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提出“四個率先”要求,為這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此后,中科院人時不我待、銳意進取,以“率先行動”計劃為主線,深化科技改革,產出創新成果,推進了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的跨越發展。 5年后的今天,重溫講話精神、回眸奮斗歷程,以創新為指針、以實踐為標尺,我們希望藉此梳理出一條科研機構創新發展的清晰脈絡,發掘出科技創新所獨有的精神特質和價值追求,以及加快實施率先行動所觸發的漣漪效應。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玉泉路校區禮堂會議室的墻上,掛著17幅曾經在中科院工作、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著名科學家的照片。 2013年7月17日,就在這間會議室,前來國科大視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同中科院負責同志和科技人員、師生代表座談,希望繼續發揮緊密結合科研實踐培養人才的特色和優勢……將中國科學院辦成大師云集、英才輩出的大學校。座談結束后,習總書記又向國科大學子發......閱讀全文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五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在北京玉泉路校區舉行“重溫總書記寄語”學生黨員座談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出席座談會并講話。 國科大是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后視察的第一所高校。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來到中科院考察工作。在國科
今天上午,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五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在北京玉泉路校區舉行“重溫總書記寄語”學生黨員座談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出席座談會并講話。 國科大是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后視察的第一所高校。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來到中科院考察工作
攝影:楊天鵬 2018年7月2日,熱氣騰騰的上午10點。北京玉泉路,一座有60多年歷史的樸素的小禮堂。 劉海峰和妻子坐在人群中,注視著身披黑色學士袍的女兒劉鈺。她正和其他289名同學一起,依次上臺,喜悅地捧得學位證書,并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昨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在京組織研究生座談會,重溫去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國科大時對學子們的寄語。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參加座談會并發表講話。 白春禮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視察時提出,中國科學院要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
本報訊 6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在京召開,中科院院長、中科院院士、國科大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白春禮主持會議。 會議審議并投票通過122個培養單位的4168名學術博士學位申請人、2756名學術碩士學位申請人、8名專業博士學位申請人、1850
7月15日上午,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周年之際,國科大在京舉行“重溫總書記寄語”學生黨員座談會,希望在新的歷史時期,讓每一屆學生都能從總書記的諄諄教導中汲取力量,堅定理想信念、珍惜寶貴時光,努力把自己培養成能為國家科技事業創新發展作出貢獻的創新人才。中科院黨組副書記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經過兩年的緊張調試工作,現已經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平臺建立天地鏈路。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10月10日,首次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成果海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統戰工作、留學人員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統戰工作部署要求,10月1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留學人員聯誼會(中國科學院歐美同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全體會議在中科院機關召開。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央統戰部六局副局長陳先和,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
2018年5月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領導班子個別調整宣布會議在玉泉路校區禮堂報告廳召開。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院士,副院長丁仲禮院士,副院長兼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院
成立大會現場。 1月10日,中國科學院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大會在山東滕州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對聯盟成立作出批示。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出席成立大會,宣讀白春禮批示并講話。 聯盟旨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三鏈聯
這是中國科技史上一串閃光的名字: 黃昆,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2001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劉東生,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研究員,2003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葉篤正,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2005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吳征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200
2020年1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在玉泉路校區禮堂報告廳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出席會議并講話。國科大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職能部門正副職、各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科院人事
11月22日,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在北京召開。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共產生中科院院士64名。 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共產生中科院院士64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
1月10日,中國科學院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聯盟正式宣告成立。在成立大會現場,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宣讀了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發來的批示。 白春禮代表中科院黨組對中科院化工新材料聯盟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說,新材料是“中國制造2025”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對國家經濟長遠發展
“位于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過5年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志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當天,《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各大中央媒
“這是國科大建校以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次學位授予儀式。”7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2018年度學位授予儀式在玉泉路校區禮堂舉行,共授予學位10743人,其中授予5278名學生博士學位,授予5175名學生碩士學位,授予290名學生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人類文明百舸爭流。如果說,現代化在18世紀是一股世界潮流,在19世紀是一種社會追求,到了20世紀則成為一個國家的首要目標。進入21世紀的中國,現在恰恰處在現代化進程承前啟后的轉折點上。 2020年,我國將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到2050年達到世界中等發達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在
7月是畢業的季節,也是中科院收獲的季節。 作為“三位一體”架構的組成部分,國科大為100余家研究所的5099名博士畢業生、4583名碩士畢業生授予了學位。36年的研究生教育史上,國科大已培育出近12萬名研究生。此次“豐收”,又為這一歷史添上濃重一筆。 人才興則科技興。近年來,人才培養和引進
這次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我國科技創新進入關鍵時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入闡述了為什么要建設科技強國、怎樣建設科技強國,向全黨全社會發出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號召,對加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
國科控股董事長吳樂斌(中)與國科控股北美西部創新工廠總裁張小莽(左)以及Kalama港務局委員會委員Randy Sweet合影。 在隨習近平主席訪美的隊伍中,國科控股北美西部創新工廠總裁張小莽算是年輕的一員。 今年4月,美國華盛頓州州長杰伊·英斯利專門寫信,盛情邀請習近平主席前往西雅圖訪問。信中
10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對英國的國事訪問。此前,習近平到帝國理工學院參觀了數據科學研究所和哈姆林中心。中英科技創新合作成為此次國事訪問的重要篇章。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展望未來,中英科技創新合作必將進入“快車道”。 盡管此次訪英是10年來中國國家主席對英國的首次國事訪
周一平 與新中國同齡的中國科學院,一直是引領中國科技發展的“火車頭”。而如今,這支“科技國家隊”正在籌謀,如何帶動中國科學技術駛向世界的舞臺。 事實上,這不只是中科院在64載風雨征程中孜孜以求的目標,更是新一屆國家領導人殷切的期許和要求。 一個多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
2017年5月24日下午5時38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院士,與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分別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鄭重地在四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逐一簽署自己的名字。在兩人交換完協議文本,用力地握手時,國科大玉泉路校區第一會議室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見證這一
5月13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雁棲湖校區調研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并與師生座談。中科院副秘書長、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李和風陪同調研。座談會由國科大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王艷芬主持。 座談會上,國科大黨委副書記高隨祥匯報了學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的
11月1日,科技部組織召開科技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會議由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同志主持,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王春法,軍委科技委副主任辛毅,以及國防科工局、軍委裝備發展部
編者按:1994年,中國科學院在國內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旨在吸引一批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20年過去了,這項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成效如何?當前中國科學院正在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率先建成國家創新
在談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不拒眾流,方為江海。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 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科技開放合作邁出主動布局“新步伐”。這是“十三五”以來,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
11月28日,2017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為新當選院士頒發院士證書并發表講話。 白春禮轉達了國家領導人對新當選院士的祝賀,并代表中科院和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歡迎大家加入中科院學部大家庭。他在講話中提出,黨的十九大擘畫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