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p型與n型間轉換的新式晶體管問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1日(北京時間)報道,德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式的通用晶體管,其既可當p型晶體管又可當n型晶體管使用,最新晶體管有望讓電子設備更緊湊;科學家們也可用其設計出新式電路。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納米快報》雜志上。 目前,大部分電子設備都包含兩類不同的場效應晶體管:使用電子作為載荷子的n型和使用空穴作為載荷子的p型。這兩種晶體管一般不會相互轉化。而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和德奇夢達公司攜手研制的新式晶體管可通過電信號對其編程,讓其自我重新裝配,游走于n型晶體管和p型晶體管之間。 新晶體管由單條金屬—半導體—金屬結構組成的納米線嵌于一個二氧化硅外殼中構成。從納米線一端流出的電子或空穴通過兩個門到達納米線的另一端。這兩個門采用不同方式控制電子或空穴的流動:一個門通過選擇使用電子或空穴來控制晶體管的類型;另一個門則通過調諧納米線的導電性來控制電子或空穴。 傳統晶體管通過在制造過程中摻雜不同元素來確......閱讀全文
美研制出新型“4維”晶體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6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普渡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項極為應景的新發明:一種外形如同一顆圣誕樹一樣的新型晶體管,其重要組件“門”(柵極)的長度縮減到了突破性的20納米。這個被稱為“4維”晶體管的新事物預告了引領半導體工業和未來計算機領域發展的潮流。該研究成果將于1
木質晶體管讓電子器件長在樹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38.shtm ???由輕木制成的木制晶體管。圖片來源:Van Chinh Tran一種由導電木材制成的電氣開關,可能成為未來嵌入活樹和其他植物中的電子設備的基石。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美國
新型生物納米電子晶體管構建成功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3日報道,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建造了可由三磷酸腺苷(ATP)驅動和控制的生物納米電子混合晶體管。他們稱,新型晶體管是首個整合的生物電子系統,其將為義肢等電子修復設備與人體的融合提供重要途徑。相關研究發布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
“記憶晶體管”可同時存儲和處理信息
《自然》雜志22日在線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開發了一種被稱為“記憶晶體管”的新型器件,能同時發揮存儲器和信息處理功能,運行方式非常類似神經元。 計算機有單獨的處理和存儲單元,而大腦使用神經元來執行這兩種功能。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憑借憶阻器和晶體管的組合特性,該新型器件包含
中國科學家晶體管開發取得突破
中國研究人員8月8日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在集成電路的基本單元晶體管研究上取得突破,發明了一種名為半浮柵晶體管的新型基礎微電子器件,可讓數據擦寫更容易、迅速,整個過程都可在低電壓條件下完成,為實現芯片低功耗運行創造了條件。 研究負責人、復旦大學教授王鵬飛對新華社記者說:“我國集成
功率場效應晶體管有哪些優點?
功率場效應晶體管(VF)又稱 VMOS場效應管。在實際應用中,它有著比 晶體管和 MOS場效應管更好的特性。即是在 大功率范圍應用的場效應晶體管,它也稱作功率 MOSFET,其優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具有較高的 開關速度。 2. 具有較寬的安全工作區而 不會產生熱點,并且具有正的 電
泰克-370A晶體管測試儀
370A程控特性曲線圖示儀370A是著名的高分辨率特性曲線圖示儀,可應用到許多場合。370A能完成晶體管、閘流管、二極管、可控硅、場效應管、光電元件、太陽能電池、固態顯示和其它半導體器件的直流參數特性的測試。在研發實驗室,用370A來完成新器件、SPIEC參數的提取、失敗分析和產生數據報告這些具體的
場效應管與晶體管的比較
(1)場效應管是電壓控制元件,而晶體管是電流控制元件。在只允許從信號源取較少電流的情況下,應選用場效應管;而在信號電壓較低,又允許從信號源取較多電流的條件下,應選用晶體管。 (2)場效應管是利用多數載流子導電,所以稱之為單極型器件,而晶體管是即有多數載流子,也利用少數載流子導電。被稱之為雙極型
芯片上“長”出原子級薄晶體管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跨學科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溫生長工藝,可直接在硅芯片上有效且高效地“生長”二維(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材料層,以實現更密集的集成。這項技術可能會讓芯片密度更高、功能更強大。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這項技術繞過了之前與高溫和材料傳輸缺陷相關的問題,縮短
超越硅極限二維晶體管誕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68.shtm“在彈道輸運晶體管中,電子像子彈一樣穿過溝道沒有受到碰撞,能量沒有被散射損失掉,所以彈道率越高的器件,能量利用效率更高。”近日,北京大學電子學院研究員邱晨光向《中國科學報》解釋。隨著硅
石墨烯晶體管開關頻率提高1000倍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9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科學家使用世界上最纖薄的材料——石墨烯研制出一種晶體管,新晶體管擁有創紀錄的開關性能,將開關頻率提高了1000多倍,這使得其可以廣泛應用于未來的電子設備和計算機中,使其功能更強,性能更優異。 美國南安普敦大學納米研究小組的扎
新型石墨烯晶體管實現高開關比率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3日(北京時間)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研人員設計出一種新型石墨烯晶體管,在其中電子可借助隧穿和熱離子效應,同時從上方和下方穿越障礙,并在室溫下展現出高達1×106的開關比率。 石墨烯晶體管獲得較高的開關比率一直難以實現,而有了高開關比,以及其在柔性、透明基板上的操
新方法“刻”出最快柔性硅晶體管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研團隊,在4月20日出版的《科學報告》雜志上撰文稱,他們使用一種獨特方法,研制出了處理速度最快的柔性硅基晶體管,能無線傳輸數據和能量,有望用在包括可穿戴電子設備和傳感器等在內的諸多領域。 目前這一柔性硅晶體管的截止頻率為創紀錄的38吉赫茲(GHz),而模擬表
一種運行更快、功耗更少的晶體管
集成電路是由被稱作晶體管的半導體裝置組成的,這些晶體管已經小到了詳盡的電力運作所允許的最小程度,但是現在,聚焦于繼續改進這些極小裝置——加速它們的運行并降低其功耗——的研究已經找到了一種無需使其縮小就能達到這一效果的新方式。晶體管(這是控制電流流量的電子裝置)是高速電腦的主要組成部分,幫助電腦進
科學家用天然棉纖維造出晶體管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7日報道,美國、法國和意大利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使用天然棉纖維制造出了晶體管,為在不遠的將來制造出整合有電子產品的、更智能功能更強大而多樣的服裝鋪平了道路。 該研究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纖維科學家、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物理學家和意大利卡利亞里大學的工程師們以及法
全碳運算元件有望取代硅晶體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提出一種完全用碳制成運算元件的設計方案。他們表示,這一元件未來能被制造得比硅晶體管更小,且性能更好,有望替代硅晶體管,大大提升計算機的運算速度。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現有電子設備離不開晶體管,這種微小的硅結構器件類似開關,能打開和關閉電
新型納米晶體管可直接探測細胞內部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英國《自然》雜志網站8月12日報道,美國哈佛大學化學家和工程師共同制造了一種最新的V形納米晶體管,外膜覆有一層磷脂雙分子層,能非常容易地進入細胞內部進行檢測,而不會對細胞造成任何可見傷害。 這種新設備稱為納米級場效應傳感器或納米FETs,在本周出版的《
新方法“刻”出最快柔性硅晶體管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研團隊,在20日出版的《科學報告》雜志上撰文稱,他們使用一種獨特方法,研制出了處理速度最快的柔性硅基晶體管,能無線傳輸數據和能量,有望用在包括可穿戴電子設備和傳感器等在內的諸多領域。 目前這一柔性硅晶體管的截止頻率為創紀錄的38吉赫茲(GHz),而模擬表明,其最
科學家研制出新型量子晶體管
記者日前從中科大獲悉:該校郭國平教授研究組與日本科學家合作,首次在半導體柔性二維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全電學調控的量子點器件。這種新型半導體量子晶體管為制備柔性量子芯片提供了新途徑。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表了該成果。 經過幾十年發展,半導體門控量子點作為一種量子晶體管,已成為制備量
意美聯合研發高效有機發光敏晶體管
近日,意美科學家聯合研制出新的有機發光敏晶體管(OLET),其發光效率是采用相同發射層的優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2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納米·材料學》雜志上。 近年來,OLED技術在手機、MP3、數碼相機甚至電視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頗有取代液晶顯示器的趨勢
由單光子控制的全光晶體管問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4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研究實驗室(RLE)、哈佛大學以及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研制出了一種由單個光子控制的全光開關,新的全光晶體管有望讓傳統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都受益。 新的全光開關的核心是一對高度反
晶體管特性圖示儀抗干擾能力強
晶體管特性圖示儀是與GSX-J2458型教學示波器或GSX-J2459型學生示波器組合成一套專用測試晶體管特性的專用儀器,它能在示波器熒屏上直觀地顯示出小功率晶體三極管、二極管的特性曲線簇,通過熒屏的標尺刻度讀出被測晶體管的各項參數,該儀器還可以與其它類型的專業示波器配套使用。 儀器采用晶
首塊納米晶體“墨水”制成的晶體管問世
晶體管是電子設備的基本元件,但其構造過程非常復雜,需要高溫且高度真空的條件。美韓科學家在《科學》雜志上報告了一種新型制造方法,將液體納米晶體“墨水”按順序放置。他們稱,這種效應晶體管或可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有望用于物聯網、柔性電子和可穿戴設備的研制。 據賓夕法尼亞大學官網消息,研究人員在
澳研制出完美的單原子晶體管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2月20日(北京時間)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他們研制出一種單原子晶體管,其由蝕刻在硅晶體內的單個磷原子組成,擁有控制電流的門電路和原子層級的金屬接觸,有望成為下一代量子計算機的基礎元件。研究發表在2月19日出版的《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利
泰克Tektronix-370A晶體管測試儀
泰克Tektronix 370A晶體管測試儀附加的功能:半導體器件的高精度測量高達 2000 伏或 10 安的電源高達 220 瓦1 納安測量分辨率低至 2 毫伏的測量分辨率波形比較信封顯示波形平均點光標開爾文感應測量完全可編程3.5 英寸 MS DOS 兼容磁盤存儲,用于保存和調用設置泰克 370
Tektronix-泰克-370B-晶體管圖示儀
Tektronix 泰克 370B 晶體管圖示儀泰克370B是一款很具有代表性的晶體管圖示儀,泰克370B是專業的測試儀器,泰克370B有專業的晶體管圖示儀詳細技術指標:交互式程控 所有交互式程控測量是通過有鮮明特點的前面扳或 GPIB來完成泰克370B曲線圖示儀提供了高達20A/2000V供電功能
德國開發出世界最小單原子晶體管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托馬斯·希梅爾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了單原子晶體管——一種利用電流控制單個原子位移實現開關的量子電子元件。單原子晶體管可在室溫下操作,并消耗很少電能,這為未來信息技術開辟了新的應用前景。這項成果已被刊登在《先進材料》雜志上。 數字化對能源有巨大需求,在工業化國家中,信息技術
迄今最快AI芯片擁有4萬億個晶體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270.shtm
基于量子干涉的單分子晶體管面世
英國和加拿大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單分子晶體管,利用量子干涉來控制電子流。這一成果為在電子設備中使用量子效應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有望催生比現有設備更小、更快、更節能的新型晶體管,以制造新一代電子設備。相關論文發表于25日出版的《自然·納米技術》雜志。研究示意圖 晶體管是現代電子技
基于量子干涉的單分子晶體管面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86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