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調研北生所強調創新科研管理體制機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4月17日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調研。他指出,要總結生命所的成功經驗,創建更多符合國際慣例、具有中國特色、吸引國際一流人才的科研平臺,創新科研單位自主選題、科研人員專心研究的科研機制,倡導靠真才實學、潛心研究出成果的科研風氣,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 北京生命所成立7年來,積極試行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管理運行機制,吸引和凝聚海外留學高層次人才,目前已建立27個實驗室,主任多是從海外回來的年輕科學家。累計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創新性研究成果180多篇,其中在《自然》、《科學》、《細胞》發表的有23篇。2012年有4位科研人員獲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青年科學家獎”。座談會上,從美國全職回國工作的生命所所長王曉東博士表示,生命所要做世界上最好的科學,有最好的創意,敢啃硬骨頭,用一流的科研成果回饋社會、造福人民。 李源潮參觀了4個實驗室,詳細了解科研工作情況,認真聽取科......閱讀全文
科研管理:破管理“堵點”-引科研“活水”
前不久,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過去一年,我國取得的一批標志性重要科技成果令人振奮,李克強總理在會上的講話同樣引人深思。“用好用活科技人才”“加快改革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轉化機制”“加快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加快改革科研評價機制和人才評價機制”——每一點
當科研遇上管理——關于科研管理體系的一點思考
“這是哪個老師的實驗室啊,整的這么雜亂……”緊接就是院辦公室的負責老師上來挨個實驗室批評教育,批評的話語無非是玻璃儀器按照大小排放,檢測的水樣別隨意堆放,怎么又使用危險儀器(無非是一個高溫滅菌鍋而已)等等。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說明科學研究應當擺脫行政管理,而僅僅是談談個人關于管理者存在的非專業性、
科研管理“組合拳”看科研實體如何“接招”
科技評價制度不盡合理、人才“帽子”數量名目繁多、科研項目資金管理“過細過死”……面對這些科研領域的現實問題,7月24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廣大科研人員減負松綁。 這些措施將起到哪些作用?落地實施還需要注意什么問題?今后科研怎么做、
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難點在哪?
“國家出臺《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發點很好,但是它落地是不易的,我認為加大科研投入才是提高科研產出的根本。”近日,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上,清華大學教授、CCF副秘書長陳文光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 今年7月
科研經費管理:如何給科研人員“松綁”
新年伊始,部分中科院的科研人員被“紅包”砸中了。中科院準備連續5年支持這些科研人員開展科學上的自由探索:不用寫冗長的項目書、計劃書并進行頻繁答辯,也不用過多擔心在5年后有人來驗收成果,他(她)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任意遨游。 這項支持緣自中科院在今年1月啟動的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此計劃支
高校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科研組織管理怎樣優化?
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技力量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校級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期不少高校卻紛紛發布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通知,引發社會關注。清理校級科研機構釋放出何種信號?學
高校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科研組織管理怎樣優化
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技力量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校級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期不少高校卻紛紛發布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通知,引發社會關注。清理校級科研機構釋放出何種信號?學
科研管理權下放到所
鄧麥村曾經擔任過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在他當所長時,中科院每年都對大連化物所進行考評,大連化物所每年都得出一本“藍皮書”。“現在好了,中科院改革后變成了每五年對研究所考評一次。這會減去很多形式主義的東西,減輕所里的負擔。”如今擔任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的鄧麥村感觸頗深。 6月29日,中科院公布
《轉化醫學與科研管理》雜志創刊
由上海市醫學會科研管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轉化醫學與科研管理》雜志日前創刊。該雜志旨在為從事轉化醫學的工作者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介紹國外轉化醫學的最新進展和做法,進而推動我國轉化醫學的快速發展。據介紹,該雜志目前為季刊,設有院士論壇、轉化醫學實踐、學術動態、他山之石等欄目。
楊衛:科研經費管理需尊重科研規律-合理配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十年經費概況 沒有人頭費,只有設備費;年初申請,年底給錢;要求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在項目開始之初,就像工程預算那樣精確列出科研經費預算……近幾年來,科研經費配置和管理中一些不符合科研規律的規定,備受詬病。2014年,科技體制改革亮點頻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是我國基礎
中國青年報:科研管理就得遵循科研規律
某學會主席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時,開幕式結束就因為某些時限的規定,必須急急回國。重慶師范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楊新民援引這個耐人尋味的“中國學者的尷尬”,大聲疾呼對科研人員的管理“不能過于僵化,還是要遵循規律”。 “做研究,就必須掌握科研的發展動態和方向。”他說,科研人員不能坐井觀天,出國訪
把脈科研經費管理-上海出臺巡查管理暫行辦法
為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進一步加強上海市科研計劃專項經費(以下簡稱“科研經費”)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科研經費管理與監督制度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上海市科委近日制定并公布了《上海市科研計劃專項經費巡查管理暫行辦法》,《辦
科研項目組織管理改革亟待深化
科研項目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核心載體,優化科研項目的組織管理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研項目組織管理形式也在不斷優化。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開展了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對國家科技計劃體系進行了重構,對科技計劃項目組織管理進行了重塑,破除了歷史形成的國
科研人員熱議基金管理“新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金管理辦法》)好不好?有沒有幫助科研人員解決實際問題?對此,來自全國各地的基金依托單位代表、一線科研人員最有發言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金管理辦法》)好不好?有沒有幫助科研人員解決實際問題?近日,《中國
法人責任制:科研管理的良藥?
近段時間以來,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將推行“法人責任制”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科技界對這一暗含著“收權”意味的改革舉措,議論頗多:有人認為是大勢所趨,也有人認為是不得已而為之;有人認為會大幅提高科技投入產出比,也有人擔心會蹈入“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惡性循環。風
改革科研管理體制刻不容緩
改革科研管理體制刻不容緩 要遏制科研腐敗,加強行政部門的監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須改革我國科研管理體系。應該將由行政部門主導科研經費配置,改革為由公益的科研基金會負責國家課題、項目資助,同時成立獨立的學術委員會,對申請者按學術原則、學術標準進行評價。 科技部昨天通報了有關國
科研經費管理更細更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落實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的理念。要改革科研項目管理,優化整合人才計劃,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一系列優化科研經費管理的改革措施,有力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了科技事業發展。隨著
科研經費管理:為了誰?苦了誰?
歲末年終,很多科研工作者為經費頭疼不已:一方面結題的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很多人的項目經費還沒花完,既定的預算指標可能完不成了…… “每年為了通過驗收,很多人不得不想盡辦法來找發票,飯店的、賓館的,甚至于親屬和朋友的。”某科研人員日前的爆料讓《中國科學報》記者很是驚詫。 “課題
日本科研經費管理的啟示
日本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特點是“以科研體制改革為主線”,這和我國經常提到的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如出一轍,也許能給我們提供某種借鑒。 1995年,日本政府頒布實施了新的《科技基本法》,開始連續的五年為周期的“科技基本計劃”。2001年日本開始國立研究機構改革,涉及科研經費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科技部:科研單位須制定科研資金內部管理細則
2月16日,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在介紹財政科技資金管理情況時表示,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政策文件組合發力,在科研項目預算調整、勞務費支出、間接費用分配、結轉結余資金使用、差旅會議費標準等方面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當前最關鍵的工作是落實相關政策,而落實的重點在于各個科研單位。
中科院啟動機關科研管理改革
中科院日前在京召開院機關干部會議,正式啟動院機關科研管理改革工作。會議宣布了中科院機關改革方案、各部門領導班子組成、院領導分工,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作重要講話。 白春禮強調了中科院機關科研管理改革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創新發展成為成就“中國夢”的重要推動力和每位科技工作者肩負的光榮使
甘肅完善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規定
甘肅省財政廳近日印發通知,針對完善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出臺五項新舉措,落實“放管服”要求,提高采購效率。 甘肅省財政廳此次推行的五項舉措包括省屬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購科研儀器設備;對省屬高校、科研院所采購進口科研儀器設備實行備案制管理;加快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變
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網絡管理平臺初建成
根據《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的“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范、功能強大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要求,科技部組織啟動了“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建設工作,目前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已初步建成。 國家網
國務院發文:科研經費管理放權-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21〕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優化科研
五專家解讀科研經費管理:根本在于改革管理制度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張碧暉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4起科研經費使用違規違紀典型案件,7名教授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的消息引發熱議,科研經費的使用與管理問題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那么,科研經費的管理存在哪些漏洞?如何從制度上加以監督完善?本文中五位相關專家談了他們的看法。他們分別是中
如何規避科研、出版和管理間的“谷倉效應”
目前,科研、出版、評價與管理體系間究竟存在些什么問題?如何分析解決這些問題,使得中國科研在國際科學共同體中產生強大的影響力?不妨站在科研出版的視角大膽地對這些體系之間的“谷倉效應”做一些分析。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什么是“谷倉效應” “谷倉效應”,也可以稱為“筒倉效應”,是
北京市集中宣講科研經費管理新政
7月9日,北京市科委聯合北京市財政局舉辦為期三天的政策宣講會,宣傳并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精神和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政策,旨在提高項目承擔單位的經費管理水平,提高經費使用效率。 2014年3月,《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
推動科研誠信管理專業化常態化
推動科研誠信管理專業化常態化——專家解讀“加強科研誠信建設”之一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完善科研誠信管理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加強科研活動全流程誠信管理等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李真真認為,科研誠
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創新從棘手處著眼
“現在,承擔科研項目的負責人看上去都很疲憊。”在6月9日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學習中央領導同志講話精神座談會上,中科院院士周衛健如是說。 多年的科研工作經歷讓她看到,由于在科研經費分配管理上真正用于人的經費太少,導致項目負責人只能靠多申請項目維持正常的科研活動。 與此同時,科研經費違規使用、科研
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法大還是文件大
一邊是擠占挪用、虛列支出,一邊是管得太死、效率低下。《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目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在結余經費、勞務費和間接補償的制度設計和執行過程中。 科研人員建議,應統籌設計科研費用支出范圍,在實現激勵的同時,還應發揮組建穩定科研隊伍的作用,賦予科研團隊更大“錢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