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地科院晏智鋒副教授與聯合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馬里蘭大學聯合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所合作,在土壤異養呼吸過程模型構建與應用上取得新進展,首次建立了可精準監測土壤“碳排放”的過程模型系統,該系統可更加精準地預報土壤異養呼吸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動物等也和人一樣會呼吸,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據介紹,土壤有機碳(SOC)作為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碳庫,通過微生物降解(異養呼吸)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年產生量的近5倍,因此準確監測土壤異養呼吸速率對預測未來全球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目前,各國學界普遍采用經驗模型模擬土壤異養呼吸,空間可拓展性差,給預測區域或全球范圍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亟須建立新的土壤異養呼吸的機理或過程模型,提高預測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及氣候變化的準確性。 晏智鋒團隊根據土壤異養呼吸的主要控制過程,構建出了一種全新土壤呼吸速率響應土壤含......閱讀全文
土壤墑情是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及被作物利用的程度,可用土壤含水率,土壤相對濕度,土壤總水分貯存量及土壤有效水分等一系列指標來描述。土壤墑情監測是水循環規律研究、農牧業灌溉、水資源合理利用、及抗旱救災基本信息收集的基礎工作。長期以來,土壤墑情信息最重要的要素土壤含水量監測站網少,導致土壤含水量信息緊缺,
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地科院晏智鋒副教授與聯合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馬里蘭大學聯合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所合作,在土壤異養呼吸過程模型構建與應用上取得新進展,首次建立了可精準監測土壤“碳排放”的過程模型系統,該系統可更加精準地預報土壤異養呼吸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動物
我國在土壤水分模擬研究方面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也取得了較大進展。楊詩秀等建立了勻質土壤一維非飽和流動的數值計算模型。邵明安等提出了反映根系吸水機理的宏觀數學模型。康紹忠等在SPAC系統水分傳輸機理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包括根區土壤水分動態模擬、作物根系吸水模擬和蒸散模擬三個子系統的SPAC水分傳輸動
應用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養分預測模型,應用土壤養分測試儀預測有機質含量、堿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鉀含量在空間上的分布,采用對數正態克立格法進行內插制圖。可以看出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堿解氮含量分布規律比較相似,而且分布規律更加明顯,高值區都主要分布于溝谷里,低值區主要分布與山脊上,而山脊與溝谷之間的坡地
該項目研究采集中國17種土壤類別進行試驗,研發出一套土壤中銅和鎳的風險評價方法,首次獲得了真正基于我國土壤環境特征的科研數據。項目組的中外科學家聯合研發出一套土壤中銅和鎳的風險評價方法和數據庫,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土壤生態系統的預測模型,將為我國的土壤環境質量風險評價提供系統、科學的依據。
墑情預報是農田用水和區域水資源管理的一種基礎工作,對于農田灌溉排水的合理實施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等有重要作用。墑情預 報主要是田間含水率的預報。以節水為目的的土壤水調節,就是要使灌溉既能滿足土壤水向根系活動層及時供應,又不產生深層滲漏造成灌溉水的浪費,還要盡量減 少地表無效蒸發和提高土壤水向蒸騰儲水
土壤濕度是作物生長發育的基本條件和作物產量預報的重要參數。同時,它也是水文學、氣象學等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環境因子和過程參數,因此對于土壤濕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眾多的遙感土壤濕度監測方法中,除了應用已經比較成熟的土壤溫濕度記錄儀等檢測儀器外,利用微波監測土壤濕度是研究的重點。因為微波對云層有
準確掌握植物的根系吸水狀況、了解土壤水分消耗的分布動態,不僅有利于合理制定 灌溉制度,保證農業節水和高產、穩產,而且對研究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SPAC)水分運轉以及區域水量轉化關系的SVAT模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研究根系吸水具有重要的水文意義。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植物生理、農田水利、土
土壤無核密度儀土壤模型簡介:土壤模型(以下簡稱土模)是土壤的電子數據和用戶輸入的土壤物理數據的結合,是現場實際測試的基礎。制作土模時,現場每個測試點都需要儀器采集電子數據,同時用環刀或灌砂測試得到該點土壤的濕密度、干密度和含水率等物理數據,然后把這些數據輸入到儀器中,這樣電子數據就會和物理數據關聯起
工作原理:無核密度儀通過電極之間的無線電高頻率來測試壓實土壤材料的介電性和密度,并將測試得到的介電性與“土壤模型”做比較。“土壤模型”是土壤類型的特定標準,它有一組預先測試得到的特定介電性,這組介電性代表了一系列的密度值和濕度值。現場測試結束后,利用數學運算法則計算出干/濕密度、含水量以及壓實度,隨
地表土壤水分是陸表表層生態系統的重要參量,是控制地氣水分與熱量交換過程的關鍵要素,了解和掌握地表土壤水分時空動態變化,對理解地表水文過程在地球氣候、生態和生物化學過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衛星遙感是實時、動態監測區域地表土壤水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當前地表土壤水分的遙感估算方法,尤其是基
由于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氣候變化和成土母質風化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丘陵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中的礫石含量很高,體積比可達30%以上。據統計,在地中海低山丘陵地區,高礫石含量的土壤面積占比達60%;而在我國,約有18%的國土面積被礫石性土壤所覆蓋。許多研究表明,土壤中大量礫石的存在,會改變一系列關鍵
6月2日,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徐憲立博士應邀來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作了題為《水土環境效應模型模擬》的學術報告。報告主要介紹了生態水文與土壤侵蝕、水土環境效應模型模擬等方面的研究進展情況。徐憲立博士主要從事景觀格局與水土過程模型模擬方面的研究,在土壤水文學、基于
了解微生物對土壤碳循環的調控機制有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全球環境變化下土壤碳的動態變化情況。然而,大多數的土壤碳模型缺乏對微生物的參數控制并且缺乏長期野外觀測數據的驗證。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鼎湖山站副研究員黃文娟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期間,與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周國逸等及美國王綱勝博士
目的分析地下U型埋管周圍土壤的溫度分布情況,了解埋管周圍土壤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方法在夏季制冷工況下,對地埋管換熱器中的單U型管建立了非穩態數學模型,應用數學軟件MATLAB中的PDETOOL進行求解,對地埋管周圍土壤的溫度分布狀況進行了模擬.結果隨著熱泵的不斷運行,埋管周圍的溫度越來越高,熱作用
風沙災害是我國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對該區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我國實施的“三北”防護林工程,減少了“三北”地區的荒漠化和沙塵暴。但由于地面監測資料欠缺,單純依靠遙感手段難以科學評估“三北”防護林效益。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正安利用137Cs和
土壤的溫濕度是土壤的zui基本的屬性,它直接影響到植物的生長和生存,土壤溫濕度記錄儀可以準確測量出土壤的溫度和水分含量,在中亞熱帶的森林,土壤水分和溫度怎么樣?森林生態系統在現今是比較重要的。 森林土壤呼吸亦是陸地生態系統土壤呼吸的重要組成部分,貯藏在土壤中的碳約為大氣中碳量的2.7倍,為植物碳
摘要: 城市化往往導致土壤緊實,降低土壤水分入滲率,進而增加徑流和洪水。比較不同根系分布的樹根系統的入滲速率,有助于建立預測模型和改進樹種選擇,以緩解城市環境中的徑流和洪水。在上海,用樹木雷達對 10 種不同樹種的 90 棵樹木進行了掃描, 測定了土壤性質和根系特征,分析了它們對土壤入
隨著社會的進步,儀器也在日異的更新。農業儀器也在不斷的改變著。近些年,一些高科技術儀器也越來越普遍的應用到農業工作者的手上。如土壤養分儀,主要是測試土壤、植株、化學肥料、生物肥料等樣品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鉀、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含量,土壤酸堿度及土壤含鹽量。土壤養分儀的使用方法有很幾種,如:
隨著社會的進步,儀器也在日異的更新。農業儀器也在不斷的改變著。近些年,一些高科技術儀器也越來越普遍的應用到農業工作者的手上。如土壤養分儀,主要是測試土壤、植株、化學肥料、生物肥料等樣品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鉀、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含量,土壤酸堿度及土壤含鹽量。土壤養分儀的使用方法有很幾種,如:
隨著社會的進步,儀器也在日異的更新。農業儀器也在不斷的改變著。近些年,一些高科技術儀器也越來越普遍的應用到農業工作者的手上。如土壤養分儀,主要是測試土壤、植株、化學肥料、生物肥料等樣品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鉀、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含量,土壤酸堿度及土壤含鹽量。土壤養分儀的使用方法有很幾種,如:
隨著社會的進步,儀器也在日異的更新。農業儀器也在不斷的改變著。近些年,一些高科技術儀器也越來越普遍的應用到農業工作者的手上。如土壤養分儀,主要是測試土壤、植株、化學肥料、生物肥料等樣品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鉀、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含量,土壤酸堿度及土壤含鹽量。土壤養分儀的使用方法有很幾種,如:
土壤是全球最大的汞庫,全球表層土壤汞的濃度與空間分布是當前研究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基礎。然而,當前關于全球土壤汞累積過程、庫存及空間分布方面的認識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馮新斌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環境科學領域期刊Environmental S
目前已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出調控森林土壤主要溫室氣體(CO2,CH4, N2O)通量的因素很多,如外部環境因子(溫度、降水、氮沉降等),土壤特性(物理、化學、生物等)等,但如何量化這些因素的調控作用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成為這些氣體通量模型發展的瓶頸。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生態及環境科學研究中
“土壤”本身形成了任何故障電流都將流過的媒介。因此,了解在其中部署了接地系統的土壤的電特性絕對至關重要。 土壤電阻率是任何電氣接地設計的基礎,不可低估。它是所有電氣安全計算的主要組成部分。接地電阻·土壤電阻率測試儀專為現場測量接地電阻、土壤電阻率、接地電壓、交流電壓而精心設計制造的,
近年來,氣候變化成為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長時間序列的樣品和資料分析是研究氣候變化的關鍵。建議國家重點支持長期定位試驗,這將對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爭取話語權、生物進化、生態環境變化、保障糧食安全研究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缺乏長期定位試驗 難以在許多學科有領先優勢 氣候變化、生態環境變化、生
氣候變化不僅對全球氣溫產生很大的影響,也對土壤中的水分有著不可小覷的改變。研究氣候變化對土壤水分的影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好農業灌溉與林業生產用水的指導工作,使用土壤水分測量儀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土壤水分,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土壤水分用土壤水分測量儀進行測量,可以分析出氣候變化對土壤水分的影響。除了實驗
土壤水分特征曲線一般也叫做土壤特征曲線或土壤pF曲線,它表述了土壤水勢(土壤水吸力)和土壤水分含量之間的關系。通常土壤含水量Q以體積百分數表示,土壤吸力S以大氣壓表示。由于在土壤吸水和釋水過程中土壤空氣的作用和固、液而接觸角不同的影響,實測土壤水分特征曲線不是一個單值函數曲線。用非線性函數表示土壤水
他在國內最早提出采用線路避雷器來改善輸電線路防雷性能,在國際上最早研制出110—500kV免維護的固體絕緣線路避雷器,為輸電線路防雷提供了最為關鍵的設備。 大眾眼中,科學家大多是不茍言笑、神秘嚴肅的,他們的生活大概也是單調無趣的……而眼前這位“抱怨”加班是為了躲避在家做飯、被同事戲稱“活得
35年前,26歲的湖南常德小伙邵明安歷時6天輾轉一千多公里,用扁擔挑著行李走進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以下簡稱水保所),開啟了人生的科研旅程;如今,因研究成果為旱地農業節水灌溉和黃土高原植被建造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而成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新晉院士的邵明安已兩鬢斑白,成了一個地道的黃土高原老漢。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