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本周,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助手的梁寧發表文章《一段關于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往事》,回憶了當年和倪光南等人一起研發芯片和操作系統的歷史,在朋友圈刷屏。就在此前,中興遭到美國政府制裁,被禁止在未來7年內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倪光南,這位79歲的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領域的權威,又一次成為焦點。 中興的遭遇,是偶然還是必然?中興之后,“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昨天下午,中國之聲就此獨家專訪了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談中興事件:信息安全被“卡脖子” 因為一篇網文,倪光南再次進入輿論視野;這篇網文的由頭,則是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公司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以及由此引發的對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擔憂。倪光南的昔日助手梁寧在這篇“10萬+”文章里寫,“2018年倪院士已經79歲,還在為了中國自主可控的芯片與操作系統奔走呼吁。” 倪光南表示,中興事件反映出的問題是因為我國的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好,有些芯片別......閱讀全文
生物芯片,又稱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們起源于DNA雜交探針技術與半導體工業技術相結合的結晶。生物芯片技術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高通量檢測技術,它利用微電子、微機械、物理化學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固體芯片表面構建的微流體分析單元和系統,將生命科學研究中不連續的分析過程(如樣品制備、化學反應和分析檢測)連續化
最近嘉楠耘智火了,原因是該公司研發成功量產了全球第一款7納米芯片。甚至有媒體稱,一個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個中國芯片公司站起來,這是杭州人的驕傲,是全國13多億人的驕傲。 但是很多人質疑該7納米芯片不是用在手機上的,且結構單一無法和蘋果、高盛等芯片相比,根據專家了解,這款芯片的誕生還是有一定的意
算力是傳統電子人工智能芯片的1000倍,但功耗只有其百分之一,低延遲還抗電磁干擾,由清華、北大、北交大等高校博士生創業研發的光子人工智能芯片,在技術上實現不少突破,未來可廣泛應用于手機、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近日,該光子人工智能芯片項目落戶順義,將這項新技術推向了臺前。 “芯片
基因芯片 技術的誕生為生物技術工作人員打開了一道科研的便利之門,曾被評為1998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本文對基因芯片的實驗原理、技術基礎、分類、用途、操作主要環節等內容做詳細的介紹。 1.基本原理和技術基礎 基因芯片以DNA雜交 為基本原理,基于A和T、G和C的
微流控芯片的發展 微全分析系統的概念是在1990年首欠由瑞士Ciba2Geigy公司的Manz與Widmer提出的,當時主要強調了分析系統的“微”與“全”,及微管道網絡的MEMS加工方法,而并未明確其外型特征。次年Manz等即在平板微芯片上實現了毛細管電泳與流動。微型全分析系統當前的發展前沿。
硅和玻璃是最早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基體材料,主要是由于其加工方法可以直接套用MEMS和微電子領域的加工方法。硅和玻璃材料價格昂貴且不易加工,在微流控芯片的發展過程中很快就被以各類聚合物為代表的低成本材料所替代。現有各類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方法中,可供選擇的低成本材料很多,有各類彈性體材料、熱塑性聚合物材料、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又稱其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術。其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由于在生物、化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又稱其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術。其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由于在生物、化
摘要:介紹芯片實驗室的一般特點、應用、發展歷史和現狀。分別討論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并對其應用前景提出展望。關鍵詞:芯片實驗室、微流控芯片、微全分析系統 一、前言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稱微全分析系統(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 μ-T
芯片研發究竟有多難?它體積微小,貌不驚人,卻集高精尖技術于一體。它作用非凡,應用廣泛,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基石。它事關國計民生與信息安全,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小小的它這般神奇簡單說來,芯片就是一種集成電路,它是通過微細加工技術,把半導體器件聚集在硅晶圓表面上而獲得的一種電子產品。芯片的奧秘之處
近日,一則內容為“全球首個7納米(nm)量產芯片在嘉楠耘智誕生”的消息引發了大量關注與熱議,文中“領先世界”“彎道超車”等抓人眼球的字眼更是引起半導體行業內人士的質疑。 《中國科學報》記者了解到,發布“全球首款7nm量產芯片”的“嘉楠耘智”系一家比特幣礦機廠商(全稱為“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
Xeon Phi芯片 當地時間8月17日,英特爾數據中心集團執行副總裁戴安·布萊恩特在開發者大會(IDF)上宣布,將在2017年推出專為機器深度學習設計的芯片——Xeon Phi,代號Knights Mill。在此之前,英特爾剛剛以4億美元收購了一家專注深度學習開發平臺研究的初創公司Nervana
近日,一則內容為“全球首個7納米(nm)量產芯片在嘉楠耘智誕生”的消息引發了大量關注與熱議,文中“領先世界”“彎道超車”等抓人眼球的字眼更是引起半導體行業內人士的質疑。 發布“全球首款7nm量產芯片”的“嘉楠耘智”系一家比特幣礦機廠商(全稱為“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該廠商對其發
去年受Electroanalysis雜志副主編José MPingarrón教授的約稿,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對3D打印微流控芯片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梳理,結合了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理解,寫了這篇綜述“Developments of 3D Printing Microfluidics and Appli
芯片毛細管電泳具有進樣量少,靈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點,非常適合法醫DNA-STR的快速檢驗。毛細管電泳芯片由于尺寸小,可施加較大場強,所以在幾秒鐘內就可完成對樣品的分離,微陣列毛細管電泳芯片可實現高通量檢測則成為目前學者研究的熱點。2002年Emrich CA等[31]報道的將高通量384孔毛
隨著基因芯片技術的日漸成熟, 在功能基因組、疾病基因組、系統生物學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 用, 已經發表了上萬篇研究論文, 每年發表的論文呈現增長的趨勢. 芯片制備技術極大地推進了生物芯片的發展, 從實驗室手工或機械點制芯片到工業化原位合成制備,&n
作者:陳瑋瑩 來源:《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學分冊》汕頭大學醫學院 陳瑋瑩 綜述 溫博貴 隨著分子生物學芯片技術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NDA芯片技術已經被逐漸應用于對生物樣品中的各種已知或未知的核酸序列表達的檢測和比較研究。但是,作為生物體細胞中實施化學反應功能成分的蛋白質,其相當部分與活性
微流控技術的誕生,是研發人員對自動化以及效率的最大化追求。 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ichard Feynman教授預見未來的制造技術將沿著從大到小的途徑發展,他在1959年使用半導體材料將實驗用的機械系統微型化,從而造就了世界上首個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icro-electr
12月2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報社、北京科技咨詢中心承辦,科技成果轉化暨科技產業智庫(籌)、國科創新智庫(北京)科技咨詢有限公司、北京國科率先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芯技術·芯融合——芯片應用助力北京高端制造業產業優化”決策咨詢沙龍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科研院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微波器件與集成電路研究室化合物半導體基超高速數模混合電路課題組經過全力攻關,日前在超高速數模混合芯片研制領域取得整體突破。課題組成功研制出多款基于1um GaAs HBT工藝的超高速數模混合電路芯片,該系列芯片全部采用自主創新的架構,其性能已達到或超越國際同類芯
從1990年Manz等人首次提出了微型全分析系統的概念,到2003年Forbes雜志將微流控技術評委影響人類未來15件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微流控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中的微流控芯片技術作為當前分析科學的重要發展前沿,在生物、化學、醫藥等領域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科學家手中流動的"芯"。 微流
隨著分子生物學芯片技術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DNA芯片技術已經被逐漸應用于對生物樣品中的各種已知或未知的核酸序列表達的檢測和比較研究。但是,作為生物體細胞中實施化學反應功能成分的蛋白質,其相當部分與活性基因所表達的mRNA之間未能顯示出直接的關系,因此使作為高通量基因表達分析平臺的cDNA芯片技
實驗概要 生物芯片這一名詞最早是在80年代初提出的,主要指分子電子器件。美國海軍實驗室研究員Carter 等試圖把有機功能分子或生物活性分子進行組裝,想構建微功能單元,實現信息的獲取、貯存、處理和傳輸等功能。用以研制仿生信
一、 概述: 生物芯片這一名詞最早是在80年代初提出的,主要指分子電子器件。美國海軍實驗室研究員Carter 等試圖把有機功能分子或生物活性分子進行組裝,想構建微功能單元,實現信息的獲取、貯存、處理和傳輸等功能。用以研制仿生信息處理系統和生物
微流控,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通過在微尺度下流體的控制,在20世紀80年代,微流控技術開始興起,并在DNA芯片,芯片實驗室,微進樣技術,微熱力學技術等方向得到了發展。微流控分析芯片最初在美國被稱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在歐洲被稱為微整合
半導體研究所蘇州中科半導體集成技術研發中心自成立以來,緊密圍繞各類無線通信核心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經過研發團隊幾年的艱苦攻關,取得了多項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突破性成果。研發中心目前已形成了多款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無線通信芯片產品,所掌握的核心技術代表了國內、國際的先進水平,涵蓋Wi
褚福亮,王福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全軍艾滋病與病毒性肝炎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 100039項目負責人 王福生, 100039 ,北京市豐臺路26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全軍艾滋病與病毒性肝炎重點實驗室. fswang@public.b
芯片產業最近被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作為芯片產業的重要配套,造芯超純水成為行業熱點。近日,博天環境擬以3.5億元收購高頻環境70%股權,進一步提升在集成電路產業水處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此消息也引得業內矚目。超純水行業現狀如何,有什么發展趨勢?為此,本報約請行業分析師撰文,以饗
一、前言 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稱微全分析系統(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 μ-TAS)是指把生物和化學等領域中所涉及的樣品制備、生物與化學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位集
3.9 芯片數據介紹對簡單的實質等同性實驗來說,一個比較轉基因系與對照之間基因表達的散點圖就已足夠了。文獻 [ 5 ] 中參與兩個實驗的樣品都標注在圖15. 2中。結果用 GeneSpring 軟件包顯示,繪制了每組比較小麥系之間每個基因成對的平均強度,并突出顯示少數感興趣的基因(統計上顯著差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