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污染門背后的三個真相喝10萬噸水=吃一片藥
近日,央視重點報道了抗生素污染的現象,引發關注。背后又隱藏著哪些事實和真相呢? “喝10萬噸這樣的水才等于吃一片藥”是事實。 在關于抗生素污染的討論中,一個比較直觀的說法吸引了大多數網友的眼球:微博認證為“江蘇環境信息中心主任”的何春銀在微博上說,“自來水檢出抗生素8納克/升。1克=10億納克,按一般每天每人10杯水,每杯200毫升計算也就是每天2升,即每人每年約飲用750升水。即要花10萬年,喝10萬噸這樣的水,才相當于吃掉一顆0.5克的抗生素藥片。” 網友的留言很容易想象,全是抨擊和嘲諷。“同意專家喝這個水,喝上一輩子的請舉手。”“磚家:食物含少量砒霜,敵敵畏,氰化鉀沒有危害,反而有宜健康,你快去吃啊”“磚家你的理論是不是說:飲用水中含抗生素,即省錢買藥和看病又能防病。” 只看這段話,何春銀似乎確實在“洗地”,把抗生素有意說得無足輕重,卻沒有指出,在自來水里面根本就不該出現抗生素。 然而,何春銀這段話不能孤立來......閱讀全文
多重耐藥是不是指的是對抗生素耐藥
多重耐藥是指的是對抗生素耐藥;多重耐藥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藥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譯成多藥耐藥性、多重耐藥性、其定義為一種微生物對三類(比如氨基糖苷類、紅霉素、β-內酰胺類)或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藥,而不是同一類三種。P-
新型抗生素狙擊耐藥性
Arylomycin一類的天然產物經化學優化后,能夠成為對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感染具有強效、廣譜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近日發表在《自然》上的這項體外實驗和小鼠實驗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望讓這類化合物成為一種全新的必需藥物,用來對抗全球健康所面臨的一大嚴重威脅。 多重耐藥菌日益增
歐盟呼吁重視抗生素耐藥問題
歐委會近日公布了歐盟有關抗生素耐藥的晴雨表調查報告。報告數據顯示,過去7年歐盟抗生素使用量下降了6個百分點,但人們對抗生素濫用的危害性仍然缺乏了解,這對抗生素的可持續性有明顯影響。2014年,歐盟28個成員國中有16個國家抗生素使用量持續下降,教育水平較低和經濟狀況相對較差的成員國抗生素使用量
Cell綜述:抗生素耐藥性
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也許不再是追捧的研究熱點,但確實是我們大家都需要的一個研究方向,尤其是在流感肆掠的今天。耐藥的細菌機制由基因組變化編碼,從點突變到預先存在的遺傳元件的組裝,再到從環境中水平導入基因。耐藥機制與編碼它們的基因變化譜之間存在多對多的關系。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多種藥物都耐藥的慢性感染怎
抗生素濫用提升病菌耐藥性--歐盟向耐藥細菌宣戰
原文地址:http://health.people.com.cn/GB/16310503.html 電子顯微鏡下的耐藥菌。在歐盟國家,耐藥菌感染每年致死大約2.5萬人。 11月18日是歐洲抗生素宣傳日。專家警告,抗生素濫用正不斷提升病菌耐藥性,加之新藥研發投入力度下降
飲用水國標尚無抗生素指標
地表水檢出68種抗生素 在國內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上的一篇由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機構共同完成文章稱,我國水體抗生素濃度遠高于國外。 該文章還稱,已有68種抗生素在中國的地表水環境中被檢出,且被檢出抗生素的總體濃度水平與檢出頻率均較高,其中一些抗生素在珠江、黃浦江等地的檢出頻
兒童腸道菌攜帶抗生素耐藥基因
根據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發表在11月13日Plos On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健康兒童的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攜帶大量的抗生素耐藥基因。這些基因引發科學家擔憂,因為它們可能是有害細菌共有的基因,通過干擾抗生素的功效,它們能夠引起嚴重的疾病,在一些情況下甚至會引起死亡。 華盛頓大學醫學
抗生素耐藥基因可能通過環境傳播
畜牧業系統可以通過肉制品或者環境廢水等因素傳遞抗生素耐藥性,但是這兩條途徑對公眾健康帶來的威脅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最近一項研究對通過密集飼養生產出來的牛肉存在的抗生素抵抗問題進行了追蹤調查,結果另科學家們非常吃驚,他們發現牛肉中并不存在抗性基因。 研究結果顯示,在牛欄收集的土壤和糞便樣本中
養豬廢水檢出多種抗生素耐藥基因
阿莫西林、氟洛芬、林可霉素、青霉素、諾氟沙星……這些本應該出現在藥店貨架上的抗生素族群,卻出現在了養豬場附近的水體和土壤里。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發現常見養豬場處理單元對耐藥基因和抗生素去除效果不明顯,受納水土環境中依然能檢出大量的抗生素和相應的耐藥基因。 “養殖上
歐盟細菌抗生素耐藥研究取得進展
細菌抗生素耐藥已對現實社會構成嚴重威脅。當聽到細菌抗生素耐藥時,大部分人會想到“刀槍不入”的超級細菌。實際上細菌通常擁有休眠能力,當遇到外部環境壓力時會創建自身毒素(蛋白質)導致細菌休眠,壓力解除后創建另一毒素(又稱抗毒素)結束休眠狀態。藥物抗生素一般只對“活著”或正在裂變的細菌產生作用,而對
抗生素耐藥性的隱藏熱點
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廢水中抗生素抗性進化的效力被大大低估了。該研究顯示,廢水具有獨特的特性,允許抗性基因開始從無害的細菌到導致疾病的細菌的旅程。早在人類利用抗生素作為藥物之前,微生物就已經發展出生產這些分子的能力。因此,環境中許多細菌抵抗抗生素的能力是一種古老的特性。 自從抗生素
細菌如何獲得抗生素耐藥性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揭示了抗生素耐藥性是如何能在抗生素存在的時候在細菌細胞間傳播的,而這些抗生素理應能阻止細菌生長。這些結果揭示,先前對藥物敏感的細菌能夠在長時間接觸抗生素時存活下來以表達其剛剛獲得的耐藥基因,進而有效地讓它們不受抗生素的影響。 這一過程的基礎機制——包括一個在幾乎所有細菌中都被發
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機制
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一種非典型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以及對β-內酰胺酶穩定以及毒性低等特點,對控制耐藥菌、產酶菌感染及免疫缺陷者感染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結構與青霉素類的青霉環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噻唑環上的硫原子為碳所替代,且C2與C3之間存在不飽和雙鍵;另外,其6位羥乙基側鏈為反式構象
抗生素耐藥基因是如何轉移的?
今天,具有多重耐藥基因的“超級細菌”兵臨城下,向我們發出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為人類的抗生素濫用敲響了警鐘。抗生素時代的我們一手捍衛著文明,另一只手卻于無意間催生出更為危險的敵人,那就是多重耐藥菌。人們要明白抗生素謹慎使用的原因,必須先要了解細菌對環境適應的機制。細菌——體積最小、數量最多、存活最久的
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機制
細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機制可概括為: ① 細菌產生β-內酰胺酶(青霉素酶、頭孢菌素酶等)使易感抗生素水解而滅活; ② 對革蘭陰性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穩定的廣譜青霉素和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其耐藥發生機制不是由于抗生素被β-內酰胺酶水解,而是由于抗生素與大量的β-內酰胺酶迅速、牢固結合,使
WHO發布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藥報告
??????? 世衛組織一份新的報告首次審視了全球的抗菌素耐藥情況,包括抗生素耐藥性,表明這種嚴重威脅不再是未來的一種預測,目前正在世界上所有地區發生,有潛力影響每個人,無論其年齡或國籍。當細菌發生變異,使抗生素對需要用這種藥物治療感染的人們不再有效,就稱之為抗生素耐藥,現在已對公共衛生構成重大威脅
全球面臨抗生素耐藥性挑戰
澳大利亞首席科學家伊恩·查布10日說,抗生素耐藥性很可能會成為全球面臨的最嚴重公共衛生挑戰之一,這需要科學界、企業界和公眾共同應對。 作為政府的科學顧問,查布的辦公室當天發布了一份題為《面對抗生素耐藥性的威脅:建立預防新防線》的報告,警告錯用和濫用抗生素所導致的相關耐藥性會對公眾健康帶來風
抗生素耐藥性危害近在眼前
現在,進入冬季感冒高發時期,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又有所抬頭。圖片來源于網絡 “你知道抗生素對細菌性感冒才有效,病毒性感冒無需使用抗生素嗎?” 對很多人來說簡單明白的常識,但同時對很多人,即使有些高知人群,卻也是知識的盲點。有不少國人習慣于一感冒就輸液。 日前,在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
CRISPR“挑戰”抗生素!或解決全球耐藥問題!
近幾年來,抗生素濫用導致的全球健康問題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尋找新的方法以對付諸如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致命細菌帶來的感染問題。在這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可以說是基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有害菌自毀CRISPR藥丸”。 除了精確編輯人類基
新抗生素顯著增強抑制耐藥菌功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640.shtm細菌的抗生素耐藥性正在使許多現代藥物失效,甚至可能引起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現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新抗生素克服了抗生素耐藥性機制。據最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合成化合物克雷霉
細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機制
① 細菌產生β-內酰胺酶(青霉素酶、頭孢菌素酶等)使易感抗生素水解而滅活; ② 對革蘭陰性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穩定的廣譜青霉素和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其耐藥發生機制不是由于抗生素被β-內酰胺酶水解,而是由于抗生素與大量的β-內酰胺酶迅速、牢固結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間隙中,因而不能進入靶位(PBP
新型抗生素有助應對淋球菌耐藥問題
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一種新型抗生素在實驗室環境下顯示了對淋球菌的有效抑制作用,鑒于淋球菌耐藥問題日益突出,未來有望基于這一發現開發新的治療藥物。 淋球菌能引起以泌尿生殖系統化膿性感染為主要表現的性傳播疾病,即通常所說的淋病。近年來,淋病的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一些耐藥
細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機制
① 細菌產生β-內酰胺酶(青霉素酶、頭孢菌素酶等)使易感抗生素水解而滅活; ② 對革蘭陰性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穩定的廣譜青霉素和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其耐藥發生機制不是由于抗生素被β-內酰胺酶水解,而是由于抗生素與大量的β-內酰胺酶迅速、牢固結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間隙中,因而不能進入靶位(PBP
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機制介紹
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一種非典型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以及對β-內酰胺酶穩定以及毒性低等特點,對控制耐藥菌、產酶菌感染及免疫缺陷者感染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結構與青霉素類的青霉環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噻唑環上的硫原子為碳所替代,且C2與C3之間存在不飽和雙鍵;另外,其6位羥乙基側鏈為反式構象
抗生素監測無國標-水中含抗生素長期飲用易致耐藥
近日,央視報道稱,黃浦江、長江入海口、珠江都檢出抗生素,珠江廣州段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在南京居民家中的自來水里也有兩種抗生素檢出,檢出的阿莫西林濃度為8納克/升。那么,這種含有抗生素的飲用水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呢? 國家標準無抗生素監測 “水中含有抗生素”的新聞一出,便成為微博熱議話題:“自來水
美國抗生素濫用問題嚴重-病菌耐藥成隱患
據美國媒體報道,4月10日美國政府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抗生素濫用問題嚴重,每年有80%的民眾接受抗生素治療。 該研究第一次對全美范圍的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在美國南部和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區格外嚴重。 在西維吉尼亞州、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抗生素使用數據高
哪種抗生素耐藥芯片一測就知道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藥物研究專家楊勝利做客由廣州市科信局、廣東科學中心等主辦的“珠江科學大講堂”,分析“轉化醫學”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據楊勝利透露,我國將在今年內推出“抗生素耐藥芯片”,該芯片可快速檢測出病人對哪種抗生素耐藥,醫生開藥時可更有針對性。 疾病易感性預測芯
科學家發現對抗耐藥細菌的抗生素
據外媒報道,美國科學雜志《細胞》刊登一項研究顯示,美國、意大利科學家從泥土中發現一種能對抗耐藥性細菌的新型抗生素。 據報道,這種新的抗生素被稱為“pseudouridimycin”,由土壤中的微生物所產生。 這種抗生素在實驗過程中殺死了20種細菌,對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特別有效。鏈球菌和
“基因剪刀”出手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據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出一個新系統,可以確定某種特定抗生素能靶向作用于致病菌的哪些基因。該成果將用于改進現有抗生素效果,或幫助人類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已然是嚴重的全球性公共衛生
“基因剪刀”出手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據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出一個新系統,可以確定某種特定抗生素能靶向作用于致病菌的哪些基因。該成果將用于改進現有抗生素效果,或幫助人類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已然是嚴重的全球性公共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