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云南省科技獎勵辦公室主持,邀請省內外有關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種質資源庫)牽頭完成的“中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體系與關鍵技術創新”成果進行了鑒定。鑒定委員會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分院、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林業科學院資源昆蟲研究所、西南林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云南省林業廳等單位相關學科領域的11位專家組成,洪德元院士擔任主任。會議由云南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志武主持。 鑒定委員會聽取了昆明植物所所長、種質資源庫主任李德銖研究員關于“中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體系與關鍵技術創新”的報告。在認真審閱材料、聽取匯報,并進行質疑和討論后,鑒定委員會認為,中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體系和關鍵技術創新這一成果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種質資源庫聯合有關單位創建了我國野生生物資源保藏的完整......閱讀全文
12月2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報社、北京科技咨詢中心承辦,科技成果轉化暨科技產業智庫(籌)、國科創新智庫(北京)科技咨詢有限公司、北京國科率先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芯技術·芯融合——芯片應用助力北京高端制造業產業優化”決策咨詢沙龍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科研院
“基礎研究有什么用?”這是大家常常討論的話題。我想,明代徐光啟所說的“無用之用,眾用之基”,法拉第所說的“問基礎研究有什么用就好像問一個初生的嬰兒有什么用”,都是很好的回答。基礎研究的“用”,首先體現在它對經濟社會發展無所不在的作用,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半導體、計算機、激光技術等,都是基礎
正在舉行的中科院2011年工作會議,一個重要任務是部署“創新2020”規劃。這是中科院繼“知識創新工程”后又一重大戰略部署,將著力解決關系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引領帶動中國實現科技跨越發展。 “創新2020”是在什么背景下制訂的?它的戰略目標和任務是什么?中科院將如何實施這一龐
為系統總結我國技術市場發展30年來的成就與經驗,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技術市場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12月23日,全國技術市場30周年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在出席會議時指出,技術市場在新時期肩負著統籌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助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光榮使命。
中科院位于華東地區的兩大材料科學研究基地。分別是坐落在上海市長寧區定西路1295號的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及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大道519號的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在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中國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研究結果,中科院在材料科學領域
7月17日,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共建的張江藥物實驗室、G60腦智科創基地、傳染病免疫診療技術協同創新平臺揭牌。同日,上海市松江區政府與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奉賢區政府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簽署傳染病免疫診療技術協同創新平臺共建協議。儀式現場 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上
基石藥業(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基石藥業”或“公司”,香港聯交所代碼:2616)宣布,“2019基石藥業研發論壇(以下簡稱“論壇”)暨‘JITRI-基石藥業聯合創新中心’簽約揭牌儀式”今日在蘇州成功舉辦。論壇秉持“銳意創新,攜手共贏”的主題,旨在集結醫藥產業鏈各方力量,提升本土創新質量,響應
近日,由上海數學中心、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以及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籌建的上海數學中心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完成了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這一科研機構的設立,是我國在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首次由國際頂尖水平的科研團隊領銜,整合全國范圍內相關高校的人才和計算資源,與跨區域的大數據與人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現“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宏偉目標,為新時期我國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戰略任務和著力點,賦予科技界新的歷史使命。 一、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實現全面建成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北斗導航衛星研制團隊 2003年,在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支持下,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開始衛星導航關鍵技術預研工作。 2007年,衛星創新院參與北斗全球系統論證。 2009年,以相里斌、林寶軍、沈學民為核心的中科院北斗導航衛星研制團隊完成組建。 十年砥礪前行,十年
今天下午,中國科學院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在北京召開會議。會議結合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創新的要求和部署,聯系中科院藥物研發和集成電路產業科技攻關情況,學習研究未來中科院在相關領域的主要突破方向和重大舉措。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主持學習會。 學習會上,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介紹了我國集成
近日,寧波市科技局和中科院上海分院聯合舉辦的寧波-上海科技合作交流洽談會暨科技成果推介會在上海舉行。中科院上海分院十余個研究所、寧波市科技局、各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寧波市生命健康領域重點企業、行業協會代表一行約140余人參加會議。 本次洽談暨推介會主題是“開放、融合、創新、未來”,重點
■要從人的思維、組織、行動上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互動發展 ■現代文化產業要遵循“模式引領、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的規律 ■要高度重視產業模式與技術的融合發展,注重技術育成與轉化 ■基地應起到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試驗田作用,不能是簡單的物業和中介 科技在現代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隨著江蘇一批重大項目的集中開工,中國科學院拉起的成果轉化“運河體系”開始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上發揮獨特效應。 3月25日,中國科學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以下簡稱“中科可控產業化基地”)項目在江蘇昆山啟動,項目全部建成后有望帶動產業鏈總投資超百億美元,催生千億級安全可控的國家信息技術產業
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7月20日在嘉興市舉行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施爾畏和浙江省副省長毛光烈共同為研究院揭牌。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楊柏齡、原秘書長竺玄、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局長田靜、上海分院常務副院長朱志遠,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孟剛、省科技廳廳長蔣泰維和省
關于印發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發創〔2018〕17號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國資委、知識產權局,中科院院屬有關單位,國家開發銀行有關分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
嚴峻的2020新冠肺炎疫情,將對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內的諸多產業造成沖擊,并將加速產業格局的優化調整。唯有掌握核心競爭力又懂得順勢而為的創新型企業,才能沖破險阻走向光明。 由北汽集團、清華大學、中科院電工所等21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的重要使命,就是
近日,佛山市瑞陶達陶瓷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陶達)自主研發的“陶瓷輥道窯熱風增壓助燃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在佛山賓館順利通過了由佛山市科學技術局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經過專家組鑒定,認為該項目實現窯爐
9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聯合組建的“合肥物質科學技術中心”成立暨揭牌儀式在合肥董鋪島舉行,“中國科大環境科學與光電技術學院”、“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同時揭牌,校、院雙方各50名教授、研究員接受了雙崗雙聘。中國科學院的科教結合工作邁入集成優質資源建設
自行設計研制 科學出奇制勝——中科院科學儀器研制悄然潛行 中國儀器儀表問題系列報道(之七) 重大突破來自技術的創新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應邀在國際會議上作特邀報告或為專業核心刊物撰寫綜述文章。這樣的“殊遇”與“殊榮”雖然離諾貝爾獎還有某種程度的距離,但對于科學家而言,無疑已得
“如果我們不積極思變、主動求變,就無法適應社會變革和科技發展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既是大勢所趨,更是形勢所迫,不改革就會被改革”。 2014年7月7日,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第7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簡稱《“率先行動”計劃
12月15日,由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和中科院上海分院主辦,福建海峽技術轉移中心、中科院STS福建中心聯合承辦的2016年海峽技術轉移專場——中科院海洋技術科技成果推介座談會在福州舉行。 會議旨在貫徹落實《中國科學院 福建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2015-2020年)協議書》關于推進中科院科技成果在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再次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這是國家給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布置的一項大“作
日前,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中科智匯工場發布了“技術經理合伙人”計劃,以吸引相關領域專業人才匯聚于此,共同推動成果轉化。 “我們將廣泛吸收社會上已經具有與技術經理人相匹配的能力或資源的各類人才,加入到技術經理人的隊伍中,以‘技術經理合伙人’的身份參與到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來
9月20日下午,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坤華與到南寧出席第7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的泰國高教科學研究與創新部常務秘書長索萊尼特·斯爾薩姆舉行會談,雙方就加快共建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曼谷創新中心等工作進行深入交流。 曹坤華對泰國科技代表團到桂參加第7屆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北方地區理事會(擴大)會議在京召開 2015年1月14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北方地區理事會(擴大)會議在北京博暉創新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召開。來自北方地區的
王曦(左)與潘建偉代表雙方簽署了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雙方專家在研討會現場 10月9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上海簽約,共同成立“超導量子器件與量子信息聯合實驗室”。上海微系統所所長、中科院超導電子學卓越創新中心(籌)主任王曦院士與中科大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
7月15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技術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任魯風在本報發表文章《引狼入室還是自主創新——對二代基因測序產品獲批的冷思考》引發廣泛關注和爭議。隨后,他在科學網博客發表了《對二代測序產品獲批事件的不同觀點》。對二代基因測序產品獲批提出質疑使得任魯風成為輿論的焦點,也招來業內諸多專家與其“辯
每90秒可組裝一臺高端整機產品;生產線自動化率達95%,刷新國內服務器產線最高記錄;在線檢測率、自動數據采集率均實現100%,產品開箱合格率高達99.6%…… 9月10日,在昆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淞湖科技園的中科可控產業化基地,首臺安全
2017年底,“中中”和“華華”兩個可愛的小猴子降臨人世,標志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這是繼2016年建立食蟹猴自閉癥模型后,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再一次取得非人靈長類模型領域的重要原創成果。 還是在2016年,該卓越創新中心成功繪制了更精確的人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