接收的蜱蟲叮咬致死患者就達到11例。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智聰昨日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廣東還沒有發現相關被蜱蟲
蜱蟲微生物與寄生蟲檢驗
蜱蟲是微生物與寄生蟲檢驗考試復習需要了解的知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相關內容與考生分享。蜱(音pí)蟲屬于寄螨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余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
蜱蟲寄生蟲檢驗
蜱蟲是寄生蟲檢驗考試復習需要了解的知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相關內容與考生分享。蜱(音pí)蟲屬于寄螨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余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
蜱螨信息素的概念
中文名稱蜱螨信息素英文名稱acarina pheromone定 義蜱螨釋放到體外的,能引起同種其他個體行為或生理反應的信息化學物質。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化學生態學(二級學科)
被蜱蟲咬了-切忌“生拉硬拽”
近期,天津市中研附院皮膚科接診了兩例被蜱蟲叮咬的患者,這兩名患者均未重視此事,直到被叮咬處皮膚感染化膿、潰瘍,身體出現高熱,才來醫院就診。彩超檢查顯示:可見疑似蜱蟲叮咬口器及殘留物。隨后,皮膚科聯合皮膚外科切除蜱蟲叮咬處皮損,予對癥抗炎抗敏、退熱處理。對此,該院皮膚一科主任醫師張峻嶺提醒,廣大市
蜱形態學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蜱類均營寄生生活,宿主范圍很廣,從兩棲類到哺乳類。它是很多病原體的傳播媒介和儲存宿主,如病毒、細菌、立克次氏體和螺旋體等。并可將某些動物疾病傳播給人類,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上起著重要作用。實驗步驟一硬蜱:軀體背面有一塊硬的盾板,故稱硬蜱。以全溝蜱為例,先用肉眼觀察形狀和大小,腭體的
蜱蟲致命之謎又有新解
湖北省武漢市疾控中心經過3年研究,在蜱蟲身上發現一種新病毒,并按國際慣例為其取名淮陽山病毒。一度引起社會恐慌的“蜱蟲病”,終于露出廬山真面目。該研究發表于新近出版的《中華流行病學雜志》,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 從2009年開始,河南、湖北、山東等地陸續出現多起蜱蟲咬人致死事件。由于
蜱叮咬手術切除診療分析
患者男,69 歲。因右側上臂內側附著物 1 d,于 2017 年 04 月 19 日來我科就診。患者 3 d 前曾去菜園 摘菜,無特殊不適,2 d 后患者白天偶然發現右側上臂 內側出現“黑痣”,其孫女發現“黑痣”似蟲體附著,無發 熱肌痛,遂夜間到我科就診。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好,全身淺表淋巴結
蜱形態學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蜱類均營寄生生活,宿主范圍很廣,從兩棲類到哺乳類。它是很多病原體的傳播媒介和儲存宿主,如病毒、細菌、立克次氏體和螺旋體等。并可將某些動物疾病傳播給人類,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上起著重要作用。實驗步驟一硬蜱:軀體背面有一塊硬的盾板,故稱硬蜱。以全溝蜱為例,先用肉眼觀察形狀和大小,腭體的
中華仙茅的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3~10列。皮層寬廣,偶見根跡維管束,皮層外緣有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內皮層明顯。中柱維管束周木型及外韌型,散列。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黏液細胞,類圓形,直徑60~200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長50~180μm。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
《中華海洋本草》問世
我國海洋藥物領域首部大型志書《中華海洋本草》9月27日在京首發。這是國內第一部海洋藥物研究與開發、海洋生物資源的高值化利用、海洋環境保護和優化的權威工具圖書。 《中華海洋本草》由國家海洋局主持,組織300余位專家學者歷時5年的系統梳理編撰而成。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表示,《中華海洋本草》的出
中華仙茅的介紹
中華仙茅(拉丁學名:Curculigo sinensis S. C. Chen),石蒜科仙茅屬植物。[1] 中華仙茅根狀莖縮短而粗厚。葉長圓狀披針形或寬線狀披針形,長約85厘米,寬約4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漸狹成柄,具強烈折扇狀的脈,革質,上面近無毛,背面被長柔毛,脈上尤甚。花果期4-5月。產
萊姆病的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某些脊椎動物被認為是萊姆病的重要傳染源。不同地區傳染源的種類有所不同。在北美,白足鼠和白尾鹿被認為是重要傳染源,一些寵物和牲畜如狗、馬、羊、牛等因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也引起廣泛關注。在歐洲,白尾鹿被認 為是重要傳染源,狗也與一些地區該病的流行有關。中國已從黑線姬鼠、白腹鼠、社鼠
關于萊姆病的流行病學介紹
(一)傳染源 某些脊椎動物被認為是萊姆病的重要傳染源。不同地區傳染源的種類有所不同。在北美,白足鼠和白尾鹿被認為是重要傳染源,一些寵物和牲畜如狗、馬、羊、牛等因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也引起廣泛關注。在歐洲,白尾鹿被認 為是重要傳染源,狗也與一些地區該病的流行有關。中國已從黑線姬鼠、白腹鼠、社鼠
肝素對硬腦膜竇血栓和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作用
硬腦膜竇血栓 近年來,國外在肝素和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tPA)聯用治療硬腦膜竇血栓形成中取得一定進展。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tPA)較尿激酶安全,與小分子肝素聯合應用較單用肝素藥物效果好。 潰瘍性結腸炎 對潰瘍性結腸炎(UC)發病機制中免疫異常、感染、氧自由基損傷等研究較多。此外,研究發現潰
萊姆病的病原理學及流行病學
病原理學 伯氏疏螺旋體在分類學上為螺旋體屬的一種,它是一種單細胞的革蘭氏陰性螺旋體。其形態較小,長約4~30um,橫徑在0.22um左右, 伯氏疏螺旋體對常用化學消毒劑如酒精、戊二醛、漂白粉等敏感,對高溫、紫外線等常用物理方法敏感,對青霉素、氨芐青霉素、四環素、紅霉素等抗菌素均敏感,對慶大霉
萊姆病的流行病學及發病機理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某些脊椎動物被認為是萊姆病的重要傳染源。不同地區傳染源的種類有所不同。在北美,白足鼠和白尾鹿被認為是重要傳染源,一些寵物和牲畜如狗、馬、羊、牛等因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也引起廣泛關注。在歐洲,白尾鹿被認 為是重要傳染源,狗也與一些地區該病的流行有關。中國已從黑線姬鼠、
萊姆病的流行病學及發病機理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某些脊椎動物被認為是萊姆病的重要傳染源。不同地區傳染源的種類有所不同。在北美,白足鼠和白尾鹿被認為是重要傳染源,一些寵物和牲畜如狗、馬、羊、牛等因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也引起廣泛關注。在歐洲,白尾鹿被認 為是重要傳染源,狗也與一些地區該病的流行有關。中國已從黑線姬鼠、
內地12省份至少33人因被蜱蟲叮咬染病死亡
河南18人被蜱蟲叮咬致死?追蹤 近年來,河南省信陽等地區相繼發現并報告發生被蜱蟲叮咬后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病例,18名患者因多臟器損害,救治無效死亡。 9月8日,河南省信陽市衛生局疾控專家告訴媒體,正在當地傳播的疑似無形體病,目前尚無法從根源上預
蜱螨性信息素的概念
中文名稱蜱螨性信息素英文名稱sex pheromone of acarina定 義蜱螨的雄性或雌性釋放到體外以引誘同種異性個體進行交配的信息化學物質。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化學生態學(二級學科)
mBio:發現蜱傳腦炎病毒受體
蜱傳腦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是一種由蜱蟲傳播的黃病毒,感染人可導致腦炎、腦膜炎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死亡。TBEV發現于20世紀30年代,其細胞受體未知,阻礙著對病毒感染致病機制的理解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
蜱的特點及預防控制知識
綜合“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特點及病原分離情況,該病以蜱傳播為主。 因此,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風險的主要措施。 預防該病的主要策略:指導公眾避免或減少接觸到蜱,并告知公眾如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時,應及時就醫。 一、蜱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