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6月14日,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通過了垃圾能源化利用的相關修正條款,從而使可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與循環經濟政策(Circular Economy)保持一致。 修正條款要求歐盟成員國確保其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包括補貼計劃)充分遵循垃圾處理優先次序原則。同時還規定成員國應根據《廢棄物框架指令》(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履行垃圾分類收集義務。若不能履行該項義務,則應取消對垃圾焚燒的可再生能源補貼。圖:垃圾處理優先次序原則 “盡管有幾項修正條款被削弱,但歐洲議會成功地保證了垃圾分類與回收的優先地位,來與歐盟垃圾管理政策保持一致”,歐洲零廢棄(Zero Waste Europe)發展與政策協調員雅尼·瓦克(Janek Vahk)說。雅尼克補充說:“歐洲議會還要求成員國避免支持那些違反了這些義務的計劃。” 然而,令歐洲零廢棄擔憂的是,修正條款豁免......閱讀全文
“對于家庭和個體來說,把垃圾一扔,仿佛和自己就沒有關系了;但對于城市來說,卻已經不堪垃圾的重負”——2017年3月28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在報道“垃圾分類”話題時,開宗明義地指出了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前,《焦點訪談》又以《廣州:垃圾分類有“法”了》為題,對廣州垃圾分類立法和社區試
上世紀,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計算機革命之后,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又一次浪潮,將是世紀之交時要出現的垃圾革命。”生產、消費、分解,這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循環。一個世界性難題隨之產生——“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不管是從無害資源減量化、節約土地和資金的角度,
面臨土地資源的緊缺,垃圾處理無害資源減量化迫在眉睫,垃圾分類處理已無疑成為共識。政策助推作用下,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助推垃圾分類舉措快速發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2017全國垃圾分類進程如何。 破局“垃圾圍城”之困 全國垃圾分類政策密集落地 上世紀,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繼
不知不覺,2020年已過去2個多月,在過去的這段時間里,全國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注度居高不下,疫情防控攻堅戰成為全民首要任務!各個行業受疫情影響,在年后未能如期復工復業,一些正常上馬的環保項目節奏放緩。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秘書長蘇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雖然當前疫情對環保
擁有2300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每天的生活垃圾清運量高達兩萬噸,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倘若垃圾分類處理無序,垃圾圍城并非危言聳聽。 日前,上海市積極探尋破解城市垃圾圍城之“道”,確定了新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四類,并擬設分揀員
摘要:近期垃圾分類政策密集出臺,主席表態+國常會修訂《固廢法》+部委制定時間表,政策表態明確。1)近日習主席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6月5日,國常會通過固廢法修訂草案,垃圾分類寫入其中。3)6月6日,住建部等發布《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垃圾分類工作時間
如果不加強垃圾分類,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將被垃圾包圍,這并非危言聳聽。 請看一組數據,2004年海口日產垃圾900多噸,2010年增加到1200多噸,而到今年已經達到1700多噸。由于垃圾的飛速增長,顏春嶺垃圾填埋場已不堪重負,海口垃圾焚燒發電廠也在不斷擴張產能。 早在2000年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關于轉發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底,四川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全省普遍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在成都、德陽、廣元城區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圖片來
垃圾分類 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4月施行 處罰 個人: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每次50元罰款。 單位: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處以每立方米500元罰款。 目標 今年:垃圾分類率力爭達50%。 明年: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
垃圾分類已然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僅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似乎也成了創業者的新風向標,不少資本聞風而動,有關垃圾分類的項目也是層出不窮。 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垃圾分類帶來的產業“新藍海”已經悄然而至。那么,垃圾分類是不是迎來了風口?市場到底有多大?創業公司的機遇又在哪兒?
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棗營北里社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王鳳琴正在垃圾桶站旁指導居民正確分類 作為垃圾分類的試點地區之一,不久前,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城管分隊開始向餐飲企業等社會單位發放分類垃圾桶。據悉,雖然垃圾分類并沒有強制要求,但如果社會單位的垃圾不分
提到生活垃圾分類,大家已經不陌生了。在不少城市中,標有“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等標記的垃圾桶隨處可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我國城市人均年“產”垃圾440千克,年均總“產量”1.5億噸,由于實施處理的垃圾只占垃圾總量的很少一部分,有1/4的城市已再無適當場所堆放垃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又一次將垃圾問題列為重點議案和提案。 垃圾處理涉及各方利益,政府如何設計垃圾處理政策,公眾如何落實垃圾分
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統計,2014年,全國24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1.6億噸(不包括循環利用價值較高的再生資源)。其中,廣東省產生量1860萬噸,廣州市產生量430.2萬噸(回收再生資源總量約250萬噸)。 面對“垃圾圍城”的難題,經
5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建”抗議后,垃圾焚燒漸漸淡出了北京人的視野。 5年后,一個個“卷土重來”的焚燒項目讓人們猛然意識到,其實它們早已“不得不建”。 《中國新聞周刊》對北京的垃圾焚燒項目進行了調查,通過采訪政府官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專家、環保組織和民眾,試圖呈現這個龐大的困局里,每一方
北京市近日舉行“十三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解讀發布會,根據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以“資源回收,干濕分開”為主要抓手,研究適時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對此,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固廢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垃圾分類主要以鼓勵為主,這是首次將垃圾強制分類概念納入規劃。 而就在今年6月,國家
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說易行難,難在要全社會知曉多數人參與才能完成分類,難在要從源頭做起,企業綠色生產、市民綠色消費才能真正減量,凈菜進城、包裝瘦身、按需消費、多用再生產品,少用一次性用品……很多細節都要到位。 上海從去年起將垃圾分類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之一,今年更成立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
廣東省廣州市出臺國內首部垃圾分類規章——《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將于今年4月1日起全面實施。這是國內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方面的政府規章。 暫行辦法規定,廣州市生活垃圾分為4類,包括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明確指出生活垃圾從投放、收
近日,筆者參加了城市管理委員會組織的對各區政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督導檢查,實地查看了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文化、協會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筆者感到,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必須嚴格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環節,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指導,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率先
從人口和面積上來看,德國著實不能被稱為一個大國,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垃圾制造”大國。在歐洲,德國人口僅次于俄羅斯位列第二,每年每個德國人制造約617公斤生活垃圾,遠遠高于歐盟人均水平(481公斤)。這么多的垃圾,依靠傳統的焚燒或者填埋手段進行處理,顯然不適合德國這樣一個人口稠密、國土較小的的高
公共機構強制分類 居民小區建議分類 根據《沈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黨政機關率先做起,嚴格落實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標準,對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廚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實行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并逐步將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擴大到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形成黨政機
浙江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環衛工人們分別將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廚余垃圾卡通娃娃穿戴在身上進行垃圾分類宣傳。 河北秦皇島海港區交運里社區工作人員指導小朋友進行垃圾分類。 安徽合肥市,居民正在嘗試使用智能垃圾分類設備。 【垃圾分類,究竟難在哪里】 生活垃圾總量在不斷加大。 垃圾分類回
目前,國內許多大城市傾向于選擇垃圾焚燒作為垃圾終端處理的主要形式,不少新建的垃圾焚燒廠也即將密集上馬。有專家測算,如果要達到《“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的目標,全國還應再建170多座垃圾焚燒廠。 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發現,伴隨著環保理念、權益意識的增強,一些
解決“垃圾圍城”現象的辦法有兩個途徑:第一源頭減量,對垃圾進行分類實現再生資源回收,能夠在源頭上減少垃圾總量的產生也能實現有用資源的回收利用;第二末端處置,大力興建垃圾焚燒發電廠,能夠使垃圾實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處理。 如今,末端處置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進行得如火如荼,而源頭減量垃圾分類
互聯網技術可以提供不受空間限制的數據平臺,在垃圾分類領域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1)“互聯網+”提升垃圾分類、環衛服務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信息的集成和互通有助于進行數據分析,且可更好地串聯買家與賣家進行資源配置;(2)有助于幫助政府實現監督管理。數據及時上報政府,有利于監管、政策調整及制定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上海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引領垃圾分類綠色生活新時尚的上海,再次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 只有切合實際,才能夠保證創制出科學有效的法律規范。上海圍繞“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綜合治理、全社會普遍參與”的立法思想,重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需要分清輕重緩急、先易后難,要建立家庭有害垃圾單獨收集體系,建立包裝垃圾收費體系;要做好垃圾的分類,主要是要讓垃圾回收產業鏈符合經濟規律。 日益增長的生活垃圾,對我國城市的垃圾處理系統提出艱巨考驗。以填埋為主的傳統處理方式是否還能滿足發展需要?垃圾焚燒因鄰避效應導致周遭居
生活垃圾處理在“十二五”時期得到長足進步,城鄉收運、處理量都在顯著增長。其中,生活垃圾焚燒在固廢產業中熱度一路上升。《“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收運系統,提高垃圾焚燒處理率。但是,在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爭議,亟待業界理清并形成共識,推動行業健
臺灣人使用的粉紅色專用垃圾袋。 最近,南京市垃圾分類辦公室赴臺灣學習考察垃圾分類,在臺灣期間重點參觀了新北市八里區環衛隊資源回收場、八里垃圾焚化廠、三峽掩埋場碳中和樂園以及臺北市內湖再生家具展示拍賣場等。南京正在4個區試點垃圾分類,而臺灣垃圾分類經過10多年不懈努力,在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等
隨著成都第三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青白江祥福環保發電廠本月點火試運行,成都正逐步向生活垃圾“零填埋”時代邁進(本報昨日曾報道)。垃圾焚燒將為市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昨日,成都市城管局透露,為配合垃圾焚燒、減量等環保需要,成都將全面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