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通報,11月13日至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將出現一次區域性大氣重污染過程。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預測預報結果,11月13日至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近地面以弱南風為主,濕度較大,大氣擴散條件差,污染物逐步積累,北京、天津、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東部和南部、山東省西部、河南省北部以及關中地區部分城市空氣質量將連續2至3天達到重度污染,個別城市可能出現嚴重污染。11月15日中午前后,受冷空氣影響,區域污染過程緩慢減輕,污染帶整體向南緩慢移動,京津冀中部地區有所改善,京津冀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地區受污染傳輸影響可能維持重度污染,預計16日污染過程結束。11月16至18日,受冷空氣持續影響,擴散條件有利,區域大部分地區以優良為主,個別地區可能出現輕度污染。 北京市11月13日空氣質量以中至重度污染為主,14日可能達重度污染,15日上午空氣質量可能維持重度污染,中......閱讀全文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啟動,汾渭平原和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地區一起被列為重點區域,成為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治理目標。今年冬天是汾渭平原被列為重點區域的第一個冬天。面對供暖季來臨,減排壓力增大,它將交出一
日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19年12月-2020年2月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預測會商。從會商結果來看,今年12月,我國北方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整體偏差。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12月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有明顯的階段性變化。上旬以經向型為主,冷空氣活動偏強,影響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8〕22號。 通知中說明“目標指標”明確,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
山西晉中靈石縣金桃鋁材店,應淘汰燃煤鍋爐沒拆除;河南三門峽澠池縣天意高新科技公司物料堆場,揚塵治理措施沒落實……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工作進展,其中汾渭平原存在的問題不少。 從今年8月20日起,90個督查組進駐汾渭平原11個城市的83個縣市區進行督查,將持續到明年4月2
備受關注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在9月底發布。《行動方案》要求,以推進清潔取暖、公轉鐵、企業提標升級改造為重點,深入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 散煤治理是煤炭清潔利用的重點和難點,隨著工作的推進,其面臨的難度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必須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打好標志性的重大戰役。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部署安排。即日起,本版推出特別策劃“美麗中國·聚焦七大標志性
8月20日起,生態環境部將汾渭平原納入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范圍。作為藍天保衛戰主戰場之一的汾渭平原,迎來了改善空氣質量的重大機遇。 從首日督查情況的通報看,汾渭平原11個城市占發現問題總數的六成以上,且類型很廣,涉及“散亂污”企業、燃煤鍋爐淘汰、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等多個方面。 對汾渭平
6月7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方案》。6月11日,2018-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下稱“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正式啟動。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未來近一年時間內,將有1.8萬人組成的200多個督查組分赴京津冀“2+26”城市、汾渭平原、長
二氧化硫濃度全國最高、PM2.5濃度全國第二、多種污染物排放長期不降反升——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看來,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這里是目前全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今年6月剛剛劃定的治霾“主戰場”,汾渭平原囊括晉、陜、豫三省的1
今年春季以來PM2.5、PM10平均濃度與去年持平,生態環境部表示—— 氣象條件總體偏差,但減排有效改善空氣質量 入伏以來,我國南北方進入“燒烤”或“桑拿”模式,7月29日北京、江蘇等地出現了臭氧污染超標情況。生態環境部表示,通過氣象、環境監測分析顯示,今年7月,京津冀和汾渭平原降水較常年偏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于近期印發實施。三年行動計劃與5年前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在措施上有哪些變化?環境污染防控重點區域有哪些調整?“煤改氣”方面有何安排?臭氧污染情況究竟怎樣? 對此,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做了解答。
6月20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審議通過并將于近期印發實施。其總體目標是,經過3年努力,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
8月20日,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進入第二階段,督查區域新增加了汾渭平原11城市。隨之而來的是,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發現的涉氣環境問題數量有所增長。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二階段的第一天,200個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進行督查,發現涉氣環境問題49個;90個督查組
近日,《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印發,對未來三年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部署。目前我國大氣環境形勢如何?未來三年藍天保衛戰怎么打?記者采訪了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及相關專家。 大氣污染防治問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短板,急需全力攻堅 “大氣十條”實施5年
6月7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方案》,將于6月11日啟動強化督查。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負責人就開展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的背景、目標任務、主要工作等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開展“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的背景是什么? 答: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
生態環境部近日向媒體公布了2019年5月、6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結果。 一、“2+26”城市 5月,“2+26”城市降塵量均值范圍在5.0-23.2噸/平方千米·月之間,平均為10.2噸/平方千米·月,同比上升2.0%
自6月11日開始,一場聲勢浩大的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正式啟動,將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與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5600人次的督查相比,本次行動共計將投入1.8萬人(次),比去年增加了2.2倍。圖片來源于網絡 6月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2018~20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印發《2019年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點》的通知,其主旨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全面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有關要求,指導各地扎實做好2019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2019年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日前,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隨該《計劃》對外公布,未來三年,中國藍天保衛戰的“作戰圖”出爐。其中,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的目標明確。 【主戰場在哪里?】——劃定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地區 未來三年,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在哪里?此次公布的《計劃》明確了重點區域范圍。 這其
為了落實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指導意見,生態環境部已經部署啟動了七項標志性重大戰役和四個專項行動。記者了解到,廣東、重慶、河北等地近日陸續公布了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及具體實施方案。專家建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還需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調動各方主體的參與力量和積極性,建立健全環保治理及投入
今年我國將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出臺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2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受國務院委托作2017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時介紹了這一情況。 據李干杰介紹,2017年全國338個地
隨著供暖季的來臨,新一輪錯峰限產啟幕。記者獲悉,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首個攻堅期,今年秋冬季多地高排放行業錯峰生產方案脫離了以往的一刀切模式,規定更為細化具體,以“污染”定企業“開關”。目前鋼鐵、焦炭等開工暫無明顯受限,再加上企業提前備戰,今年錯峰限產影響大概率低于預期。 今年7月,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公布了2019年11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的降塵監測結果。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2+26”城市 11月,“2+26”城市降塵量均值范圍在3.2–12.1噸/平方千米·月之間,平均為6.9噸/平方千米·月,同比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
11月12-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經歷了一次大氣重污染過程,生態環境部第一時間向各有關省(市)下發預警提示信息,要求各地根據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情況及時啟動預警;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前往河北省保定市,實地檢查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工作開展情況;290個現場工作組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指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預測預報結果,11月13日至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將發生一次大氣重污染過程。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及時組織專家會商,邀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研究員對本次污染過程的來源成因進行解讀。 總體情況:部分城市將達到重度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19年1-3月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預測會商。 1月全國氣溫呈西南冷東北暖的趨勢分布 預計2019年1月,全國氣溫呈西南冷東北暖的趨勢分布。除西北地區中部、西藏中東部、云南南部、華南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氣
1月4日,生態環境部、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等11部門聯合印發《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根據《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在用柴油車監督抽測排放合格率達到9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達到95%以上,排氣管口冒黑煙
生態環境部今日發布了2018年6月和上半年(1~6月)空氣質量狀況。就其中擴大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范圍的原因、原則和方法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么要擴大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范圍?排名目的是什么? 答: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推動城市
今日發布了2018年6月和上半年(1~6月)空氣質量狀況。就其中擴大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范圍的原因、原則和方法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么要擴大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范圍?排名目的是什么? 答: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推動城市空氣質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