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屬烈性傳染病,豬一旦被傳染,致死率可高達100%。在9月11日于河南駐馬店市結束的“全國生豬綠色發展技術集成與示范協同創新項目”現場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員、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宏福表示,我國在動物疫病防控方面過度依賴疫苗、藥物,未來應轉向生物安全防控,比如提高豬場的生物安全設施、人員素質等。 病毒基因組結構復雜,大部分蛋白功能未知 從8月初發現第一起疫情至9月10日,我國已陸續發生15起非洲豬瘟疫情,疫情涉及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和黑龍江省,疫情呈現區域流行態勢。自1921年肯尼亞首次報道非洲豬瘟疫情以來,至今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元說,疫苗遲遲無法問世是與病毒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密切相關。“該病毒結構復雜、基因組龐大,目前已報道了24個基因型;病毒編碼超過150多種蛋白,其中超過一半的蛋白功能還不清楚。非洲豬瘟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強,耐低溫而對高溫敏感,......閱讀全文
生物醫藥 就醫學而言,生物產業主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劑、生化及核酸診斷試劑、基因工程藥物、組織工程產業等。 自1989年基因重組人干擾素α1b成為國內批準的第一個生物技術藥物,就正式拉開了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序幕。但是歷經2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生物制藥產業并沒有實現預期的增長勢頭,
201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基礎研究不斷深入,全年共發表科技論文6429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3094篇,同比增長8.3%。在《Science》《Nature》《Cell》《PNAS》四大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12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涌現了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解析、二倍體馬鈴薯自交不親
(記者黃辛)記者日前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工程學院張元興科研團隊已成功研制出“多寶魚疫苗”,并獲生物安全證書。該成果有望獲得我國首個海水魚用活菌疫苗的一類新獸藥證書,填補國內空白。張元興表示,該“魚疫苗”的推出,不僅將使我國對多寶魚養殖的保護率超過90%,還將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日前發布了《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0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主要支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和重
禽流感、豬藍耳病、新城疫等動物或人畜共患病給畜牧生產和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危害,動物疾病研究和免疫制劑開發也是農業科技領域重點關注重要方向之一。“十二五”期間,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設置了“農業藥物分子設計與產品創制”重大項目,對動物疾病研究和疫苗等藥物創制進行了重點支持,其中部分課題由具備科研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大陸第一個獸醫藥理學及毒理學博士,袁宗輝院士(外籍院士)因病,于2020年2月6日晚在武漢家中病逝,享年63歲。在動物健康與疫病防控學術研究與應用研究領域,我們痛失一位在獸藥藥理與毒理學方面具有很高造詣的業界泰斗!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班牙皇家獸醫科學院外籍院士、
三聚氰胺奶粉、蘇丹紅鴨蛋、甲醛奶糖、染色花椒、瘦肉精……歷數我國近年來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70%以上禍起于肉、蛋、奶等動物源性食品,“動物源”已成為食品安全防控的重中之重。 為此,多位專家在近日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上呼吁,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要從源頭上擰緊閥門,通過
各市、州、縣(區)政府,省政府各廳局、各直屬機構: 為加快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根據《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經省政府
——快速檢測技術專場 2013年4月1~2日,由北京食品學會以及北京食品協會主辦,太平洋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來自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國內外專家、知
近日,央視重點報道了抗生素污染的現象,引發關注。背后又隱藏著哪些事實和真相呢? “喝10萬噸這樣的水才等于吃一片藥”是事實。 在關于抗生素污染的討論中,一個比較直觀的說法吸引了大多數網友的眼球:微博認證為“江蘇環境信息中心主任”的何春銀在微博上說,“自來水檢出抗生素8納克/升。1克=10億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