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倫古河流發現多種犬熊科化石
犬熊科Amphicyonidae是犬形亞目中一個比較古老的科,從晚始新世出現,到晚中新世滅絕,沒有留下任何后裔。然而犬熊科在食肉目的演化歷史上曾經創下輝煌的篇章,尤其是在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犬熊科是陸生食肉目中最具生態意義的科,種類和數量一般都在動物群中占優。 在歐洲和北美發現大量犬熊科化石的同時,中國發現的犬熊科化石卻屈指可數。作為連接歐洲和北美的橋梁,這種化石的稀缺只能由化石記錄的不完備性來解釋。果然在新疆烏倫古河流域,研究人員就發現了種類眾多的犬熊科化石。5月22日,國際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在線發表了該項科研成果。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江左其杲等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近20年發現在新疆烏倫古河哈拉瑪蓋組的十幾枚犬熊科化石,其時代屬于中中新世早期。發現的犬熊科化石總計至少有5種,包括:烏倫古犬熊Amphicyon ulungurensis,波西米亞澤犬熊相似種Cynel......閱讀全文
新疆烏倫古河流發現多種犬熊科化石
犬熊科Amphicyonidae是犬形亞目中一個比較古老的科,從晚始新世出現,到晚中新世滅絕,沒有留下任何后裔。然而犬熊科在食肉目的演化歷史上曾經創下輝煌的篇章,尤其是在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犬熊科是陸生食肉目中最具生態意義的科,種類和數量一般都在動物群中占優。 在歐洲和北美發現大量犬熊科化石的
寧夏地區犬熊屬研究獲進展
犬熊科是在中新世(2300-530萬年前)叱咤風云的食肉目成員,遍布歐亞非和北美。其中分布最為廣泛,種類最多的是犬熊屬Amphicyon和澤犬熊屬Cynelos,二者尤其在歐洲和北美繁盛。然而作為連接歐洲和北美的橋梁,東亞地區二者的化石記錄非常零星。 寧夏同心地區近幾十年出產了大量的中中新世哺
中國發現中新世犬熊屬新種-考證歐亞生物遠古交流頻繁
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江左其杲博士研究團隊根據產自寧夏同心地區野狐貍圈子溝一件犬熊類的上頜化石,研究發現并確定了中新世(2300萬-530萬年前)時期犬熊屬的一個新種,以為中國新生代哺乳動物研究做出巨大貢獻的古生物學家邱占祥院士名字命名為占祥犬
南亞印度熊及其他食肉類研究獲進展
南亞西瓦里克是亞洲最經典的化石產區之一,自從19世紀上葉就有大量研究開展,至今仍然是國際古生物的研究熱點區域。化石點位于青藏高原南麓,其生物演化與青藏高原隆升息息相關。相比起靈長類等熱門門類,南亞的食肉目研究則顯得稍微滯后,很多分類演化問題懸而未決。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
中科院科學家發現中新世犬熊屬新種
3月14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春曉博士展示介紹最新發現的占祥犬熊化石。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團隊根據產自寧夏同心地區野狐貍圈子溝一件犬熊類的上頜化石,研究發現并確定了中新世(2300萬-530萬年前)時期犬熊屬的一個新種,以古生物學家邱占祥院士名字命名為占祥犬熊
新疆發現我國最大侏羅紀恐龍化石
?????? 科考隊員在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工作(4月14日攝)。由吉林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新疆地質調查院的專家組成的科考隊,最近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發現了我國迄今最大的侏羅紀恐龍化石。已發掘出的大量骨骼化石顯示,該恐龍體形巨大,僅其股骨就長達2米多。科學家據此推算,該恐龍體
科學家在中國發現刃貂化石
刃貂(Hoplictis)是一類中到大型的蜜獾類鼬科動物,牙齒鋒利如刀片,很可能和貓科有著類似的習性,在貓科繁盛前占據了類似的生態位。刃貂最早發現于早中新世晚期,繁盛于中中新世,于晚中新世早期滅絕。刃貂的化石主要發現在歐洲和西亞,在北美也有少量化石記錄。作為連接歐洲和北美的橋梁,東亞地區卻一直沒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洞熊化石研究獲進展。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生江左其杲,其導師劉金毅、標本館陳津和捷克科學院/捷克國家博物館Jan Wanger,以及周口店博物館董翠平、隗建華和寧娟合作,對館藏于古脊椎所和周口店博物館的大型熊類化石做了系統回顧,并識別出其中幾件標本毫
犬科動物多組學資源庫iDog-2.0建立
近日,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趙文明團隊與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柳延虎團隊合作,發布犬科動物多組學資源庫iDog 2.0,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多組學數據資源及更加豐富的在線分析工具,為全球犬類研究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數據服務。家犬是自然界中種內遺傳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物種之一,也是研究人類遺傳性疾病的重要動物模型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洞熊化石研究獲進展
洞熊Ursus spelaeus(以及它的祖先類型德寧格爾熊Ursus deningeri)是第四紀歐洲的標志化石物種,也是人類最早認識到的化石物種之一。這種巨大的熊類曾經遍布歐洲,并以喜好在洞穴中居住而著稱。在100多萬年的演化歷史中,洞熊與古人類開展了無數次爭奪洞穴的戰爭,最后以洞熊在170
中國的豬亞科化石研究取得進展
豬亞科(Suinae)包含現生豬科屬種,是豬類化石研究中爭議最大的類群之一。豬亞科的材料在中國的新近紀地層中廣泛分布,以發育雙齒尖類型下第四前臼齒(Dicoryphochoerus-type p4)的中到大型的化石材料為主,曾被歸入原河豬屬(Propotamochoerus)、河豬屬(Potam
古脊椎所首次在我國發現弱頜獸科獸頭類化石
弱頜獸科(Akidnognathidae)是一類主要發現在南非的獸頭類,最古老的化石記錄是小頭獸帶發現的Akidnognathus以及特化的沒有犬后齒的Euchambersia;其出現時間晚于另外兩大類群Baurioidea和 Whaitsioidea。除了南非,僅在俄羅斯發現Annathera
我最大侏羅紀恐龍化石被命名為鄯善新疆巨龍
10月10日,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侏羅紀恐龍化石在其發現地——新疆鄯善正式被命名為“鄯善新疆巨龍”。“鄯善新疆巨龍”體長30余米、體重約30噸,生活在距今1億6千多萬年的中侏羅世晚期的齊古組,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 上圖 10月10日翻拍的由科考專家根據化石繪制的“鄯善
北京周口店貉化石研究獲進展
貉(Nyctereutes)是現今東亞特有的犬科土著。貉的形態和生態行為頗為獨特,通常以更強的雜食傾向而區別于其他犬科動物,下頜發育有特別的次角葉(subangular),四肢和尾粗短,體型介于浣熊和犬之間,能夠像熊一樣冬季蟄眠,在犬科中可謂獨樹一幟。在歐亞大陸,貉是犬科中出現最早的一支,自上新世早
科學家找到“狗恨貓”的生物學原因
據國外媒體報道,你可能認為狗對貓憎惡是無理取鬧,一旦狗遇到貓便會本能性追趕,將它們驅除自己的領地。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這種行為是可以理解的,大約1850萬年前貓科動物進入現今北美洲大陸導致40多種犬科動物滅絕消失。 最新動物化石樣本分析顯示,1850萬年前貓科動物進入現今北美洲大陸,最終對
5億年前化石揭示水母科演化歷史
愛登堡化石的藝術重構 圖片來自:Frances Dunn英國科學家描述了一個早期刺胞動物(代表動物包括水母)形體構型已經固定下來的新化石,比之前認為形體構型開始固定的時間早了數千萬年。這個刺胞動物化石以大衛;愛登堡的名字命名,它或能幫助揭開該種群的演化歷史。相關研究7月25日發表于《自然—生態與演化
《生物基因》:愛食肉的喵星人,飲食會影響它的DNA
用比較基因組學研究哺乳動物進化 飲食或許是地球上所有物種最重要的選擇。尤其是對于食肉動物而言,它們哺乳動物類群中經歷了多次進化。在化石記錄中,食肉動物的特化(specialization)常常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消失,這可能是因為它們處在飲食營養金字塔的頂部。 事實上,許多食肉動物特化密切相關
研究顯示大熊貓祖先或生活在歐洲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6日報道,西班牙科學家日前在該國薩拉戈薩附近發現了史前新熊種的牙齒化石,疑似大熊貓近親,并將其命名為野熊屬比阿特麗克斯。科學家們認為,這一最新發現或許意味著中國大熊貓起源于歐洲地區。 發現新熊種的這組科學家來自西班牙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和瓦倫西亞大
距今約800萬年!新疆發現三趾馬動物群化石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考古專家在新疆溫泉縣城東北昆得侖牧場的一處山坡進行考察時,發現了一處哺乳類動物化石。據中科院古脊椎所古哺乳室主任、研究員王世騏介紹,本次發現的化石層位集中,密集程度高,部分化石相互關聯。通過初步對化石分析辨認,為三趾馬、羚羊、古麟、四棱齒象等三趾馬動物群的常見
世界上最有趣的15種動物
這個世界很偉大,因為有很多有趣的、奇怪的、你想象不出來的動物和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1、葉海龍 葉海龍的名字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它的樣子就像一片漂浮在水中的藻類,葉海龍可以呈現綠、橙、金等體色,它全身由葉子似的附肢覆蓋,使其偽裝性極強。只有在擺動它的小鰭或是轉動兩只能夠獨立運動的眼珠
中國化石新屬種支持巨蜥科亞洲起源說
?雜志封面李氏始祖巨蜥(Archaeovaranus lii)復原圖(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所供圖)李氏始祖巨蜥(Archaeovaranus lii)正型標本(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所供圖) 2月7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董麗萍、王元青、趙祺、王原與英國、瑞士同行合作在《英國皇家學會自
第九屆中科院—新疆科洽會召開
8月29日,第九屆中國科學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談會(以下簡稱“科洽會”)在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疆農博園開幕。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張亞平指出,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是中科院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多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相繼實
新疆啟動2014年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工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財政廳聯合下發《自治區科技廳 財政廳關于開展2014年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自治區2014年度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工作。 開展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工作,摸清家底、實時掌握新疆科技資源建設發展狀況是資源優化配置工作的前提,科技計劃項目立項將把申報單
中藥協稱“活熊取膽”對熊無害-考慮開放養熊場
記者從中國中藥協會獲悉,今日下午,力挺“歸真堂”的中國中藥協會將就“活熊取膽”這一熱點話題召開“溝通會”。中藥協表示現代的取熊膽汁方式對熊無害,NGO組織表示質疑,希望參觀養熊場進行見證。 動物基金照片被指過時 2月1日,證監會公告了一批排隊上市企業的名單,歸真堂位列其中,處于“落實
北美新種郊熊發現幫助破解印度熊和郊熊關系之謎
在中新世-上新世的大型熊類中,最出名的是印度熊Indarctos和郊熊Agriotherium。二者個體巨大,分布廣泛,發現歷史悠久,是中新世-上新世的代表物種。雖然二者在很多特征上十分接近,但是以往并沒有證據能夠直接聯系起二者。因此對于二者的演化關系也一直爭議頗多,有的學者認為二者非常接近,是
研究揭示從郊狼到北美土著家犬的古老漸滲
犬類生殖器傳染性腫瘤(CTVT)是一種可以在犬科動物中傳染生存的腫瘤,作為最初患瘤個體(CTVTfounder)的活化石,其基因組記錄了一只古代犬科動物的遺傳信息。近10年來,科學家們反復討論了CTVT的起源和腫瘤進化過程。目前,通過對全球范圍的現代家犬和部分古代家犬化石的全基因組測序,CTVT
版納植物園在青藏高原發現沫蟬科化石記錄
沫蟬科(Cercopidae)包含178屬約1561種,現生種類全球廣布。迄今為止,沫蟬科的化石記錄較多,從古新世到更新世報道了40多種,主要分布于歐亞和美洲地區。沫蟬科最古老的確切記錄為報道于中國香港的疹狀奇沫蟬(Allocercopis punctatis Lin,1997)。然而,大部分沫
犬細小檢測的介紹
犬細小檢測是指用專門的方法來檢測犬細小病毒病的病原體(Canine Parvovirus, CPV)。 CPV屬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該病發病迅速,傳染性強,往往呈局部暴發性,臨場表現為嘔吐、腹瀉、脫水等腸炎綜合癥,死亡率高,典型癥狀為排出惡臭的醬油樣或番茄汁樣血便。
昆明動物所在食肉目分子系統學方面取得新進展
食肉目犬型超科(Caniformia)各科間的系統發育關系一直是近年來食肉目系統發育關系研究的熱點,至今仍處于眾說紛紜的狀態,尤其是小熊貓科的系統發育位置。小熊貓因其似熊非熊的形態特征,使得它的進化地位存在很大的爭議,無法得到解決。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云南大
遠古的犬類癌癥暗示第一個犬類宿主
研究人員首次提供了一種可傳播腫瘤的整個基因組序列,該腫瘤在數千年前起源于某一條狗,這種腫瘤直到現在仍然在家犬中傳播。他們的努力揭示了該腫瘤最初的狗宿主特征,他們說其特征可能類似于現代的阿拉斯加雪橇狗(馬拉密犬)。犬傳染性性病腫瘤或CTVT是2種已知的可傳播的癌癥之一;它可通過轉移活的癌細胞而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