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弄清埃博拉病毒基本構造
10月19日電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弄清了埃博拉病毒的基本構造,有望用于研發埃博拉出血熱的治療藥物。 埃博拉出血熱致死率很高,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埃博拉病毒是細長型病毒,RNA(核糖核酸)纏繞在大量的核蛋白周圍形成螺旋狀構造,在感染細胞后,可以抵抗細胞內的分解酶。 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分析了埃博拉病毒這種“核蛋白-RNA復合體”的立體構造,以及構成病毒的蛋白質與蛋白質之間、蛋白質與染色體組之間的結合方式等情況。......閱讀全文
埃博拉病毒專家呼吁歐洲組建反埃博拉病毒軍隊
據法新社12月26日報道,一個研究埃博拉病毒的微生物學家稱,如果歐洲不像美國那樣把病毒當成“國家安全問題”來重視,那么歐洲會很容易被病毒攻擊。 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主任彼特?皮奧特稱(Peter Piot):“我們沒有重視病毒,而我們的不重視導致我們變得很脆弱。”在英國《獨立日報》的
埃博拉病毒致病機理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徑為80納米,長度為970納米,屬絲狀病毒科。較長的奇形怪狀的病毒粒子相關結構可呈分枝狀或盤繞狀,長達10微米。來自扎伊爾、象牙海岸和蘇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學特性不同。第4個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靈長目動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獻報導有極少數人感染此病
簡述埃博拉病毒特征
埃博拉病毒粒子外觀呈線狀,直徑為80nm,長度為970nm,屬絲狀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較長的奇形怪狀的病毒粒子相關結構可呈分枝狀或盤繞狀,長達10um。來自扎伊爾、象牙海岸和蘇丹的埃博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學特性不同。第4個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靈長目動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也有
塞拉利昂再現埃博拉病毒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月14日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結束的同時,該組織警告稱,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病毒很可能會卷土重來。而這正是塞拉利昂發生的事情——就在WHO的這一聲明發布后幾個小時,又有一名埃博拉感染者在該國死亡。 塞拉利昂衛生官員向記者介紹說,一名22歲的女性在接近幾內亞邊境的Baomo
埃博拉病毒為何難“破”
西非地區的埃博拉疫情引起全球關注。但其實,人類早在1976年就發現了埃博拉病毒。近40年過去了,科學家為何仍未研發出針對這一致命病毒的特效藥物或疫苗?破解埃博拉到底難在哪里? 首先要從埃博拉病毒說起。這種病毒很難對付,對實驗室中的培育環境要求極高。相關實驗必須在高安全防護措施的實驗室
新法可快速檢測埃博拉病毒
科技日報北京9月30日電(記者劉歲晗)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完成的一項原則證明性研究稱,基于DNA排序的實時血液檢測,可迅速對埃博拉出血熱、基孔肯雅熱等危重傳染病進行診斷。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檢測未來有望用于實驗場地和醫療設施缺乏的地區。大多數商用或科研用基因診斷是以特定的病原體為目標。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
蝙蝠或是對抗埃博拉病毒關鍵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的科學家研究稱,蝙蝠的免疫系統可能是人類對抗埃博拉病毒奧秘所在。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目前還無法完全確定,但大部分科學家認為非洲果蝠(African fruit bats)可能是其起源之一。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的米歇爾·貝克博士說,蝙蝠身上載有
埃博拉病毒抗體被成功分離
近日,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張林琦教授研究組與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陳凌教授課題組合作,成功分離出三株具高中和能力的埃博拉病毒抗體。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旗下《科學報告》上。 5月20日,張林琦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判斷抗體是否有效,有兩種方式——體外實
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相關介紹
2003年11月,美國科學家已經研制出預防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的實驗疫苗,一名志愿者接受了這種疫苗的注射。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死亡率很高,美國當局唯恐它被用作恐怖分子的生化武器,所以加緊了疫苗的研制。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疾病研究院(簡稱NIAID)疫苗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2003年在貝塞斯達市的研究中心
Cell:埃博拉病毒的全面進攻
埃博拉病毒能引發一種嚴重的出血熱綜合癥,導致人類和靈長類動物迅速致命。在今年2月從西非國家幾內亞開始的新一輪埃博拉疫情呈現出加速蔓延之勢,迄今為止這一疾病已經奪去超過4500個生命,令人感覺幾近失控。 近期Cell雜志以“Camouflage and Misdirection: The 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