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推動農業投入品減量、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業資源養護、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我國農業資源環境突出問題得到初步遏制。 這是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2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說的。韓長賦受國務院委托,在這次會議上作了關于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情況的報告。 據韓長賦介紹,我國農藥化肥使用量提前三年實現零增長,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回收率均達到60%以上,2017年底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45,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擴大到1200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5.3%,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 他還介紹說,通過調優品質結構,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多,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韓長賦同時表示,農業綠色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為了保供給,農業發展存在過多使用化肥、農藥、地下水和過度養殖、過度捕撈、過度放牧等現象,農業用水粗放,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他說。 ......閱讀全文
為了增強立法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質量,現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以登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或者中國法律服務網,關注司法部微信公眾號查看征求意見稿及其說明。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9年8月16日前,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出意見: 1
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全面部署“十二五”農業科技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農業科技發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準確掌握全球農田空間分布和農作物種植情況對于國際社會確保糧食安全、調控糧食市場、應對全球變化、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資劃所)智慧農業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吳文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轉基因技術,以實現跨物種的基因交流和目標基因的定向轉移,解決常規育種技術難以克服的抗病蟲、耐逆、產量、品質等方面而著稱于世。 據了解,目前,世界各國已累計批準21種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應用,涉及100多個轉化體,13類目標性狀,其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著重于發展抗性轉基因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3日報道,歐盟委員會健康與消費者政策委員約翰·達利1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全部或者部分引種轉基因農作物,希望新規定能夠終結阻礙歐洲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的僵持局面。不過,該提案還需要歐洲成員國和歐盟議會通過。裁量權交給各成員國
科技部會同農業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主要農作物良種科技創新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良種規劃》)。為了更好地貫徹和執行,科技部農村司對《良種規劃》有關內容進行了解讀。 一、關于《良種規劃》編制的背景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位于挪威北部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是一座不起眼的建筑,好似矗立在雪地上的一個防空洞入口。這個深入地下的“防空洞”儲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75萬種植物種子,是維持地球物種多樣性的“保險箱”。 種子備份 今年2月28日,在最新一批種子入庫后,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又一次關上兩扇厚重
農作物秸稈是農業的重要副產品,可以用作燃料、飼料、肥料、生物基料和工業原料等。安徽省作為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和商品糧基地,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多年來,受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一部分農作物秸稈被棄置或者露天焚燒,使“資源”變成“污染源”,造成巨大資源浪費和污染環境,產生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
最近,農業部批準三種新品種轉基因大豆進口,引起了國人高度關注。澳洲是農業大國,又是對食物檢疫非常嚴格的國家,對于轉基因食物,他們是這樣做的:禁止出售新鮮的轉基因食物,凡是有機食品不允許使用轉基因材料,只有轉基因棉花和油菜籽可作商業種植…… 什么是轉基因食物 長久以來,人類運用雜交選育
圖片說明:2008年11月24日布魯塞爾,一位綠色和平組織的抗議者在歐盟總部大樓前進行的抗議活動中展示被畫上鬼臉的轉基因玉米。 歐洲農民很可能將在世界糧食市場上落于劣勢,因為歐盟的糧食消費者們對轉基因糧食充滿敵意,這阻礙了科學家對培養高產量抗蟲害的糧食作物的研究。 目前歐盟只批準了一種轉
新發現將對全球農業產生深遠影響 近日,全球12位著名的植物生物學家在5月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指出,他們最近發現了植物轉運蛋白的重要屬性,轉運蛋白不僅會穿過農作物的生物膜來對抗有毒的金屬和昆蟲,也能提高農作物的抗鹽性和耐旱性、控制水分流失并存儲糖分,最新發現將對全球農業產生深遠影響,有助
大氣污染防治打開市場空間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在近期即將公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將提出要重點推廣秸稈利用新技術。這意味著在此前《“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基礎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將獲得政策面進一步加碼,產業化發展進入加速期。 市場分
目前,中國農業面臨著三方面的重大挑戰。首先耕地銳減,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次,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左右。再次,病蟲害、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環境惡化。 發展轉基因技術可以有效地緩解或解決這些問題。第一,轉基因農作物品種能夠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261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考核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經我部考核,農業部全國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等 8個農作物種子檢驗機構具備對外開展農作物種子檢驗的基本條件和能力,批準為合格種子檢驗機構,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作物種子質量
近日,農業部在其網站上發布通知,公布了“農業部批準的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第七批)名單”,詳情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考核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經我部考核,上海市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中心等6個農作物種子檢驗機構具備對外開展農作物種子檢驗
在我國批準生產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的消息發布后,針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討論近日熱火起來。請關注—— 人對不熟悉的事物往往會表現出本能的恐懼,就好像寓言“黔之驢”中第一次看到驢子的老虎,而這種恐懼往往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在轉基因的反對者中,許多人犯了寓言中老虎的錯誤——因為不了解而高估風險。
100年前的蘋果和今天的比,哪個更有營養?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不斷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將使農作物的營養價值降低。預計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1.75億人因此缺鋅,1.22億人缺蛋白質。 氣候因素 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統計分析了151個國家大氣中
繼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崔永元爆出多地存在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一事之后,海南省農業廳不久前發布通報,承認在部分縣市的農場中查獲轉基因玉米、棉花,并依法銷毀。但關于涉事單位的信息,至今尚未披露。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批準轉基因主糧種子的商業銷售。不過在中國,因為沒有統一的、專業的農業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1.前言 盡管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全球糧食生產有顯著的增長, 但當今社會需要面對的最重要挑戰之一是,如何養活21世紀中葉全球即將達到的90億人口。為了滿足糧食需求又不明顯增加糧價,基于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對能源安全、地區飲食結構變遷的關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貧窮和饑餓減半的千年目標,估計屆
生物育種是我國“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未來全球種業競爭的科技制高點與制勝點。中國中化集團公司7月8日在湖北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舉行中國種子生命科學技術中心開工儀式。據悉,中國種子生命科學技術中心項目總投資將達到50.6億元人民幣,是我國種業迄今為止在企業自主研發和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方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生產的基礎行業,在整個國家運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農業的因素很多,二氧化碳、降雨量、風向風速、土壤質量等等的因素,都直接間接地影響著農業的發展。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材料,因此,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長的決定性因素。含量太高或者過低都不適合作物的健康成長。二氧化碳濃度
幾年前發布的一份《浙江省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2000年浙江省約有野豬2.9萬,而2006年時野豬數量超過10萬頭――也就是說6年內,野豬數量多了2倍。 15萬頭野豬來勢洶洶 掃蕩田間地頭 稻子熟了搶稻子,玉米熟了搶玉米……浙江省內10個地區
木瓜是生物技術公司瞧不上的小作物,卻是美國夏威夷州農業支柱。上世紀90年代,公共科研機構植物病毒學家戴尼斯·岡薩弗斯培育的轉基因抗病毒木瓜 “彩虹”得以推廣,拯救了受環斑病毒危害的木瓜產業。如今,夏威夷木瓜除銷往美國本土和加拿大外,也占據了日本市場。
該研究成果3月19日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轉基因農業給人類展示了美好前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轉基因作物的試驗和推廣均受到嚴格控制,尚無法快速造福人類。日前,浙大農學院沈志成教授領銜的課題組發明了一種簡單可控的轉基因技術:通過該技術獲得的水稻就像被打上了一個“烙印”,如“
不久前,袁隆平院士宣布了一項重大成果: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得突破,為解決鎘污染土地種植安全水稻提供了先進方案。這項重大成果是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的。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農作物育種,如今已經成為國際科學競賽新的熱門領域,國內外都有前沿消息傳來。下面,我們特約請中國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春介紹有關這方面的
一個由印度法院任命的科學小組于 10月17日對轉基因(GM)食品下了“狠手”。它要求在10年的時間里中止一切轉基因糧食作物和非糧食作物——例如可產生能夠殺死害蟲的毒素蘇云金芽孢桿菌(Bt)的棉花——的田間試驗。該小組表示,10年“是一個合理的時間長度”以強化印度的監管制度,并
歐洲議會于7月5日批準了一項草案,允許歐盟(E.U.)的個別成員國選擇退出轉基因(GM)農作物的種植計劃。這一由歐盟委員會于1年前提出的想法,旨在打破轉基因農作物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的僵局,而這恰恰阻礙了歐盟在已有兩種農作物的基礎上批準全部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計劃。 然而,新的計劃
耐旱性農作物的研究,已經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大量精力以及吸納了眾多的私人、公共、學術以及慈善資金,這種現象在研究領域并不多見。在過去的幾十年,用于耐旱性農作物的研究費用超過了10億美金,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在此方面的投資會有所減少。 隨著氣候變化、水資源缺乏以及近期糧食
對于轉基因產品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總體而言,可以分為支持派和反對派兩大陣營。支持轉基因產品的人士認為轉基因技術不僅可以解決農作物的栽培技術、使農作物抗病蟲害能力增強、減少農藥使用量、有利于保護環境免遭農藥污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