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假如發生糧食危機,人類還能吃什么?
《日本經濟新聞》4月12日報道稱,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比現在增加3成,達到98億人。伴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蛋白質不足和環境問題引發擔憂,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而受到期待的是,源自植物的人造肉和食用昆蟲等替代性食品。以美國硅谷等為中心,相關領域的新創企業正在不斷誕生。 “如果不說的話,可能不會注意到(不是真的肉)”,不使用肉的漢堡“Impossible Burger”在美國引起了熱議。它的外表是普通的高級漢堡,咬上去會慢慢滲出肉汁。該漢堡在知名廚師David Chang開辦的紐約曼哈頓的餐廳“Momofuku Nishi”出售,價格為18美元起。使用Impossible Foods人工肉的漢堡 這種漢堡的開發者是硅谷新創企業Impossible Foods。該公司于2011年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名譽教授Patrick Brown創建。他探究“肉味從何而來”,發現其決定因素是含有鐵成分“Haem(血紅素)”的分子,......閱讀全文
世行應對糧食危機10策
■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 文 各國領導人云集羅馬,共同商討全球食品危機時,我們的任務明確,但并不簡單:幫助今天的人們走出危境,確保這種悲劇不會再在貧窮者身上上演。 今年4月,來自150個國家的部長在世界銀行舉行會議,批準了一項有關全球食品政策的新協議。此次在羅馬召開的聯
糧食危機是如何造成的
英國《衛報》日前發表文章稱,由于基因工程的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再加上生物燃料政策的誤導,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正在飽受饑餓的威脅。 聯合國糧農業組織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了25%,截至今年2月,全球食品價格已經連續8個月上漲。 《衛報》稱,在最近的兩個月
戰爭如何加劇敘利亞糧食危機
戰爭一定會使耕地減少嗎?近日,武漢大學聯合多個科研團隊通過集成夜光遙感和日間遙感數據,分析了20多年間敘利亞耕地變化情況及背后的驅動因素。研究發現,戰爭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降水和耕地面積的穩定關系,給敘利亞帶來了巨大的糧食危機,在導致戰區耕地拋荒的同時也會推動相對和平區域耕種面積的增加。相關成
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0億 人造肉有望解食品危機
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0億?人造肉或解決食品危機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雪報道?據英國《衛報》8月16日報道,一些全球著名科學家本周一發布報告稱,全球總人口預計將在2050年達到90億,如果想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確保這些人獲得足夠的食物,可能需要推廣人造肉。 世界
誘導突變作物“可能對付糧食危機”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呼吁增加對一種可能應對全球糧食危機的核技術的投資。 誘變是通過讓作物種子接觸輻射或特定化學物質從而增加突變率的技術,它能培育出大量具有遺傳差異的植株用于篩選抗病或淀粉含量高等等優秀的性狀。 IAEA呼吁,在全球糧食危機和糧食生產面臨氣候變化等威脅的情況下,應該增加對這項
聯合國:氣候變暖恐催生糧食危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表示,本世紀中期前,世界糧食產量需增長60%,否則嚴重的食品短缺將造成社會動蕩甚至引發內戰。 糧農組織亞太區域代表小沼宏之(Hiroyuki Konuma)在烏蘭巴托召開的為期一周的食品安全會議上表示,世界人口已突破90億,且越來越多的人在經濟寬裕后開始改善飲食,增
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發布 糧食過剩也會導致危機
10月13日,2014-2015年糧食安全評估高層研討會在京舉辦。會議發布了《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2013-2014)》,這也是我國第一部糧食安全評估發展報告。北京工商大學教授、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洪濤介紹,按照糧食安全預警保障體系的思路,糧食少了不安全,糧
袁隆平:中國不會出現糧食危機 糧價不會暴漲
“就目前的形勢發展來看,中國不會出現糧食危機。”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月17日在昆明開幕的第五屆中國雜交粳稻科技創新論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世界糧食市場動蕩局面不會對中國造成太大影響。 袁隆平分析說,中國很重視糧食生產和安全,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保護耕地,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
生物燃料的尷尬:當減排遭遇糧食危機
《科學網》2008年5月5日報道 不久前,生物燃料還被視為對付氣候變遷的“魔力工具”,但現在卻因基本農作物的價格暴漲而越來越多地遭受微詞。近日,瑞士一項農業調查基金項目調查顯示: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生物燃料熱也將對瑞士產生影響,盡管瑞士農業局副局長表示,出現食品緊張現象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該項調查顯
日媒:假如發生糧食危機,人類還能吃什么?
《日本經濟新聞》4月12日報道稱,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比現在增加3成,達到98億人。伴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蛋白質不足和環境問題引發擔憂,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而受到期待的是,源自植物的人造肉和食用昆蟲等替代性食品。以美國硅谷等為中心,相關領域的新創企業正在不斷誕生。 “如果不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