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將共同努力治理海洋塑料垃圾
圖片來源于網絡 1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于新加坡舉行第三次中加總理年度對話。雙方認識到,當前人類活動造成的塑料污染給海洋健康、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風險。雙方認為,采取可持續的全生命周期法管理塑料,對減輕塑料對環境的威脅,尤其是對減少海洋垃圾具有重要意義。 雙方同意努力開展如下工作: 一是減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充分考慮其替代品的環境影響;二是支持開展與供應鏈伙伴以及與其他國家政府的合作,加大努力應對海洋塑料垃圾;三是提高從源頭管控塑料垃圾進入海洋環境的能力,加強對塑料垃圾的收集、再利用、再循環、回收和(或)環境無害化處置;四是全面遵守《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確定的原則精神;五是全面參與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國際進程;六是支持信息共享,提升公眾意識,開展教育活動,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和塑料垃圾的產生;七是推動投資和研......閱讀全文
海洋垃圾七成塑料
每一天,人類會產生數百萬噸的垃圾。盡管很多垃圾被填埋到地下,但仍有一些因為偶然或是通過非法途徑進入海洋。 現在,研究人員編輯了一個新數據庫,從北太平洋臭名昭著的“垃圾補丁”到全世界海灘上以及海洋中的垃圾堆,揭示了海洋垃圾有多廣泛。 美麗的海洋有著5塊到目前為止仍在不停擴大的大補丁,而這些所
海洋塑料垃圾導致珊瑚患病風險驟增
塑料垃圾對生態系統的危害越來越受到重視。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由于容易攜帶細菌等微生物,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會大幅增加珊瑚的患病風險。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緬甸和泰國等地的159個珊瑚礁展開研究,檢查了約12.5萬個珊瑚的組織損傷和病灶。結果發現,當珊瑚遇到塑料
中加將共同努力治理海洋塑料垃圾
圖片來源于網絡 1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于新加坡舉行第三次中加總理年度對話。雙方認識到,當前人類活動造成的塑料污染給海洋健康、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風險。雙方認為,采取可持續的全生命周期法管理塑料,對減輕塑料對環境的威脅
塑料垃圾嚴重威脅澳洲海洋生物
3/4的海洋垃圾來自陸地,而非輪船所致 據《衛報》報道,最新研究顯示,澳大利亞沿海岸堆積的塑料垃圾日益增多,許多野生動物因吞咽或陷入這些垃圾而喪命。 科學家們走訪了澳大利亞海岸170多個站點,發現大約3/4的垃圾來自陸地,而非海洋上的輪船,同時垃圾大都集中在城市附近。塑料的密
烏龜的眼淚:海洋塑料垃圾成奪命兇手
近日,美國學術雜志《生物保護(Conservation Biology)》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了一個嚴峻事實:已經處于瀕危滅絕邊緣的大海龜其絕大部分死亡原因是由于食用了人類向海洋排放的大量塑料垃圾制品所致。 根據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小組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
泰晤士河塑料垃圾恐威脅海洋生物
泰晤士河底清理出的塑料垃圾。 據英國《衛報》報道,最新研究報告表明,沿泰晤士河流入北海的塑料垃圾將對海洋生物產生長期嚴重的影響。 2012年年末,來自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科學家們沿泰晤士河口上游的河床進行調查研究,對7處地點進行了為期3 個月的塑料垃圾采樣
追蹤海洋塑料:亟須開展垃圾分布及影響研究
那些說塑料不會成為海洋問題的人們需要再次看一下這些證據。 位于美國夏威夷大島一端的卡米羅海灘是一個遙遠的熱帶海岸。它有著白色的沙灘和巨浪,而且無法通過陸路到達。實際上,卡米羅海灘擁有牧歌般的熱帶海灘應具備的大多數條件。不過,這里有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它常常布滿了塑料。 在洋流和當地漩渦的共同
年流入800萬噸-塑料垃圾令全球海洋窒息
根據對海上塑料垃圾問題的首次科學評估,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達到令人震驚的800萬噸,相當于全球每英尺海岸線都流入5只塞滿塑料的食品袋。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這一由美國和澳大利亞聯合開展的研究,是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5萬億塊:重過2艘大游輪
北京時間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有超過5萬億個塑料碎片漂浮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其重量相當于兩艘大型游輪。據估計,進入海洋里的塑料污染物的總重量大約是26.9萬噸。一個國際科研組通過從2007年到2013年的6年時間里進行的24次探險收集的數據,得出上述估算結果。 他們借助拖網從5個亞熱帶“
韓國發聲明稱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清理行動明年啟動
海洋清理行動并不是用船和網四處捕撈,而是使用長期浮動的柵欄,隨著洋流自行流動,使廢棄塑料逐漸被集中起來。 海洋上四處飄蕩的廢棄包裝盒、塑料瓶、三明治包裝紙、購物袋,令人震驚甚至有些絕望。英國《衛報》去年報道稱,有超過5萬億塑料碎片漂浮在海洋中。近日,韓國漢城數字論壇發出聲明,將在2016年啟動全球
關于舉辦2020年海洋垃圾、微塑料監測和監管培訓的通知
名 稱關于舉辦2020年海洋垃圾、微塑料監測和監管高級研修班的通知 索 引 號000014672/2020-01071 分 類海洋生態環境管理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生成日期2020-09-07 文 號環辦培訓函〔2020〕54號 主 題 詞關于舉辦2020年海洋垃圾、微塑料監
解決海洋垃圾,勢在必行
從珠穆朗瑪峰頂到南極洲的偏遠角落,到處都有塑料的身影。每年,數百萬噸的廢棄塑料被沖進海洋。有些漂浮在巨大的海洋垃圾帶里,有些則沉到了海底,甚至出現在深海海溝中甲殼類動物的腸子里。 根據聯合國近日發表的一份關于全球科學狀況的報告,有關海洋塑料的研究在不斷增多,論文數量從2011年的46篇增加到2
湖泊塑料垃圾污染狀況堪憂
一場由海洋塑料垃圾組成的藝術展 據英國廣播公司消息,近日研究人員對意大利加爾達湖中的塑料垃圾進行測量后指出,塑料垃圾不僅污染海洋,還在日漸破壞著湖泊環境。 研究人員稱,加爾達湖中的塑料垃圾含量與海洋接近。他們擔心這些微小的塑料顆粒會在淡水物種體內堆積,并“非常可能”侵入自然食物鏈。該研究
臺灣遭遇海洋垃圾危機
澎湖西吉嶼秘境景點藍洞旁,黑色玄武巖上堆積一片泡沫塑料等海洋垃圾。 臺灣周邊海域近年飽受海洋垃圾威脅,連知名景觀馬祖“藍眼淚”都被垃圾掩蓋而“欲哭無淚”。問題究竟有多嚴重?臺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海洋大學今年合作開展“島航計劃”,以目視法進行海洋漂流垃圾調查,有高達76%的航次目擊到海漂垃圾,共記
警惕海洋塑料微珠污染
近日,日本環境省公布了海岸漂抵垃圾對策基本方針的修改方案,稱為削減導致嚴重海洋污染的塑料垃圾,企業必須減少在洗面奶與牙膏中使用塑料微珠等。方案中,還要求餐飲店與零售店主動停止使用塑料袋、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并敦促漁業人員徹底防止塑料漁具流入大海。此舉再次將海洋塑料微珠污染話題推向風口浪尖,也再
限制塑料垃圾,還需向歐盟“取經”
環保之聲 本次歐盟法令提案堅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要求由生產者來對禁用或限用塑料制品的垃圾管理和污染治理承擔經濟責任,這方面,我國或可借鑒。 北京時間5月28日,在環境保護領域,傳來了一則重要的域外信息:歐盟委員會發布了其塑料垃圾治理的法令提案。如果該提案獲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審議通過,將成為
中美開展海洋垃圾防治合作
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中美海洋垃圾防治廈門—舊金山“伙伴城市”合作實施方案》,為廈門—舊金山海洋垃圾防治合作、廈門海洋垃圾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綱領性文件。該方案提出九大措施和重點工作方向,其中包括建立和完善海洋垃圾防治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海洋垃圾監測調查評價與預警預報、加大入海溪
有效解決海洋塑料污染問題!海水中可降解“塑料”
19世紀,塑料誕生了,這被稱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由于白色污染越來越嚴重,塑料變成了“最糟糕”的發明。據統計,全球每年塑料廢棄物約3000萬噸,其中超過800萬噸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丟棄或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塑料污染對海洋環境造成的損害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 近日,在深圳舉行的第
“雪龍”號開展海洋微塑料調查
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19日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海洋微塑料取樣作業,這是科考隊出征以來首次在航線上開展調查作業。 當日下午,為實施科考作業,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號科考船航速降為每小時3海里。隊員們冒著細雨,用船上后甲板的絞車和A型架等大型設備將微塑料采樣器緩緩放入海中,約15分鐘后拖網收
海洋受到磷及白色塑料污染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布2011年年鑒,年鑒中指出,因農業效率低下以及污水的循環利用失敗,造成大量的磷流失在海洋中。 年鑒中提出的海洋白色塑料污染成為新的令人矚目的焦點。研究表明,海水中的微小塑料碎片和工業排放的塑料碎片會吸附大量的有毒化學品。年鑒指出:“包括多氯聯苯
海草場或可幫助清除海洋塑料
??近日,一項研究指出,水下海草場可以捕獲并提取海洋塑料廢棄物,將其帶到岸邊,從而幫助清除海洋里的塑料垃圾。相關論文刊登于《科學報告》。 此前研究顯示,大部分塑料最后都沉到了海底,但有一些塑料被沖回岸邊,不過,人們尚不清楚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科學家猜測,海草場廣泛分布在淺海水域,能幫助捕獲并纏住
塑料垃圾帶來生存危機-“垃圾群島共和國”警示
不久前,英國一項有關禁止在某些去角質的洗護產品中添加塑料微珠的“最嚴禁令”正式生效。英國預計將在今年7月正式禁止銷售這類含塑料微珠產品。 塑料微珠是一種粒徑小于5毫米的合成塑料顆粒,在個人護理產品中,塑料微珠能夠用作去角質、去死皮的磨料。但這些產品被使用后,其中的塑料微珠會從下水道沖走,不但會
科學家發現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菌群和酶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科研團隊成功獲得一個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菌群,并從這個菌群篩查出能明顯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多個酶,這一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危險材料》上。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超岷帶領的科研團隊,自2016年開始從青島近海采集了上千份塑料垃圾樣本。經過大量篩選,
曝光:化學整容塑料垃圾變成白餐盒
成堆的塑料垃圾 熒光增白劑隨意添加,全程沒有消毒,廣東80%廠家從這里進貨。 一些黑黃色的垃圾塑料塊,添加進滑石粉、熒光增白劑,最后冷卻成型后變成了一個個白色的塑料餐盒——跟隨著暗訪鏡頭,廣東“垃圾”餐盒的整條生產銷售鏈展現在我們眼前,這
美國成全球最大塑料垃圾產生國
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英國《衛報》近日綜合報道,美國國會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美國是世界上產生塑料垃圾最多的罪魁禍首,該國迫切需要一項新戰略來遏制最終進入海洋的大量塑料。 報告指出,廉價、多功能塑料的出現造成了“全球范圍內似乎無處不在的塑料垃圾泛濫”。美國是一次性塑料的主要貢獻國,大量塑料會
澳研究:海洋塑料污染威脅海龜生存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海龜吞食塑料的數量越多,死亡風險越高,海洋塑料污染正在威脅海龜的生存。先前研究發現,全球7種海龜都有吞食塑料的現象,估算顯示全球有52%的海龜已經吞食了塑料。但科學家尚不清楚吞食塑料是否就是導致海龜死亡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研
微塑料:海洋中的“PM2.5”
科學研究證實,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躲避天敵和繁殖的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遺憾的是,針對海洋中已經存在的微塑料污染問題,國內外科學家還沒有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法,他們只能呼吁全世界各國共同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和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盡可能減少塑料污染物進入海洋。 3月6日,
海洋樣品中微塑料的有效檢測
要認識因塑料垃圾,特別是微塑料而造成的環境污染的種類和程度,需要借助科學的幫助來呈現事實情況。采用熱解吸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可以在表征可疑微塑料顆粒時提供助力。 在2013年的國際海岸清潔活動[1]中,648015名志愿者沿著一段約20783千米的海岸共收集到了超過5500噸
海洋微塑料:看不見的傷害
你剛剛丟棄的一個塑料袋,可能若干年后就變成細小甚至是肉眼難以看見的塑料顆粒出現在南極。近日,正在“向陽紅01”船上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科考隊員在南極地區海水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圖片來源網絡 遍布近海大洋的“海洋PM2.5” 微塑料是海洋環境中一種新興污染物。 國家海洋局第一
微塑料污染-威脅海洋濾食動物
據新華社報道,一項國際研究日前發現,海洋微塑料污染會對鯡魚和須鯨等海洋濾食性動物的生長和繁殖帶來不利影響。這再次警示了微塑料對海洋生態 系統的危害。 微塑料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紡織纖維,海中的微塑料易被浮游生物吃掉,通過食物鏈進入濾食性動物體內,并因難以降解而長期累積。 海洋中的濾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