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喜馬拉雅山北坡樹輪氧同位素指示冬季溫度變化
喜馬拉雅山是古氣候學研究的重要區域之一,分布有各種古氣候代用資料,如冰芯、樹輪、湖芯等。在這些代用資料中,δ18O是最為通用的化學元素指標。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代用資料氧同位素反應的氣候信號卻不相同。樹輪氧同位素主要反映了季風強度 (降雨量或干濕等水文氣候信號),而冰芯氧同位素卻指示了溫度變化(圖1)。那么,為什么季風區的樹輪氧同位素沒有反映溫度變化? 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是由于較多的季風降水引起的“降雨量”效應掩蓋了樹輪氧同位素中的溫度信號。因此,如果在季風降水較少的區域,溫度信號應該能夠得以體現。為了驗證該想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季風降水較少的西喜馬拉雅山北坡(札達縣,圖1)采集了樹木年輪樣本,測定了樹輪纖維素的δ18O,并結合氣象資料、LMDZ-iso同位素模型、拉格朗日粒子擴散模型(FLEXPART)、冰芯氧同位素序列進行了同位素氣候信號的統計檢驗、模型的機制分析以及達索普冰芯的獨立驗證。 ......閱讀全文
研究揭示祁連圓柏中樹輪氧同位素變化及氣候意義
樹木年輪具有定年準確、連續性較好、時間分辨率高、分布范圍較廣以及可與器測記錄進行校正等特點,是重建高分辨率古氣候變化的良好記錄。高分辨率的古氣候記錄對揭示年代至百年尺度的氣候變化規律,辨識現代及未來氣候變化的自然背景,檢驗氣候模式的模擬能力和指導未來氣候變化的預估均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樹木年輪纖
科學家通過樹輪氧同位素研究重建印度夏季風歷史
印度夏季風是全球重要的季風系統,研究其過去年代至百年尺度的變化規律,對辨識現代氣候變化的自然背景、預估未來氣候變化均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季風系統演化課題組副研究員許晨曦與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員佐野雅規等開展合作研究,在受到印度夏季風影響明
地球所等揭示祁連圓柏中樹輪氧同位素變化及氣候意義
樹木年輪具有定年準確、連續性較好、時間分辨率高、分布范圍較廣以及可與器測記錄進行校正等特點,是重建高分辨率古氣候變化的良好記錄。高分辨率的古氣候記錄對揭示年代至百年尺度的氣候變化規律,辨識現代及未來氣候變化的自然背景,檢驗氣候模式的模擬能力和指導未來氣候變化的預估均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樹木年輪纖
西喜馬拉雅山北坡樹輪氧同位素指示冬季溫度變化
喜馬拉雅山是古氣候學研究的重要區域之一,分布有各種古氣候代用資料,如冰芯、樹輪、湖芯等。在這些代用資料中,δ18O是最為通用的化學元素指標。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代用資料氧同位素反應的氣候信號卻不相同。樹輪氧同位素主要反映了季風強度 (降雨量或干濕等水文氣候信號),而冰芯氧同位素卻指示了溫度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華北地區水文氣候變化與ENSO的聯系
干旱已導致了許多環境和社會問題,因此在人口眾多的亞洲季風區,歷史水文氣候變化以及其可能的驅動機制研究已經被越來越重視。我國華北平原近幾十年來降水量持續偏少,而溫度持續升高,已經被認為是世界上嚴重缺水的地區之一。利用現代器測資料,氣象學家推測出El Ni?o–Southern Osc
地質地球所發現全球增溫導致歐洲南部干旱加劇
在全球增溫背景下,干旱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緊迫問題之一。人類活動導致的持續氣候變化沒有減弱,在一些地區反而逐漸加劇。近年來,連續的極端干旱事件席卷歐洲大部分區域,給當地農業、環境,甚至人類生命造成影響。歐洲南部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極易發生干旱事件。與歐洲其他區域相比,歐洲南部的
泰國湄南河徑流量變化及其與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關系
2011年泰國最大的河流——湄南河發生嚴重洪澇事件,造成大量農田、工廠被淹,導致400多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超過其GDP的1%。但目前對于洪澇發生的原因以及未來變化的預估仍然存在爭議。例如有模擬研究指出全球增溫的情景下,湄南河豐水期徑流會加強,但也有模式研究指出徑流會減少。導致上
樹木年輪氣候研究樹輪采樣標準
本標準說明了樹木取樣環境的選擇,樹種的選擇,年輪樣本采集的方式、采集的高度、樣本采集的數量和樣本記錄的有關細則術語1、敏感度敏感度是測量樹木年輪序列對氣候信息敏感的量值指標。2、郁閉度郁閉度指森林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的成都,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標,以樹冠在林地垂直投影所占的面積與林地總面積之比表示。3、
“過去2000年氣候變化記錄、周期、原因等”取得進展
? 交流會現場 9月11日,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第8個項目“過去2000年氣候變化記錄、幅度、速率、周期、突變、原因”2011年度中期研究進展交流會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舉行。會議由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葛全勝研究員主持;專項首席科學
科學家檢測到罕見氧同位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575.shtm
我國4600多年的樹輪年表序列問世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保與英國氣候研究組相關學者合作,通過使用改進的樹輪氣候學方法建立了青藏高原東北部4600多年的祁連圓柏樹輪寬度年表。該年表序列是目前中國樣本量最大、年代最長的樹輪序列,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年表之一。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
鈣華碳氧同位素氣候指代意義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不同地貌部位形成的內生鈣華碳氧同位素的相關性差異,這為鈣華高分辨率古氣候重建提供重要依據。目前,該研究成果在英國《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上發表。 鈣華具有較高的沉積速率,使得其重建古氣候的精度可達年、季尺度。這有利于對突發的重大氣候環境事件(洪水、干
水汽氫和氧同位素耦合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644.shtm借助于激光液態水/水汽同位素分析儀,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極端氣候事件及影響團隊針對黃土高原降水同位素云下蒸發問題和降水同位素“溫度效應”問題開展研究,取得最新研究進展,近日該研究
這種分析方法可同時測定鋯石水含量和氧同位素
水是地球演化的重要介質。名義上無水礦物中的水含量對巖石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有深刻影響,是重要的地球化學指標,氧同位素對礦物本身以及水的來源也具有重要指示意義。這兩個指標的同時測試,不僅能拓展儀器功能,使大型二次離子質譜(SIMS)儀器的使用效率提升一倍,還可避免因地質樣品中廣泛存在的不均勻性而導致
青藏高原所藏東南樹線波動研究取得新成果
藏東南具有全球最高海拔的林線和樹線,而且受人為干擾較少,是研究樹線位置和群落結構變化對氣候變化響應的理想地點。然而,人們對過去樹線波動歷史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了解甚少。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梁爾源研究員及合作者圍繞藏東南色季拉山急尖長苞冷杉樹線(圖1),利用樹輪生態學的方法,調
研究發現鋯石水含量和氧同位素同時測定新方法
水是地球演化的重要介質。名義上無水礦物中的水含量對巖石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有深刻影響,是重要的地球化學指標,氧同位素對礦物本身以及水的來源也具有重要指示意義。這兩個指標的同時測試,不僅能拓展儀器功能,使大型二次離子質譜(SIMS)儀器的使用效率提升一倍,還可避免因地質樣品中廣泛存在的不均勻性而導致
地球環境所等揭示中國北方降水氧同位素變化新機理
石筍中的降水氧同位素記錄是重建歷史氣候變化的重要支撐。在東亞季風區,這些記錄揭示了水汽源到洞穴點的廣泛區域降水在長時間尺度上的變化,進而映射出季風強度的變化。然而,在短時間尺度上,降水氧同位素的變化受到上游對流、水汽源地、局地降雨量和降水的季節性等復雜因素的影響。而對于這些影響的解釋存在爭議。在
地化所氧同位素質量分餾線確定工作取得新進展
隨著分析儀器精度的進一步提高,“微小非質量分餾”研究的重要意義已被學界認可。以色列Hebrew大學Boaz Luz教授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創立了“微小非質量分餾”這一新的研究領域,他證實“微小非質量分餾”與“環境變化”之間存在聯系,因此獲得2009年環境地球化學Patterson獎章
地化所鈣華沉積體系氧同位素分餾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鈣華作為高分辨率古氣候環境重建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受到第四紀研究者的重視。由于鈣華具有較高的沉積速率(0.1~20mm/a),使得其重建古氣候的分辨率可達年、季尺度。這有利于對突發且持續短的重大氣候環境事件(如重大洪水或干旱事件、地震等)和年—百年尺度氣候變化的揭露。 然而,利用鈣華
廣州地化所等發現地球歷史大氣14C含量變化新成因
長久以來,地球歷史時期大氣14C含量的異常變化均被單一歸結為宇宙射線強度的變化,如太陽耀斑和超新星爆發等引起的14C含量增加。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孫衛東研究員領銜的合作研究團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羿和彭子成,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張兆峰、凌明星和沈承德,臺灣大學沈川洲,中國
環境改變-石首魚遭殃
是什么正在殺死美國加利福尼亞灣巨大的石首魚?有傳言稱,這種長壽魚類是被下加利福尼亞州的漁民和偷獵者捕撈殆盡的。近日,在美國考古學會會議上發布的新數據表明,該魚類生存環境的改變可能更具毀滅性。 考古學家分析了Rancho Punta Estrella的石首魚魚骨,這是位于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處遺址
我學者發現植物響應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新方式
日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國安等通過測定樹輪序列的碳同位素,研究了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響應,揭示了植物響應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新方式,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在自然條件下,植物生長在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和逐漸上升的環境中;而人工控制試驗中,二氧化碳被設置成
地質所研究出實時在線氧校正高精度鋨同位素測定方法
鋨同位素在大陸巖石圈地幔定年、殼幔物質來源示蹤、金屬礦床定年、天體化學、環境演化以及核幔相互作用等領域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鋨同位素分析最關鍵的技術進展是負離子熱電離質譜(NTIMS)鋨同位素測定方法的建立。由于NTIMS法測定的是OsO3-負離子,故需將OsO3-負離子的測定結果通過氧校正計算(
世界最重氧同位素首次被觀測到,將檢驗原子核結構理論模型
世界上最重的氧同位素——氧-28第一次被找到。人們對它的研究,有望對原子核結構現代理論或模型進行嚴格的檢驗。 北京時間8月30日23時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論文稱,首次觀測到極豐中子的氧同位素——氧-27、氧-28。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
利用樹木年輪的碳氧穩定性同位素研究揭示不同氣候信息
樹木年輪中的碳和氧同位素經常被用來進行氣候重建的研究,但在不同季節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的碳氧同位素值是否反映不同的氣候信息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樹木年輪與環境演變組科研人員付培立、范澤鑫與德國愛爾蘭根-紐倫堡地理研究所教授Achim Br?uning等人合作,對哀牢
原位S同位素LAMCICPMS分析揭示成礦母巖漿具有高氧逸度
區別于板內環境中產出的典型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造山帶中產出的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已經成為國際上該類礦床勘查和研究的新熱點。幔源巖漿在地殼淺部達到硫化物飽和是成礦的基礎,硫化物飽和的機制也與母巖漿的氧逸度密切相關。對于造山帶中產出的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母巖漿的氧逸度及主要控制因素,僅存在定性認識,缺乏
生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自動分析方法研究獲進展
碳酸鹽礦物的碳、氧同位素組成是研究其成巖過程、沉積環境的重要工具,通常被用于探討礦床成因、孔隙水鹽度和溫度、天然氣水合物形成過程和重建古氣候和古環境等研究中。但是,復雜成巖過程和沉積環境往往造成大部分碳酸鹽巖具有不同的碳酸鹽礦物組合,最常見的如方解石和白云石以不同比例共生。前人一般利用離線磷酸分
劉曉東任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
劉曉東 據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網站消息:根據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試行輪值所長制實施方案,劉曉東任地球環境研究所執行所長(任期2年);周衛健、劉禹、曹軍驥任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任期2年)。劉曉東,男,博士,研究員。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理事,《第四紀研究》
地球環境所在中太平洋厄爾尼諾研究中取得進展
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劉禹為首的國際團隊經過10年的潛心研究,在中太平洋(Ni?o 4區)厄爾尼諾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了目前全球最長的年分辨率的818年中太海表溫度(SST)變化序列,它對分析未來熱帶太平洋氣候變化趨勢及其全球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現,過去800多年中,最近20余
同位素質譜儀
同位素質譜儀,化學分析儀器,有獨特的分析平臺與固定結合離子光學組件,配置靈活,可適用于不同領域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