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納數百元乃至上千元,就能在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甚至論文的撰寫都可以有人代筆。這在高校學生中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多年前,就有研究報告稱,我國論文買賣已形成產業,規模達10億多元。 學術論文本應是學術創新的核心載體,怎會成為明碼標價的商品?“買賣論文”屬于非法產業,中央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很多政策,并多次予以嚴厲打擊,論文買賣為何屢禁不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1.學生:不發論文畢不了業 “之前總是聽說有人靠編輯部給的稿費生活,沒想到現在完全顛倒過來了!每年在發表論文上就要花掉我5000多元,太心疼了!”東南大學研三學生劉晨光(化名)痛心疾首地說,“入學時得知要在專業核心學術期刊發表一篇論文才能達到畢業要求,我從研一下學期就開始著手準備,但現在一篇......閱讀全文
日前,教育部發文嚴打學位論文代寫、買賣,這讓大學生論文“摻水”的話題再度被聚焦。是誰催生了論文代寫買賣市場?網上名目繁多的“論文賣家”,其背后有哪些操作潛規則?買到的論文,真的能如愿為學生們換來一張畢業證嗎? 賣家:本科碩士論文明碼標價 本科論文千字200元 提到論文代寫,這在大學生群體中幾
全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表論文248萬篇,而背有論文發表指標的人數達到1180萬。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昨日向本報披露,濫下論文指示,導致了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等種種亂象。 沈陽和他的團隊開展了3年多的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專題研究。昨日,他拿出其中一組數據:我國現有一般期刊、核心
一篇用于自主招生的2000字左右天文學專業論文,“現在安排的話,今年12月底就可以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代寫這篇論文的價格是2000字300元,發表費用是1200元。 換言之,“一條龍服務”炮制一篇論文,只需1500元 今年參加中南大學自主招生的小雅(化名),備考期間收到了雪片般飛來的咨詢輔
對學術不端行為懲處不一,是科技界的一個隱憂。有些單位從輕處罰甚至包庇違規的科研人員,使得違規成本較低。這樣既不能讓違規者付出代價,也不能懲戒后人。自律與嚴格懲處雙管齊下,才能遏制這股學術界的不正之風。 近日,世界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學術期刊中的9篇論文,這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網帖舉報副教授抄襲論文 近日,一則舉報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趙某抄襲論文的帖子,在網上引發關注。帖子作者稱這名副教授抄襲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并被發表在《遵義師范學院學報》上。 有網友指出,趙某2013年2月以前的職稱是講師,在抄襲論文發表后不久,被聘為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 針對網帖的質疑,遵義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師)評職稱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于評職稱難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 為更快翻到山那邊以升職加薪,有人不惜鋌而走險抄起了小道,花錢掛名專著、代發論文等,滋生出種種亂象。這其中究竟有何貓兒膩?折射出哪些評職稱中的痛點?又該如何對癥下藥
一手交錢、一手發論文,收取高額版面費;代寫、代發論文“一條龍服務”,形成完整產業鏈……這些發生在學術期刊間的種種亂象,早已不是新鮮事。近期多家媒體對此問題的關注,再次把這一話題帶回公眾視野。 代寫論文產業鏈有其形成前提,即論文淪為商品,明碼標價;期刊收錢發稿,作者編輯默認。長此以往,導致高
2015年以來,我國科技界接連遭遇國外出版集團較大規模的集中撤稿,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我國科學家的國際聲譽受到直接沖擊。為弘揚科學精神,進一步加強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中國科協研究制定了《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并印發通知要求各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和高校科協、企業科協組織科技工作者深入
——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王春法就《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答記者問 近年來,我國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自2016年“科技三會”召開以來,絕大部分科技工作者都堅守良好的道德操守,潛心研究、奮勇爭先,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穩居世界前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研成就。但也發
在這里,只要交一千多塊錢,一篇職稱論文就能代寫保發,而學位論文則要貴一些。博士論文大概一篇大概五、六萬元,碩士論文則是五千到一萬元左右,難度大一些的比如醫學類的論文則要更貴,一篇碩士論文要價大概一萬七左右。 論文造假,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近年來,從教授博導到普通學生,媒體曝光的論文造假事件呈高
“學術期刊‘商業化’,各式‘論文掮客’層出不窮。權學交易、錢學交易頻頻,該好好管制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學術期刊約9000種,年發表學術論文可達100萬篇。今年,全國政協委員馬光瑜的提案,就是對準學術期刊與學術亂象,建議建立期刊黑名單制,進行有效管理,并禁止期刊發表論文收取版面費。 建
科研不端行為正在以不斷翻新的新形式出現。在3月28日舉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七屆五次全委會上,基金委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監委會”)主任陳宜瑜指出,近年來,第三方中介機構代寫代投、偽造論文評審意見、雇“槍手”代寫基金申請書等新情況時有發生。針對第三方中介機構,陳宜瑜表示
巨大需求催生“論文中介” 想評職稱嗎?要發表論文——最好在核心期刊上。 想發論文嗎?請交版面費。 在高校里,在學術界,這已是個公開的秘密,或者是中國式的潛規則。否則,那些“論文中介”也不可能應運而生。如果你把轎車停在大學門口,可能會有雪片一樣的名片塞進車窗——“想發表論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室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嚴查科研不端行為。不久前,神經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為研究生開講 《科研誠信上的不端行為和灰色地帶問題》。這是六年來蒲慕明第三次主講這門課。作為神經所研究生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室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嚴查科研不端行為。不久前,神經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為研究生開講 《科研誠信上的不端行為和灰色地帶問題》。這是六年來蒲慕明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堅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學風建設的意見》精神。在2020年上半年克服新冠疫情影響,持續深入開展科研誠信建設與案件查處工作,召開了2次監督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對若干科研誠信案
近日,一起學術造假事件又讓大學生學術誠信問題頗受關注:四川某高校學生個人最高榮譽“竢實揚華獎章”評選答辯會結束僅數小時,就有網友在該校貼吧爆料,稱該校建筑與設計學院2013級城鄉規劃班同班同學實名舉報該班“竢實揚華獎章”候選人李某利用制度漏洞,借“淘寶便利”花錢發表論文、獲取專利,并在舉報信中
6月5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召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第六次會議,部署處理論文造假工作。會上,科技部通報“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調查結果:集中大規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負責任,不能因個別人否定整個科技人員隊伍,將嚴打論文造假的灰色產業鏈。 □盡管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質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遠
讓寬容失敗這一頂層設計落地,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四個方面的機制,即健全和完善財政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健全和完善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制度,完善項目組織申報、評審機制;建立符合科研特點和規律的監督機制和成果評價機制;建立和完善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機制。■本報記者 王之康 最近,某高校科研人員陳繼晨
壓減不必要的科技獎項,是讓科研活動跳出“自循環”必須邁出的一步,關鍵是要有重返正途的決心、壯士斷腕的勇氣 這兩年,山東改革科技獎勵制度,壓減科技獎項,省級科技獎項數量從2013年的近500項壓減到138項,壓減幅度超過七成。這項改革,觸及了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一位看過被取消獎項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這兩年學術論文造假也玩出了新高度:自去年開始,幾大主要的學術論文出版社紛紛大幅度發布撤稿通知,成百篇論文因為“同行評審造假”而被撤稿。 同行評審是什么,300多年就一直以來都是確保學術論文質量的一道金標準,除了能保證原創論文的科學性,創新性之外,同行評審也是剔除粗糙和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收錄集刊(2017-2018)目錄》,一批知名高校學報被“踢”出了所謂C刊“核心版”,淪為“擴展版期刊”,包括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等。同濟校報主編、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孫周興在微博上聲明,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教育部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科協發學字〔2015〕83號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更好地服務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和學術繁榮,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