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診治還須“早”發力
一例早期結直腸癌,只需采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即可治療,人均住院天數為5天,相關醫療費用在1.05萬元。但如果是一例IV期結直腸癌,通常需要采取手術+放化療+靶向用藥等手段治療,人均住院天數為140天,相關醫療費用至少在30萬元。 前不久,在第三屆國家癌癥中心結直腸癌國際高峰論壇上,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徐忠法借用這樣兩組對比數據,呼吁全社會關注結直腸癌的早診早治。 但同時,另一種情況卻讓早診早治陷入尷尬的境地。 據徐忠法介紹,國內某地腸癌篩查項目計劃在6萬居民中進行問卷初篩,但目前只有2萬居民接受了調查,其中,2412位居民經過篩查被列為大腸癌的高危對象,專家電話通知并提供免費腸鏡檢查以確診病情,但是經過專家們“苦口婆心”勸說之后,只有886人接受了免費檢查。 那么,如何才能讓結直腸癌的早診早治更有成效? 篩查手段各有千秋 美國癌癥防治2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利用戒煙、篩查、質控、推廣這四種手段,可......閱讀全文
結直腸癌診治還須“早”發力
一例早期結直腸癌,只需采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即可治療,人均住院天數為5天,相關醫療費用在1.05萬元。但如果是一例IV期結直腸癌,通常需要采取手術+放化療+靶向用藥等手段治療,人均住院天數為140天,相關醫療費用至少在30萬元。 前不久,在第三屆國家癌癥中心結直腸癌國際高峰論壇上,山
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
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
早篩是提升結直腸癌患者診治效果“利器”
“作為所有健康服務的基石,健康科普要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這是健康科普未來的發展方向。”近日,在“愛要趁早”腸治久安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科普主題展活動上,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郭樹彬指出,科普的客戶體系很重要,過去做科普很困難,而如今,有更多的專家和媒體都參與其中。今年科普主題展的
肺癌早診早治有望改善
倫敦大學學院發布一項新研究說,通過基因組測序等技術手段,團隊找到了一些重要差異特征來判別肺部癌前病變是否會最終發展成肺癌,有助實現這類疾病的早期診斷并提升治療方案療效。 肺癌發病前往往在氣道上會先出現癌前病變,但據該學院介紹,這類病變最終只有約一半會發展成肺癌,另一半會逐漸消散或保持良
詳解肺癌標記物,助力早診早治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到
詳解肺癌標記物,助力早診早治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到了一
警惕丙肝悄悄發病-早診早治丙肝可治愈
新華網北京5月17日專電(記者)相對于乙肝來說,丙肝患者更容易發展成肝硬化、肝癌,而且丙肝癥狀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潛伏期可達20年之久。為此,權威專家提醒,要警惕丙肝這個“潛伏高手”,早發現早治療丙肝可治愈。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所長魏來近日在強生醫療世界肝炎日媒體開放日上指出,丙肝由于
腫瘤早篩早診下的偏倚與對策(二)
以下三類群體就可以用合理的早篩技術進行篩查?第一種:重度煙民美國的一項針對對53,454?名重度抽煙的居民進行了肺癌的早篩,將篩查人群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低劑量CT篩查,一組進行X胸片篩查(之前已有研究表明X胸片對于肺癌的早篩無意義,此處作為對照組),低劑量CT的篩查陽性率是24.2%?,X光片篩
腫瘤早篩早診下的偏倚與對策(一)
導讀數字可以讓事情更有說服力,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使用“硬數字”這個短語,但即使是硬數字也可能具有誤導性。假設你很有興趣了解老年人中做篩查性乳腺X線攝影的價值。你碰到一個標題為“乳腺X線攝影或許會讓所有女性受益,不分年齡”的新聞故事,故事中你發現了下面的生存率統計:“在80歲及以上的女性中,乳腺癌
阿爾茨海默病須早診早治
解恒革(主辦方供圖)“體檢或認知篩查發現問題而就診者僅10.06%,應進一步宣傳癡呆早期信號的識別,推動將記憶體檢納入健康體檢中。”9月21日,在“守護銀齡好心情——關愛阿爾茨海默病”全國公益行動啟動儀式上,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神經內科
“乳腺篩查與早診早治2020計劃”啟動
10月12日,GE醫療正式宣布,GE粉紅行動戰略全面升級為“金質關愛粉紅行動”,并攜手國家癌癥中心共同啟動“乳腺篩查與早診早治2020計劃”。 根據此計劃,GE將率先與國家癌癥中心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從統一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標準與指南、創新技術臨床應用、醫師培訓、義診和公眾教育等多維度展
鐘南山:對慢阻肺應做到“早診早治”
一項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牽頭、國內多家醫院參與的,針對早期慢阻肺治療的大型臨床研究結果,近日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該研究結果顯示,噻托溴銨治療早期慢阻肺患者能有效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質量和減少急性加重,同時觀察到肺功能下降的速率有所減緩。 該研究
H7N9-早診早治專家共識發布
通過分析總結近期 H7N9 醫療救治情況,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在網站上發布《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早診早治專家共識》,強調診斷過程中對可疑 H7N9 病例要盡可能采集下呼吸道標本;對疑似或確診的 H7N9 病例以及出現發熱伴呼吸道癥狀、具備重癥危險因素的患者,在發病 48 小時內盡早應用抗流感
《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管理辦法(試行)》通知
衛辦疾控函〔2012〕972號 北京、河北、遼寧、黑龍江、山東、湖南、廣東、重慶、甘肅省(市)衛生廳局: 根據《財政部 衛生部關于下達2012年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的通知》(財社〔2012〕64號)的要求,為確保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工作順利開展,我部組織制定了《城市癌癥早診早治
【結直腸癌】治療手法
??? 治療??? (一)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仍然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 直腸內超聲檢查的開展使術前明確早期結、直腸癌的浸潤深度和范圍成為可能,為結、直腸癌內鏡治療的選擇提供了依據。??? 1.右半結腸癌的手術??? 右半結腸癌應包括盲腸、升結腸、結腸肝曲部癌,右半結腸癌除因癌腫巨大
【結直腸癌】檢查方法
??? 檢查??? 常用的檢查方法有以下幾項:??? (1)大便隱血試驗 大規模普查時或對一定年齡組高危人群作為結、直腸癌的初篩手段。陽性者再做進一步檢查。??? (2)腫瘤標記物 結、直腸癌診斷和術后監測較有意義的腫瘤標記物是癌胚抗原(CEA)。但認為CEA作為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缺乏價值。血
1小時快速分診——高敏肌鈣蛋白檢測助力心梗早診早治
急性胸痛是急診科及心內科常見的就診原因之一,病因種類繁多且嚴重性懸殊,涉及多個器官系統。數據顯示,在急診就診的胸痛患者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高居致命性胸痛病因首位,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穩定型心絞痛(UA)。AMI屬于由心臟供血血流急性阻塞導致的急性事件,會致使心肌細胞逐漸壞死,
“高敏感”心肌標志物早診早治急性心梗
急性胸痛作為常見的急危重癥,是急診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作為急性胸痛種類之一,高居致命性胸痛病因首位。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穩定型心絞痛(UA)。有數據指出,出現胸痛癥狀的患者中,有一半屬于毫無征兆的AMI,是常見的由心臟供血血流急性阻塞導致的危及生命
“談癌色變”?“早發現、早治療”,篩查與早診早治是關鍵
“談癌”能否不再“色變”?《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定下目標: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于43.3%和46.6%。大部分常見癌癥可早期發現,應推動預防關口前移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一年新增癌癥病例約406萬,病亡人數約241萬。近年來癌癥5年生存率明顯
一小時快速分診高敏肌鈣蛋白檢測助力心梗早診早治
急性胸痛是急診科及心內科常見的就診原因之一,病因種類繁多且嚴重性懸殊,涉及多個器官系統。數據顯示,在急診就診的胸痛患者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高居致命性胸痛病因首位,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穩定型心絞痛(UA)。 AMI屬于由心臟供血血流急性阻塞導致的急性事件,會致使心肌細胞
乳腺癌治愈率可達90%-早診早治是關鍵
每年的10月是我國的“乳腺癌防治月”,又稱“粉紅絲帶月”。 乳腺癌發病率高 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天津市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三科科主任張瑾告訴記者,相對于其他惡性腫瘤,乳腺癌的治療效果在逐年提升,如能做到早診早治,治愈率可達90%,因此不用過于恐慌。 據國家癌癥
國家癌癥中心總結主要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方法
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是癌癥防控的有效途徑之一。癌癥篩查是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運用快速、簡便的檢驗、檢查或其他方法,針對常見癌癥進行的身體檢查,通過檢查讓受檢者知曉自身患癌風險,發現早期癌癥或癌前病變,從而實現癌癥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 為此,國家癌癥中心科學歸納總結了危害我國居民健
“高敏感”心肌標志物助力急性心梗早診早治
(2016年12月9日 北京)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快速增長趨勢,大約每10秒即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有研究顯示,中國心血管疾病死亡已占總死亡構成的41%[1],防治形勢異常嚴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其突發性和高致死率、高致殘率嚴重危及人民生命健康,有效防治AMI已
堯景基因肝癌早篩早診試劑盒通過注冊檢驗
近日,北京堯景基因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堯景基因)研發的基于GlyExo-Capture技術(異常糖鏈捕獲細胞外囊泡)的肝癌檢測試劑盒成功獲得注冊檢驗報告。該試劑盒使用堯景基因國際領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lyExo-Capture技術,對受試者樣本進行細胞外囊泡快速分離,并從中篩選特異性生物標志
國家癌癥中心總結主要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方法
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是癌癥防控的有效途徑之一。癌癥篩查是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運用快速、簡便的檢驗、檢查或其他方法,針對常見癌癥進行的身體檢查,通過檢查讓受檢者知曉自身患癌風險,發現早期癌癥或癌前病變,從而實現癌癥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為此,國家癌癥中心科學歸納總結了危害我國居民健康主
我國學者找到肝癌早診新武器
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毛一雷教授等率先完成大樣本的高爾基體跨膜糖蛋白73(GP73)系列相關研究,證實GP73是肝癌早期診斷和術后復發病情評估的理想血清標記物,敏感性遠高于40年前問世的甲胎蛋白(AFP),二者聯合檢測將大幅提升肝癌的診治水平。 本研究支持了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重要致病原因。數據
專家探索采用新技術打造乳腺癌早篩早診新模式
乳腺癌發病率持續上升且趨于年輕化。記者6日了解到,通過自動乳腺全容積成像技術(ABVS)聯合超聲造影檢查,上海的專家正嘗試打造乳腺癌早篩查、早診斷新模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顧繼英6日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表示,盡管目前乳腺癌的治療手段很多,5年生存期
DKK1蛋白可作為肝癌早查早診血清標志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覃文新研究組,日前在國際著名的臨床腫瘤學和腫瘤轉化醫學雜志《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發表題為“血清DKK1蛋白作為肝癌診斷標志物的大規模臨床多中心研究”的生物標志物Ⅱ期試驗研究論文,證明
走進脊髓性肌萎縮癥(SMA)患者:早診早治提高生活質量
021年8月1日,在第4個“國際脊髓性肌萎縮癥(SMA)關愛日”即將來臨之際,由北京市美兒SMA關愛中心(下稱:美兒)主辦的“愛無罕境,相伴一生”SMA主題活動暨“向陽而生,聚力同行——SMA健康中國行”通過線上會議的形式舉行。成立于2016年1月的北京市美兒SMA關愛中心是國內第一個SMA患者
世界肺動脈高壓日:早診早治提高“藍嘴唇”患者生存質量
5月5日是世界肺動脈高壓日,肺動脈高壓指肺動脈壓力升高超過一定界值的一種血流動力學異常狀態,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導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肺動脈高壓患者因為缺氧導致嘴唇紫紺,“藍嘴唇”是肺動脈高壓患者的代稱。肺動脈高壓的病因廣泛,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該如何早期識別肺動脈高壓?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