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了解到,稀土資源占全國83.7%、全球38.7%的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近年來轉變“挖土賣土”方式,科研取得系列突破,技術和原料就地轉化率大幅提升,稀土產業進入爆發式發展的“前夜”。近幾年,我國稀土技術研發取得一些突破,但系統性研究、應用水平仍與國外有較大差距。專家建議,全面盤點資源家底,加強頂層設計,設立國家級研究機構,系統開展稀土基礎和應用研究,擺脫被“卡脖子”現狀,做精做強稀土產業,努力變稀土資源大國為稀土強國。研發取得系列突破被譽為“工業維生素”的稀土17種元素,物理、化學性能極其豐富,添加到傳統材料中,會使其性能呈幾何級幅度提升,是影響世界未來經濟、國防等重要領域發展的戰略元素。2014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和包頭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的講話精神,出臺系列加快稀土產業發展的政策,設立產業轉型升級基金,搭建創新平臺,引進人才,推進稀土應用技術研發與轉化。建成內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中......閱讀全文
“離子型稀土礦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開展的稀土清潔生產與高質利用技術研發具有重要的資源、環境和能源意義,這是我們分離出來的各種稀土原料,有些價值很高。”11月24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研究員孫曉琦自豪地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他們團隊的成果。 當天,工程師王艷良還在現場展
12月15日,由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和中科院上海分院主辦,福建海峽技術轉移中心、中科院STS福建中心聯合承辦的2016年海峽技術轉移專場——中科院海洋技術科技成果推介座談會在福州舉行。 會議旨在貫徹落實《中國科學院 福建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2015-2020年)協議書》關于推進中科院科技成果在福
日前,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核心技術為依托的世界首條稀土硫化物著色劑連續化隧道窯生產線,在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建成,并實現首批產品下線,這標志著中科院在稀土高附加值下游應用領域實現了又一次原創性的突破。 稀土硫化物著色劑因其著色性能優異、無毒無害等特性,廣泛用于塑料、塑膠、油漆、油墨
本報訊 煉鋼過程中加入一點點“鈣片”,就能使原本優質的鋼變得更加“堅強”。《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悉,在基本不增加鋼鐵生產成本的前提下,往鋼中加入一定量稀土,即可顯著提高鋼的韌塑性及耐磨、耐熱、耐蝕性,這種稀土鋼純凈化制備技術不僅顯著提升鋼鐵品質,還將推動我國鋼鐵產業邁上全球價值鏈
中科院位于華東地區的兩大材料科學研究基地。分別是坐落在上海市長寧區定西路1295號的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及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大道519號的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在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中國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研究結果,中科院在材料科學領域
煉鋼過程中加入一點點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的稀土,就能使原本優質的鋼變得更加“堅強”。記者從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悉,往鋼中加入一定量稀土,即可顯著提高鋼的韌塑性及耐磨、耐熱、耐蝕性,這種稀土鋼純凈化制備技術不僅顯著提升鋼鐵品質,還將推動我國鋼鐵產業邁上全球價值鏈高端。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材料加工模擬
徐光憲 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省紹興市,我國著名化學家和教育家。194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1947年底赴美國留學,于1951年3月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任教于北京大學化學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主要從事量子化學、配
18日晚間,廈門鎢業公布了關于簽署技術研發合作協議的公告。接受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認為,稀土為不可再生戰略資源,發展高附加值稀土材料產品是必然之路,公司有望通過合作設立研究中心進一步拓展稀土領域。 共建技術研究中心 公告顯示,為促進福建省稀土產業及其產業鏈的健康快速發展,中國科學院海西
“我國稀土的工業儲量全世界第一,但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出口價格卻越來越低,我們完全沒有價格話語權。”這讓從事了50年稀土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倪嘉纘院士覺得痛心,他覺得“我們是在犧牲環境、壓低價格為老外服務”。 在6月8日的院士大會上,倪嘉纘作了題為《稀土、鹽湖資源綜合利
5月10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到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實地考察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及院地合作工作情況。 白春禮首先考察了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科技交流與成果展示廳,聽取中心有關負責人工作報告,仔細了解中心開展的稀土共晶熒光體、納米纖維素、稀土化學位移試劑3項高技術跟蹤項目以及中心孵化的高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開發的“3萬噸/年稀土異戊橡膠成套工業化技術”成果,近日在北京通過由中科院組織的成果鑒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整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標志著我國稀土異戊橡膠生產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整套技術主要特點是: 以自主開發的催化劑、聚合、凝聚和后處理技術為核心,集成先進的反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記者昨日獲悉,近日,由10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領導和三位產業專家組成的中科院鑒定組,對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與成都高新區企業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發光余輝壽命可控稀土LED發光材料研發及其在半導體照明中的應用”進行了成果鑒定。中科院鑒定組一致同意通過鑒定,并認
面向“創新2020”,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致力重大創新突破產出,不斷為國家做出不可替代創新貢獻出發,確立了著力實現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膠-稀土異戊橡膠、稀土及釷清潔低碳冶金技術三個方向的重大突破,著力推進有機光電材料、分析方法和儀器、稀土功能材料、先進高分子復合材
3月29日,國家科技部組織專家組到寧波金雞釹鐵硼強磁材料有限公司,對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等單位承擔的國家863重大項目課題“熱壓稀土永磁體規模化制備關鍵技術”進行了現場技術驗收。 寧波材料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嚴慶代表課題承擔單位向專家組介紹了課題合作模式;項目主持人寧波材
對接會現場 6月28日至29日,貴州省科技廳、中科院昆明分院和貴州省復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中心,邀請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化工、材料等專業技術專家,在貴陽舉辦了“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科研成果推介會”。貴州省科技廳副廳長茍渝新出席推介會并講話。貴州省16家相關專業領域的企
剛剛落下帷幕的2013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牽引全球注意力,物理獎、化學獎、生物獎等,無一不涉及高科技應用,這實際上是一場科技力量的較量。 科學的“圣堂”依然閃耀著光芒,引無數科技“圣徒”們前仆后繼。 高分子材料也依然充滿魅力,功能性膜材料、有機硅、工程塑料、特種橡膠,也無一不充滿著未來
入選中科院2017 年度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的世界首條稀土硫化物著色劑連續化窯道生產線 歷經半個多世紀,1949年9月23日晚從上海北上長春的青年學子們不再年輕,而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應化所)卻被時間洗練出風華。 滿載著科學的碩果,沐浴著世紀的朝陽,1998
5月6日,由贛州市政府、江西省科技廳、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江西理工大學共同主辦的贛州·中國稀金谷科技成果對接會在贛縣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嚴純華出席會議。作為科技創新對接單位之一的國家鎢與稀土質檢中心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在會上簽訂了合作協議。 據了解,簽約雙方將共同建立稀土摻雜新材料研究實驗
8月28日,第九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國際論壇在包頭召開。本屆論壇以“稀土新材料產業與科技創新”為主題,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工程院、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和中國稀土學會共同主辦,包頭市人民政府、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包頭稀土高新區管委會共同承辦。稀土業界院士、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
單線產能全球最大 綜合能耗降低20%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開發的3萬噸/年稀土異戊橡膠成套工業化技術成果,上周在北京通過由中科院組織的成果鑒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整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標志著我國稀土異戊橡膠生產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材料檢測研究中心認證表明,該項目生
4月27日,山東冠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丙謙到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參觀交流。副所長何曉南等接待了來訪客人,并進行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何曉南致辭歡迎。他說,作為中科院新時期的研究所,寧波材料所的定位是“立足寧波,服務全國”。研究所磁材事業部不僅能服務好寧波的企業,也要為全國的磁性材料
會議現場 為了發揮寧波市磁性材料產業的發展優勢,加快磁材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國內外磁性材料應用領域的科技進步與新技術信息的分享,6月3日,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和寧波市科技局共同舉辦的“中國(寧波)第一屆磁性材料產業研討會”在寧波金港大酒店順利召開。 國內磁學和磁性材料
白云鄂博礦區尚未進行資源開發時的景象(成像日期:2004年11月07日) 白云鄂博礦區已形成的幾十平方公里的采礦區域(成像日期:2011年10月28日)。 針對近年來我國稀土開采無序、亂采濫挖現象普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和破壞的情況,環境保護部于2011
日前,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金龍精密銅管集團總裁李長杰代表銅管高效短流程技術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團隊領取了獎項。 項目由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張士宏帶領的塑性加工團隊與金龍銅管集團合作,此次獲獎也是繼該項目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之后
8月1日,在遼寧省科技廳組織下,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金屬研究所、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院士、專家團隊赴鞍鋼集團公司開展定向科技成果發布和專題對接。中國工程院院士柯偉、沈陽分院副院長馬越紅、金屬所副所長譚若兵等14位沈陽分院系統院士、專家參加了對接活動。來自鞍鋼集團公司、鞍山鋼鐵公司、鞍鋼礦業公司
8月25日,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簡稱“稀土中心”)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包頭召開。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北京分院院長、稀土中心理事長何巖,包鋼(集團)公司董事長、稀土中心理事長魏栓師等12位理事會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長、稀土中心執行理事長李靜主持。 會議審議并通過
隨著一場國際貿易訴訟的爆發,“稀土”已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門詞匯。3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聯合歐盟和日本,就中國對稀土等部分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向WTO提起貿易申訴。 另一方面,由于稀土開采長期監管不嚴,我國為此付出了沉重的污染代價。在此“內憂外患”之際,4月8日,中國稀土行業協
長春應化所所長安立佳交流LED在山東神馳建成3 萬噸每年的合成天然橡膠工業生產線 “《“率先行動”計劃》定位準確,謀劃全面,目標強勁,措施有力,我們堅決支持和擁護院黨組關于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備受鼓舞之時,我們更加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必須進一步增強改革的主動性和堅定性
3月13日,美國、日本、歐盟三方聯手就中國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訴諸世界貿易組織。 針對我國稀土政策的“發難”和“圍剿”這已不是第一次。2009年6月,美國、歐盟就曾就中國限制稀土等9種原材料出口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 3月15日,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