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于當地時間6月26日晚6點41分(韓國時間27日清晨6點41分)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空。 據韓聯社6月27日報道, 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于當地時間26日晚6點41分(韓國時間27日清晨6點41分)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空。 據報道,衛星發射服務商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當天用阿里亞娜-5ECA火箭,將“千里眼”送入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是韓國自2003年9月著手研發“千里眼”以來,時隔9年7個月取得的壯舉。 發射189.2秒后保護衛星的外殼脫離,24分38秒后衛星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32分38秒后衛星在2005.3公里高空脫離發射體,此后衛星的電腦自動程序開始啟動。晚7點19分,位于澳大利亞當加拉(Dongara)的接收中心收到“千里眼”發出的信號。 根據收到的信號分析,衛星的電力、內外裝備的溫度、搭載物......閱讀全文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于當地時間6月26日晚6時41分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空。 衛星發射服務商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當天用阿麗亞娜-5A火箭將“千里眼”送入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 “千里眼”發射189.2秒后保護衛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和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7月6日表示,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空的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成功進入了目標軌道。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表示,位于澳大利亞當加拉(Dongara)的信號接收中心等海外3個接收中心根據收到的衛星信號證實,“千里眼”成功進入了靜止軌道。包括通信、海洋、氣象等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7月14日表示,6月27日發射升空的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進入目標靜止軌道后,首次拍攝到氣象和海洋影像,通信天線正常發出信號,表明其已正式進入試點運作階段。 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將總結并協調各相關機構(韓國國家氣象衛星中心、韓國海洋衛星中心、韓國通信衛星中心)
山河為證、歲月為名。1949年到2019年,這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頑強拼搏,創造“中國奇跡”的70年。伴隨著共和國砥礪前行的腳步,中國制造、中國工程、中國質量也走過了風云激蕩的70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讓我們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向中國質量致敬——回顧歷史長河里一個個
27號上午11時0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送入太空。記者昨天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這顆衛星可直接為汶川地震災區提供氣象服務。 火箭攜星騰空飛行后,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組織所屬測控站的嚴
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四顆衛星,風云三號D星于上個月成功發射。 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16顆氣象衛星,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在軌氣象衛星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國家之一。 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四顆衛星,風云三號D星于上個月成功發射。經在軌測試后,該星將投入業務運行,成為我國低軌道下午觀
風云三號A星成功發射,將為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會提供科技支撐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 據氣象局網站消息,今日11時02分33秒,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A星成功送入太空。20多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數據表明,衛星已成功進入近地點高度為815.6公里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肖杰 攝)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設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來到西昌
5日21時07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的最后一顆衛星——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3個批次、8顆風云二號衛星。 二十多年來,為了站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更好地守護地球,風云二號衛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進化之路”。 1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的首批衛星云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先后順利開機工作并進入在軌測試,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
據廣州日報報道昨天上午10時16分10秒,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到風云三號01星的第一幅HRPT(甚高分辨率)云圖,從中能清晰看到正遭受“風雨洗禮”的廣東上空厚厚的云系。據了解,由于衛星調整等原因,5月27日衛星發射成功后,直到昨天才發回首幅圖片,廣州衛星站以地理位置的“優勢”成為國內衛星站中第
5日21時07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的最后一顆衛星——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3個批次、8顆風云二號衛星。 二十多年來,為了站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更好地守護地球,風云二號衛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進化之路”。 1
12月14日,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病逝。這是今年去世的第31位兩院院士。12月,三位院士逝世! 據光明日報消息,我國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12月14日因病于上海去世,享年84歲。 孟執中,19
梁珂巖 攝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獲悉,6月5日21時07分,我國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至此,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系列完美收官。風云二號H星運行于高度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可為用戶提供實時
中國氣象局10月24日在北京召開《我國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2011-2020年)》通報會。到2020年,我國將投入約217億元,用于新型氣象衛星研制、氣象衛星地面系統建設和氣象衛星資料綜合應用能力建設等。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在會上介紹,2011年到2020年,我國計劃發射
新華社太原11月15日電(李國利 李瀟帆)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
“風云”之戰現彩虹——我國首顆“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發射側記 北京時間今天11時0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送入太空。 約19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數據表明,衛星已成功進入高度為807公里、傾角為98.8度的太陽同步軌道。
“‘十二五’期間,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將進入關鍵階段。”日前,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已經完成更新換代的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系列將從試驗階段進入業務應用階段,其第一顆業務星將在2012年發射。而靜止氣象衛星也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更新換代,新一代靜止氣象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觀風云知天象,老型號新本領:風云三號氣象衛星D星升空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胡喆、余曉潔 15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的風云三號D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的第4顆衛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6顆風
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高科技產業。通信、導航、遙感是信息領域的三朵姐妹花,而基于通、導、遙一體化服務也是未來信息網的核心關注點之一。 經過多年探索,我國已成功研制了全球系列衛星移動終端產品。國家航天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衛星應用年產值超過2
FY-3A星微波濕度計 2008年5月27日,風云三號氣象衛星(FY-3A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微波濕度計于2008年6月4日開機工作,至2010年6月4日已成功在軌運行兩周
【“風云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孟執中院士逝世#】我國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12月14號因病于上海去世,享年84歲。 孟執中,1934年12月出生于浙江諸暨。1956年畢業于華南工學院電訊系。1958年起曾在蘇聯科學院自動學及遠動學研究所進修兩年
6月10日上午9時50分,被譽為“風云之眼”的我國第一代地球同步軌道靜止氣象衛星風云二號 “收官星”有效載荷——多通道掃描輻射計順利開機運行,將向地球傳回“眼里的云圖”。 6月5日,風云二號“收官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原所長、年近88歲
11月5日2時37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11月11日23時51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發送微波濕度計開機指令,經在軌自動增益調整,在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接收到了遙測數據,儀器各遙測參數正常,“風云三號”B星科學數據正常,儀器工作正常。
“您是我當年十分欣賞的一位年輕人……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首戰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80華誕之際,孫家棟收到當時健在的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賀信。 孫家棟親歷、見證、參與組織領導了中
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 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四月二十二日,參觀者在位于山東煙臺的中國航天五一三研究所觀看“衛星飛船型譜圖”。 唐 克攝(人民視覺) 中國航天科
北京時間11月5日2時3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第二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送入太空。 火箭飛行19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數據表明,衛星已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經在軌測試合格后,這顆“風云三號”衛星將交付
“點火!起飛!” 12月7日11時26分,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搭載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00次發射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完美騰飛! 伴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已成為晉西北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持續推動航天發射能力發展的道路上,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 9月23日11時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將與目前在軌運行的兩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組網運行,進一步提高我國氣象觀測能力和中期天氣預報能力。 “風云三號”氣象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