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附中初二年級的學生小李和小朱在“復興號”高鐵前久久駐足,小李告訴記者,他們倆都喜歡旅游,這是整個展廳里他們最喜歡的一處,“通過這個浮雕墻可以看到好多地方的風景,特別美!感覺自己正坐著高鐵去這些地方!” “高鐵”路過喀斯特地貌的時候,旅行達人小朱立即化身導游,“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因石灰巖受地下水長期溶蝕形成的,在廣西、云南都能看到。” 小朱熱情洋溢的介紹吸引了很多的觀眾,大家都紛紛被“復興號”列車速疾馳穿越我國壯麗山河的景象所震撼。“這個暑假我就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桂林了,龍脊梯田、象鼻山、遇龍河、漓江、陽朔,我們都已經做好攻略了。”說起自己都暑期計劃,小朱興奮不已。 “復興號”繼續向前行駛,記者發現列車窗口另有玄機。講解員向大家介紹道,“大家眼前的“復興號”窗口安裝了顯示屏,大家可以通過這里了解到高鐵的關鍵技術、發展歷史、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 這是近日在中國......閱讀全文
許振超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
2014,我們率先行動! 2013年,對于中國的科技界來說,是蓄勢求變的一年。這一年,國家對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期望與要求,從未如此強烈,如此迫切。 中國科學院院長 白春禮 2013年,對于中國的科技界來說,是蓄勢求變的一年。這一年,國家對于深化科技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
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這個振聾發聵的論斷,是中國在30多年改革開放發展歷程中得出的基本經驗。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成為全民族奮進的行動
5月,即將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將人們的目光聚焦“中國創新”。 40年前,全國科學大會一聲春雷,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論斷;2年前,“科技三會”的召開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總有一些時刻,值得被永遠銘記。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13億多中國人民接續奮斗,開啟
有了大寫的人,才有大寫的國。近些年來,兩個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被人們廣為傳頌。黃大年——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教授,在毅然歸國后的7年里,推動中國深部地球探測技術實現跨代飛躍;鐘揚——植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在生命的最后16年,扎根青藏高原,帶領團隊收集4000萬顆種子,盤點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從
21世紀是人才的世紀。在這個時代,擁有卓越的人才,就意味著在大國角力中擁有了最重的砝碼,尋找到了最強有力的支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尊重人才、造就人才”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正如習近平所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
5月30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勵大會“在京召開。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國家批準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
當中國科技正經歷從“跟蹤模仿”到“原始創新”的嬗變之時,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是體制機制改革,更是科學精神與文化的塑造。 創新驅動發展,就是要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同時也意味著要以全球視野、新時代的特征,對科學精神與方法進行準確理解與重新詮釋。 唯有一流的科普工作,才會形成一流的科技軟實
7月17日,習近平到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實驗室了解科研人員利用同步輻射裝置開展科研的情況。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遍布廣東、河北、湖北、遼寧、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論及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將“課堂”搬到紅墻外,在中關村“頂層設計”推動創新驅
時值《中國科學報》創刊60周年之際,謹向報社全體新老報人致以熱烈的祝賀! 科學是追求真理、服務國家、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中國科學報》作為我國最早的一份純科技類報紙,從1959年誕生以來,始終高舉科學旗幟,踐行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神圣使命。 從一支鋼筆、一沓稿紙到如今的
科學精神照亮逐夢之路 見證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2019年馬上就要到了。一百年前,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文章說,只有兩位先生可以救中國。其中之一,便是“賽先生”,也就是科學。這聲振聾發聵的吶喊在神州大地回蕩了一個世紀。 一百年過去了,科學精神對于今天而言依然十分重要,而且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記者楊維漢、余曉潔)中共中央、國務院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大會。 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
中國十八億畝耕地里有一半以上是旱地,還需要像導師那樣,如同黃土高原上的小老漢樹,抗旱耐瘠,期望用一片片小的綠葉染綠黃土高原。 愛小麥者愛一生 往年,我的導師王德軒先生在收麥前一般會叫上他僅有的兩個碩士研究生——遠在石家莊的我和在蘭州的師兄柴守璽——兩位都是搞小麥抗旱育種的弟子,有機會到陜西
編者按 一張報紙,展卷,傳遞自然真理,釋放創新智慧,弘揚科學精神,記錄中國科技蓬勃發展的堅實足跡。 一串網址,點擊,探索學術爭鳴,交匯知識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華人科學家前進的點點滴滴。 讓科學家發聲,為科教事業服務,《中國科學報》憑著這份堅守走過了一甲子。回首來時路,我們奮力架起一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第五屆在線分析儀器應用與發展國際論壇 暨展覽會”第二輪通 主辦單位: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 承辦單位: 北京雄鷹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人們感慨科學家的收入不如明星,未必就是戴著有色眼鏡審視娛樂明星,主要還是希望科技工作者能獲得有尊嚴的收入,從而能夠安心在科研道路上攀登。特別是那些默默耕耘在科技一線,對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更應當感受到來自國家和社會的溫暖,享受無上的榮光。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不
人社部發〔2020〕3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科協、科技廳(委、局)、國資委,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人事人才司(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和各全國學會聯合體: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精
國科發政〔2018〕6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科技廳(委、局)、黨委宣傳部、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黨委宣傳部、科協,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中央軍委科技委,各有關單位: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我國的大學儲備了龐大的人才隊伍,挖好這座富礦,對推動我國的自主創新意義重大。 大學是科技人才重鎮
7月31日,科技部正式公布19號令《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該規定首次明確了一系列有關科學技術活動過程中出現的違規類型和處理措施,適用的違規主體從以往各類文件中的以科研人員為主擴展到了科技活動各環節的參與主體。 19號令還對各類違規主體的各種違規行為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2018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名單,包括GB/T 31270.1-2014 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 第1部分:土壤降解試驗等21項標準;GB/T 22729-2008 海洋魚低聚肽粉;ISO 8157:2015 肥料和土壤調理劑-術語等
中國新冠疫苗已“破土” 中國科學家近日發表了一則好消息: 4月20日,中國研發的一種新冠候選疫苗,用于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實驗,結果安全、有效! 這是目前為止公開報道的第一個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而且,中國的新冠疫苗并不僅僅這一個。目前,中國已有4個疫苗進入臨床階
常勝越(左二)和廊坊科技工作者之家所屬的大健康工作者之家成員慰問奮斗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 “我既是共產黨員,又是辦公室主任,還是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的小伙子,這時候我不上誰上!”撂下一句簡單樸實又不容置疑的話語后,河北省廊坊市科協辦公室主任、肩負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工作的常勝越,逆向而行,沖鋒在前,主
北京6月6日電(趙竹青)在剛剛結束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在現場聆聽了總書記重要講話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尚合感到備受鼓舞。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了六個‘堅持’和五個‘著力推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嫦娥三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是貨真價實、名副其實的中國創造。取得這樣的成就,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中國航天事業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成為科技創新大國。 ——
2012年6月16日,我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同志駕乘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在順利完成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和手控交會對接,并進入天宮一號圓滿完成一系列科學實驗后,于6月29日安全返回地面。這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標志著我
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揭幕儀式舉行溫家寶出席儀式并為影像圖揭幕 探月工程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揭幕儀式11月8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揭幕儀式并為影像圖揭幕。 上午10時許,溫家寶來到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辦公樓一層大廳,親切看望和慰問了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