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研發第三代氣象衛星
12月5日至7日,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聯合召開我國風云衛星發展研討會,通過征集用戶需求,了解衛星及載荷預期發展目標,初步形成了我國第三代氣象衛星的發展框架與思路。 我國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歷經40年發展,共成功發射11顆氣象衛星,現有6顆衛星在軌穩定運行,實現了業務化、系列化的發展目標。在第一、第二代風云系列氣象衛星取得良好經濟、社會效益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第三代風云氣象衛星,對于衛星觀測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滿足日益增長的應用需求、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閱讀全文
為國鑄就璀璨群星-一百顆衛星背后的故事
11月15日,璀璨火焰劃破蒼穹,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四號03星送入太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而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509所(以下簡稱“509所”)而言,這顆星還有一個特殊意義——這是該所研制發射的第100顆衛星,見證了從昔日“上海衛星零起步”到今天“百星
又一“中國星”閃亮太空
4月16日,風云三號G星發射成功。這是風云氣象衛星家族的第20顆衛星,也是風云三號系列衛星發射的第6顆星。 作為中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它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民用氣象衛星的國家。 特殊使命、特殊軌道、特殊外觀 作為我國自主研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應用
該儀器可廣泛用于基因測定,癌細胞的表達普測定、親子鑒定、個體識別、基因檔案、父系鑒定、母系鑒定、種族鑒定、種屬鑒定、傳染病毒的測定及胎兒遺傳缺陷的分析,比如癌細胞有起固有的表達方式,通過測定可得知人體癌細胞的發生和變化情況。另外,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研發將極大地拓寬生命科學、生物化學、生物醫藥等領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誕生
近日,由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團隊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在深圳誕生,目前已完成小批量樣機生產,待量產后每個人有望擁有個人專屬的“基因身份證”。 該基因測序儀已通過國際科學界評審,并在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用于高通量測序并獲取樣本序列信息。賀建奎說,第三代基因測序儀能直接讀取最原始的DN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定義
基因測序儀(即DNA測序儀),是一臺能自動灌膠、自動進樣、自動數據收集分析等全自動電腦控制的測定基因片段的高檔精密儀器。2009年12月3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與浪潮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浪潮基因組科學聯合實驗室”將研發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該基因測序儀幾十分鐘就可完成一個人的完整基因組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特點
據介紹,使用該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完成一個人的基因組測序的測試時間,將由6周縮短為10—15分鐘;測試成本將由10萬—30萬美元降到5000—8000元人民幣。 此外,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與第二代測序儀在原理和效能上有本質區別,通過對單分子的操作而減少繁雜的生物學反應,同時結合對海量數據的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意義
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研制,將使中國在該領域建立先發優勢,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這不僅將填補中國在基因測序基礎裝備領域的空白、提升裝備自主化水平,同時也將使國內生命科學研究機構能獲得低成本、高效率的測序工具,更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中國豐富的基因資源,加速中國基因戰略的發展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應用
該儀器可廣泛用于基因測定,癌細胞的表達普測定、親子鑒定、個體識別、基因檔案、父系鑒定、母系鑒定、種族鑒定、種屬鑒定、傳染病毒的測定及胎兒遺傳缺陷的分析,比如癌細胞有起固有的表達方式,通過測定可得知人體癌細胞的發生和變化情況。另外,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研發將極大地拓寬生命科學、生物化學、生物醫藥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特點
據介紹,使用該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完成一個人的基因組測序的測試時間,將由目前(2009年)的6周縮短為10—15分鐘;測試成本將由10萬—30萬美元降到5000—8000元人民幣。此外,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與第二代測序儀在原理和效能上有本質區別,通過對單分子的操作而減少繁雜的生物學反應,同時結合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意義
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研制,將使中國在該領域建立先發優勢,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這不僅將填補中國在基因測序基礎裝備領域的空白、提升裝備自主化水平,同時也將使國內生命科學研究機構能獲得低成本、高效率的測序工具,更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中國豐富的基因資源,加速中國基因戰略的發展。也
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指的是
自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論文發表引起關注、5月底質疑的聲音開始出現,韓春雨實驗的可重復爭議,不僅科學界議論紛紛,在社會層面也引發了相關討論。那么,基因編輯技術到底是一項怎么樣的技術呢?為什么它這樣備受矚目?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扒一扒基因編輯技術的“真面目”!(圖
中國“風云二號”E氣象衛星交付投入業務使用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五月十九日下午在北京組織舉行“風云二號”E氣象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將該顆衛星正式交付給中國氣象局使用。 本次交付使用的“風云二號”E衛星于二○○八年十二月下旬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其后定點于東經一百二十三點五度赤道上空,是中國第三顆業務應用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十四五”期間我國計劃發射7顆風云氣象衛星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余璐)風云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今天,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司長曹曉鐘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計劃發射7顆風云氣象衛星,2021年我國發射的風云四號B星和風云三號E星2顆風云
韓國首顆氣象衛星千里眼發射成功
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于當地時間6月26日晚6點41分(韓國時間27日清晨6點41分)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空。 據韓聯社6月27日報道, 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于當地時間26日晚6點41分(韓國時間27日清晨6點41分)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
美國發射第三顆下一代氣象衛星
美國航天局1日發布消息說,當天下午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將美國第三顆下一代氣象衛星送入太空。 據美國航天局消息,美國東部時間3月1日16時38分(北京時間2日5時38分),這顆“靜止環境觀測衛星-T”(GOES-T)發射升空。最新發布的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氣象衛星資料應用水平待提高
日前,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在2012年全國衛星應用技術交流會上表示,我國氣象衛星資料應用水平與我國氣象衛星快速發展形勢還不相適應,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要加快提升我國氣象衛星資料應用水平。 目前,我國氣象衛星已實現業務化、系列化的發展,實現了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的轉變。矯
第三代新藥何時惠及中國患者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2月發布的《全球癌癥報告2014》顯示,2012年全球癌癥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增加,新增癌癥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中國新增癌癥病例高居首位,肺癌仍是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癥,每年新發病大概在60萬人左右。女性、40歲以下年輕人群的發病呈現出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最主要的致病誘因包括吸煙
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基本成熟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自主研發、具備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P1000(A代表先進、C代表中國、P代表堆型為壓水堆,“1000”代表機組容量為百萬千瓦級)的初步設計,日前在北京通過了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
第三代多肽合成儀的發展
第三代多肽合成儀誕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 代表產品是美國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ABI 433 peptide synthesizer 與C S Bio公司的CS336無死角多肽合成儀。ABI433的設計原理是反應器上方相對固定,而下方作圓周360度快速旋轉,帶動反應器里的固液兩
第三代濕度分析儀問世
??? 對于煙草加工者和制造商來說,尋求實驗室樣品最終再現性和重復性仍是一個難以達到的目標。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已經開發了兩代濕度、尼古丁和糖分分析儀。現在NDC推出了Infralab 710,整批再現性和重復性方面的準確性比以前更接近了。 ??? 較差的再現性,即在不同實驗室對同樣樣品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研發背景
基因測序儀的研發是系統工程,涉及生物、半導體、計算機、化學、光學等多個領域,需要不同學科頂尖力量的合作。目前(指2009年)國際上對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爭奪十分激烈,美國宣稱要在2012年推出成熟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日本和歐洲也有相關的研發計劃。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是國內權威的基因組學研究機構,而浪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技術原理
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基因的序列分析是進一步研究和改造目的基因的基礎。目前(2009年)用于測序的技術主要有Sanger等。發明的雙脫氧鏈末端終止法。Sanger法是根據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點開始,隨機在某一個特定的堿基處終止,產生A,T,C,G四組不同長度的一系列核苷酸,然后在尿素變性的PAGE膠上電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研發背景
基因測序儀的研發是系統工程,涉及生物、半導體、計算機、化學、光學等多個領域,需要不同學科頂尖力量的合作。(指2009年)國際上對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爭奪十分激烈,美國宣稱要在2012年推出成熟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日本和歐洲也有相關的研發計劃。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是國內權威的基因組學研究機構,
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技術原理
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基因的序列分析是進一步研究和改造目的基因的基礎。用于測序的技術主要有Sanger等。發明的雙脫氧鏈末端終止法。Sanger法是根據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點開始,隨機在某一個特定的堿基處終止,產生A,T,C,G四組不同長度的一系列核苷酸,然后在尿素變性的PAGE膠上電泳進行檢測,從
什么是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
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即基于納米孔的單分子讀取技術 在納米孔測序技術中,DNA分子依靠核酸外切酶以一次一個堿基的速度通過小孔。這個酶能清楚地區分出4個DNA堿基編碼:A、C、G、T,也可以檢測出該堿基是否被甲基化,一個單孔能在大約70天左右測定一個完整的基因序列。 納米孔技術不需要熒光標記物并且很可能不
未來6年將發射10顆氣象衛星?覆蓋90%的國土面積
本報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劉毅)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2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未來6年,我國將發射10顆氣象衛星,再建50多部多普勒天氣雷達,再建4萬個左右的自動氣象觀測站。到2020年,氣象監測的空間分辨率達到10公里左右,時間分辨率將達到分鐘量級。監測密度的提高將大
風云三號G星成功發射——揭秘我國首顆降水測量氣象衛星
4月16日9時36分,我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云三號G星,搭乘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繼美國、日本聯合發射專用降水測量衛星之后國際上第三顆發射的主動降水測量衛星,全球降水測量衛星家族首添“中國造”。自此,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
我國第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一號退出航天舞臺
記者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獲悉:我國第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一號船在圓滿完成32年海上測控任務后,光榮退出海上測控舞臺,并由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于10月22日正式贈予其誕生地上海江南長興造船集團,將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向公眾開放。 遠望一號測量船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
第三代皮膚測試儀的簡介
計算機的出現大大推進了社會的發展,也使皮膚測試儀進入了智能的時代,使更多的人可以方便的掌握皮膚診察的應用。這一代技術的出現,大大改寫了皮膚測試的歷史,產品也越來越豐富,涵蓋了小型數字化的測試儀,USB接口的便攜式智能測試儀,臺式專用電腦皮膚測試儀etude綜合咨詢指導系統,NAUplus智能化測
第三代移動通信基礎知識
3G定義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至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于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來說,第三代手機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網頁瀏覽、電話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