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納米槍”治肺癌
5月25日,上海市東方醫院的醫護人員通過穿刺方式,將中法兩國科學家發明的“納米槍”注射到一名肺癌晚期患者的腫瘤內部,完成全球首例“納米槍”治療肺癌臨床試驗。本報特采訪了該項技術的發明人之一、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楊光華,一探“納米槍”技術的究竟。 “納米槍”等于近距離放療? 2009年,楊光華與核醫學腫瘤學博士哈菲、病理學博士薩德合作研發了新型腫瘤治療方案。2017年,他們發明的“納米槍”技術獲得國際PCT(專利合作協定)專利授權。目前,該治療技術尚處于探索試驗階段。 楊光華介紹,“納米槍”可以理解為“近距離放療”。它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一是錸188,這是一種放射性同位素,作用距離為1~2厘米,能精準射殺腫瘤細胞。 二是硝基咪唑,對腫瘤細胞有很強的“親和力”,與錸188耦合后,能“鉚牢”腫......閱讀全文
精準殺傷腫瘤組織 國際首例納米槍技術臨床試驗成功
晚期腫瘤等于宣判死亡?還有沒有方式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命?日前,在浙江桐廬召開的“光華國際精準醫療中心啟動儀式暨首屆納米槍技術全球論壇”上,由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楊光華博士所帶領的技術團隊所發明的一種全新的惡性腫瘤治療技術——新型納米粒子靶向核素(ImDendrim)治療實體腫瘤技術(簡稱“納米
納米槍技術問世 精準殺傷腫瘤組織
在近日舉辦的首屆納米槍技術全球論壇上,記者了解到,全球首例運用納米槍技術治療晚期肝癌的臨床試驗早前在浙江省某三甲醫院成功操刀。 據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楊光華告訴記者,“納米槍”技術,是新型納米粒子靶向核素(ImDendrim)治療實體腫瘤技術的簡稱。納米槍不屬于藥物,本質上
腫瘤的精準醫療
2015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正式啟動了“精準醫療計劃”,白宮官網發布精準醫療計劃的相關細節,隨后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AACR)在美國召開,此次會議匯集了目前所有癌癥主要領域的最先進研究成果,“精準醫療”的概念再次聚焦了全球的目光。當前的腫瘤治療正逐漸從對“癥”治療向對“基因
全球首例!“納米槍”治療肺癌試驗在上海東方醫院進行
今天上午,全球首例“納米槍”治療肺癌臨床試驗在上海市東方醫院進行。醫護人員通過穿刺方式,將中法兩國科學家發明的“納米槍”注射到一名老年肺癌患者的腫瘤內部。這名患者將住院觀察兩天。未來兩周內,她體內的實體腫瘤有望逐漸縮小、自然凋亡。據悉,此次治療是經東方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的臨床試驗,受試者不支
腫瘤精準醫療,什么最重要
隨著生物醫藥研究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腫瘤領域,EGFR、ALK、ROS1、c-met、RAS, BRAF等大量靶點的涌現,帶動了精準醫療的熱潮。在心血管領域,通過檢測相關代謝基因的多態性,可以精確預測個體對藥物的反應,減少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療帶來的出血風險。在內分泌代謝領域,精準醫療的治療策略,也
爭議腫瘤精準醫療的泡沫
對于國內每年新增的430萬腫瘤患者來說,精準醫療的發展或成為生命的曙光。 但近日,腫瘤精準醫療被發表在《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兩篇文章推上了審判臺,被指“精準策略沒有給大多數腫瘤病人帶來好處,腫瘤的精準治療僅僅是一個待證明的假說。”這一觀點在國內醫療界引起極大爭論,有贊同者也有反駁者
全球首例“納米槍”治療肺癌臨床試驗在滬進行
近日,全球首例“納米槍”治療肺癌臨床試驗在上海市東方醫院完成,醫護人員通過穿刺方式,將“納米槍”注射到一名老年肺癌患者的腫瘤內部,該患者是一名來自四川的原發性肺癌患者,現年71歲,不適合接受手術和靶向藥物治療,也不愿接受放化療。本次治療是經東方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的臨床試驗,受試者不支付任何費
全球首例“納米槍”治療肺癌臨床試驗在滬進行
近日,全球首例“納米槍”治療肺癌臨床試驗在上海市東方醫院完成,醫護人員通過穿刺方式,將“納米槍”注射到一名老年肺癌患者的腫瘤內部,該患者是一名來自四川的原發性肺癌患者,現年71歲,不適合接受手術和靶向藥物治療,也不愿接受放化療。本次治療是經東方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的臨床試驗,受試者不支付任何費
磁場導航 納米機器人精準擊殺腫瘤細胞
團隊用靶向給藥微納米機器人在小鼠身上做了實驗。他們用了乳腺癌細胞種植的皮下腫瘤模型,對30只小鼠跟蹤了30天。團隊發現,這種方法對小鼠腫瘤確有靶向殺傷作用,且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影響最小。 上映于1966年的科幻電影《神奇旅程》,講了這么一個故事:為給一名科學家實行高難度血管手術,5名醫生被縮小成
納米“小不點” 精準醫療“急先鋒”
“別看它身材小,但作用卻大得很!”納米家族如今可謂“人丁興旺”,為生命科學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廣闊的創造空間,更成為生物醫學高速發展的“助推器”。 本報記者 孫玉松 “就像螢火蟲一樣,很微小很有力量……”吉克雋逸在《愛情發的光》里的這句歌詞,或許是納米生物技術當下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