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等任執行主席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331次香山科學會議10月21~23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醫學院韓啟德教授,天津醫科大學郝希山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研究員,國家科技部基礎司張先恩研究員,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能所趙宇亮研究員以及來自美國的Robert P. Blumenthal研究員(Center for Cancer Research Nanobiology Program,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Frederick,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Michael M. Gottesman研究員(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共同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研究,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新學科交叉領域,需要利用納米技術、生物學、化學、物......閱讀全文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前排左三)等會見出席第331次香山科學會議的美國NIH副院長 Michael Gottesman博士(前排右三)等美國科學家。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第331次香山科
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團隊發現的納米酶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這一發現打破了無機與有機世界的界限,開辟了一個新領域。 10年過去了,閻錫蘊團隊繼續在納米酶領域深耕。近3個月來,他們連續發表3篇論文,實現了納米酶從發現到設計、從檢測到腫瘤治療的目標,補全了納米
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團隊發現的納米酶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這一發現打破了無機與有機世界的界限,開辟了一個新領域。 10年過去了,閻錫蘊團隊繼續在納米酶領域深耕。近3個月來,他們連續發表3篇論文,實現了納米酶從發現到設計、從檢測到腫瘤治療的目標,補全了納米
以“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靶向治療”為主題的第511次香山科學會議2014年11月18~19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旨整合我國在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治療方面的優勢力量,引導建立多學科的密切聯系和協作,推動我國在這一重要前沿領域的發展,實現自主知識產權藥物開發的新突破,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加快
近日,以“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靶向治療”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落下帷幕。與會專家指出,尋找靶向癌癥干細胞的納米藥物,將成為未來癌癥治療的新手段。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癥干細胞是導致癌癥復發、轉移及放化療耐藥的根源,從而為癌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陳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有人把小蟲子放在一定強度的靜磁場里,蟲子怎么都不動,這個用物理原理很容易解釋,動的時候蟲子體內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移動,可能會因為電磁效應覺得難受,就不跑了。”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張裕恒用幾句話,解釋了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對生命體的影響。 磁場的影響可不可能用于醫學治療?4月11日—12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施冬云副教授課題組設計研制了一種新型的可以調節體內氧化還原水平的微區化靶向脂質體載體藥物,成功調控了糖尿病動物體內微環境的氧化還原平衡狀態,有效控制了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相關研究成果以《肝靶向Nano-MitoPBN通過改善線粒體氧化還原平衡使得葡萄糖代謝正常化》(L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