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李德銖研究員牽頭主持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點部署項目“哥斯達黎加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研究”在昆明植物所舉行了項目啟動會。 項目總負責人李德銖研究員向與會專家和項目組人員介紹了該項目的背景、項目總體目標、預期成果和考評指標、年度計劃及2012年的實施方案。 隨后,項目專家組對該項目的實施方案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希望項目組加強對中美洲特有生物類群的收集和保存,在針對目標類群的收集時,同時兼顧與之有關的其他生物材料,并進一步考慮通過具體的科研項目,在哥斯達黎加建立聯合實驗室或野外工作站,為今后在哥開展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奠定基礎。此外,專家組和項目組成員還就應優先調查收集的類群、生物材料出入境等具體問題進行了交流,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項目組專家還參觀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昆明植物園。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美大處......閱讀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5月22日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大會上透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已基本形成,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國際履約工作持續深化,全社會保護意識明顯增強。但我國生物多樣性退化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當日,環境保護部還聯合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
22日,中國環境記協組織的生物多樣性社區宣傳活動在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新新家園社區舉行。該活動為“201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國行動”宣傳活動的組成部分之一。 新新家園社區的100多位業主,踴躍參加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常識的問答活動。通過專家的生動介紹,業主們初步了解了生物
我國物種數量居北半球國家之首,但據相關媒體報道,我國有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今年歷史罕見的旱情令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面積死亡……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多個物種、一個星球、一個未來”,人類活動使物種滅絕正以比自然淘汰高達1000倍的速度進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5月22日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大會上透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已基本形成,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國際履約工作持續深化,全社會保護意識明顯增強。但我國生物多樣性退化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當日,環境保護部還聯合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生物物
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生物物種名錄——全球生物物種名錄2010年度光盤,于5月19日,在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上正式發布。 地球上驚人的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寶貴的財富。然而,目前生物多樣性正在從我們的身邊悄悄地消逝,甚至在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情況下,生物多樣性就喪失了。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會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產生一系列影響。這一直是生態學中重要的科學問題。植物多樣性下降能夠導致一些諸如初級生產力、營養循環等重要的生態功能發生變化。大部分生態系統功能的變化都是由不同營養級生物類群改變而引起。其中,植物多樣性的喪失能夠顯著導致生態系統中消費者多度和豐富度下降。以往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占山近日在Journal of Biogeography發文,提出一項預測估計“潛在”生物多樣性 (Potential Diversity: 也謂之“暗”生物多樣性 Dark Biodiversity) 的方法。該方法基于文章中提出的一個用于描述生物多樣性時空分布
聯合國將2010年定為 “生物多樣性年”,旨在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人類的生存狀況。“生物多樣性年”的主題為“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樣性也是我們的生命”。 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委托,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于5月20日在上海世博園聯合國館舉辦 “可持續發
11月5日至9日,第六屆海峽兩岸森林動態樣區研討會在廣西召開。會議由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主辦,中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承辦,并得到了中科院2012年海峽兩岸會議資助。本次會議共有來自海峽兩岸2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80名學者參會,其中臺灣代表7人。中科院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張興根主任,韓國生態學會前任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Douglas Yu課題組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志上發表文章對實現大尺度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進行展望,為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面的科學依據。 大尺度實時生物多樣性管理監測,對精細研究生物多樣性格局動態和物種適應策略、預測生物興衰和分布格局態勢有重要意義。《中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審議并原則通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 會議指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大江大河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御洪水能力明顯增強,但中小河流治理和山
今天是“世界旅游日”,今年的主題為“旅游與生物多樣性”。潘基文秘書長和世界旅游組織特別就此發表聲明,促請各國突出宣傳旅游、扶貧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聯系,并加強對可持續性發展的承諾。 潘基文在聲明中指出,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目前仍在繼續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減少,其根源就在于人類的活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系(簡稱BEF)是生態學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之一。以往在草地生態系統中的研究顯示,物種減少會削弱草地生態系統功能。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之一,約占陸地表面的30%。相比于草地生態系統,森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樣性,樹種間的生態位可能更相似,樹木個體壽命也更長,因此森林B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系(簡稱BEF)是生態學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之一。以往在草地生態系統中的研究顯示,物種減少會削弱草地生態系統功能。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之一,約占陸地表面的30%。相比于草地生態系統,森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樣性,樹種間的生態位可能更相似,樹木個體壽命也更長,因此森林B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一直是生態學的核心問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由氣候、生物和非生物屬性等當代環境因子驅動,也可能通過地質過程等長期驅動因素塑造。長期驅動因素對當代環境具有持久的影響,這種影響在山區表現十分明顯。最近有研究表明侵蝕和土壤異質性對陸地四足動物多樣性具有重要影響,并揭示了地質
在環境污染事件頻頻發生的同時,我們還經常聽到毀林、偷獵野生動物、亂采中草藥、過度放牧、占用濕地等破壞生態的行為。現實表明,這些事情往往發生在國家強調“嚴格保護”的自然保護區。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如何讓世代居住在保護區的群眾積極參與保護?7月20日舉行
每到冬季,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海埂大壩總是人流不斷,來自國內外的游客樂于把欣賞滇池風光、與漫天飛舞的海鷗嬉戲作為旅途一大美事。 這一動人景象的持續演繹,得益于昆明市在推進滇池保護治理工程中不斷加大環湖生態建設力度,使滇池流域生物多樣性恢復進程不斷加速。 截至目前,滇池湖濱濕地物種數量與2006年
今天上午,環境保護部在京舉行了以“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201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紀念大會。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環境質量優劣的重要標志,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會上表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引,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更好地發揮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的協同效應。
9月21-22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重點專項在北京舉行項目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科技部、相關部委及省市科技主管部門、總體專家組成員、項目依托單位負責人、項目及課題負責人等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上,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持的“西南高山峽谷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技
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際農業磋商組織合作研究項目征集指南 一、項目說明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國際農業磋商組織(CGIAR)下屬10個中心(研究所),即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達成的加強和推進生物多樣性領域雙邊合作的共識,雙方將于2012年共同資助中美兩國科學家在該領域開展合作研究與交流活動,從基因、種系、生態系統等廣泛的研究視角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描述和功能方面開展綜合研究,以期實現對不斷變化環境下生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二次締約國大會29日在韓國江原道平昌開幕,來自194個國家的代表團、國際機構、非政府組織(NGO)、跨國企業代表等兩萬余人參加大會。 據韓聯社報道,本次大會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會議將回顧《2011-2020戰略計劃》落實情況,并重點討論將有關生物多樣性目標
“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在云南騰沖召開 5月26日,為積極響應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和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行動,“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在云南騰沖召開。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強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出啟動實施“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云南行動騰沖
金磚兄弟(BMP)計劃 巴西微生物組計劃(BMP)旨在協調國家微生物組研究,使之能夠與國際計劃適當整合,更好地破譯巴西的微生物多樣性及其動態和環境間的相互關系。 巴 西 特 色 相信看過電影《里約大冒險》的人,都會被巴西這片廣袤大地上各種色彩繽紛(令人眩暈)、數不勝數(令人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有關數據顯示,在陸地面積僅占全國陸地面積0.37%的海南島上,野生分布維管束植物3900種,占全國已知種類的12.5%,喬灌木樹種占全國總數28.6%,藥用植物達3100多種,約占全國的30%,素有“天然藥庫”之稱。 而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十年間,海南共有200多個物種
我們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這并不是聳人聽聞的言論,而是“有科學依據的事實”。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馮偉民博士介紹,目前,來自各個國家的科學家都在對物種進行觀測和保護,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已經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期,而且由于生
8月14日至16日,第十一屆全國生物多樣性科學與保護研討會在沈陽召開。會議由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等11家單位主辦,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承辦。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臺地區的346人參加了研討會。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秘書長馬克平主持開幕式。 陳宜瑜院士、康樂院士
歐盟議會日前稱,歐洲生物多樣性正在靜悄悄地流失,為此每年消耗歐盟4500億歐元,這讓本以脆弱的歐盟財政雪上加霜。 來自荷蘭的海布蘭迪(Gerben-Jan Gerbrandy)撰寫了損失評估草案,并向歐盟環境委員會進行了匯報。 “歐洲境內四分之一的植物、動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自然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