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村里窮啊,我幫一個老鄉交電費不小心交錯了,多交了10塊錢,他湊了好幾天,捧著一把皺皺巴巴的一毛五毛非要給我,我又自責,又難受,哭了一夜,發誓一定要讓鄉親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走在積雪的田埂上,一個村干部談起往事,一米八的北方漢子眼圈紅了。 如今鄉親們過得怎么樣?帶著這個問題,新年伊始,記者跟隨生態環境部扶貧調研組來到河北省承德市圍場、隆化兩縣,探訪困難群眾,了解當地脫貧攻堅和生態環境改善一盤棋的實踐經驗。 改變 “我對生活又有了信心” 圍場、隆化兩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生態環境部的定點扶貧縣。 “家里有低保嗎?看病有沒有保障?孩子有沒有學上?”生態環境部調研組的同志們來到圍場縣城子鎮八頃村因病致貧的困難群眾黃曉東家中,仔細詢問家里的情況。 在圍場縣城子鎮桃山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嚴寒凍住了調研組的車門,但趙光榮老兩口的安置房中卻溫暖如春。看到困難群眾受益......閱讀全文
生態環境退化與經濟貧困惡化是許多國家貧困地區面臨的兩大困局,也是聯合國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極為關注的重要內容。能否將對這二者的治理結合起來,是科學家們一直思索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趙其國院士、滕應研究員提出,應以生態扶貧帶動精準扶貧,實現減貧脫貧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 建
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藍在“兩會”提案中表示,貴州、云南和廣西等省區先后提出了生態扶貧的新思路,促進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的良性循環,把“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作為扶貧的新模式和新方向。生態扶貧將成為“精準扶貧”的有益補充成分,為中國偉大的扶貧事業做出應有貢獻。 從1978年體制改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吹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軍號角。地處珠江—西江經濟帶區域的廣西賀州市如何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保護環境,改善民生,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兩大攻堅戰,事關國家生態安全,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
貧困人口眾多,山區農民特別是“直過民族”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全省94%的國土面積是山區,66%的面積是林地,這是云南的基本省情。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擁有全流域11.5%的森林面積和15.6%的森林蓄積,這是云南在全國的生態地位。 建設生態文明“排頭兵”是黨中央對云南的戰略定位,脫貧攻堅是云
“圈養黑山羊吃的是漚熟的秸稈,1噸青貯料只添加14元菌液。按這種生態模式,一戶農家養上10只母羊,一年可得三四萬元純利潤。”在聽完扶綏廣羊農牧公司負責人介紹后,前來參加養殖業精準扶貧培訓班的第一書記們興奮不已。 2月18—19日,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在南寧舉辦全區水產畜牧獸醫系統駐貧困村黨組織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近日印發,要求創新生態扶貧機制,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雙贏。 意見指出,加強生態扶貧。創新生態扶貧機制,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雙贏。加大對貧困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支持力度。探索天然林、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近日印發,要求創新生態扶貧機制,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雙贏。 意見指出,加強生態扶貧。創新生態扶貧機制,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雙贏。加大對貧困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支持力度。探索天然林、
近年來,我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總體來看,生態保護補償的范圍仍然偏小、標準偏低,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行動的成效。 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我國生態補
海南省委六屆九次全會日前表決一致通過《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對未來5年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理念、重點任務、重大舉措等,描繪出“十三五”美好藍圖。 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沖刺全面小康社會 《建議》提出,“十三五”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
19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這份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開宗明義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采訪權威專家,就文件精神進行全面解讀。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
財政部一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能力和醫療服務能力;另一方面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為健康扶貧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近日,財政部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負責人就近期財政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和熱點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記者問: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階段,能否介紹一
“這是成都首個地下污水處理廠,用地面積減少近2/3,污水處理時間卻大大縮短。”走進成都天府新區第一污水處理廠,一座景觀式公園映入眼簾:汩汩清泉從地下涌出,潺潺流水梯次流過碧綠的生態草塘。據承建該廠的中建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污水處理流程全在地下完成,地面則是集環保科普、休閑休憩于一體的活水公園。
為積極推動貧困地區縣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業企業創新創業,探索秦巴山片區脫貧致富解決方案,科技部扶貧團積極協調,重點推動,幫助陜西省柞水縣大力開拓渠道,積極引入人才與資源,努力提升縣域企業創新創業能力和發展水平。 在科技部扶貧團前期大量的協調和精心的籌備基礎上,在陜西省科技廳和陜西省科技資源統
“為國家貢獻了70%以上糧食的800個種糧大縣中有110多個是貧困縣。如何讓種地農民的勞動取得合理回報?如何將扶貧與產業結合起來?”在2日召開的生態農業調研成果發布會上,中科院教授蔣高明如是發問,他進一步表示:針對中國經濟下滑、農民工可能大量返鄉等現實問題,高效生態農業或許是破解農村貧困、消除鄉
■橫向財政轉移支付為何難推進? 記者:生態補償推行了這么多年,為何還沒有深入推廣開來?您認為目前實施生態補償遇到了哪些困難? 劉桂環:總體來看,生態補償正在諸多困難中前行。 首先,生態補償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研究不足,頂層設計不到位。使得生態補償管理不夠規范,于是就出現“生態補償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京發布,6位個人、兩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出席并頒獎,他表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
28日,廣西生態經濟工作會議在南寧召開。會議提出,要牢固樹立生態立區戰略,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轉型綠色崛起之路。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自治區主席陳武出席會議并講話。 彭清華指出,大力發展生
生態系統脆弱復雜的甘肅省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路。目前,醞釀已久的《甘肅省建設國家生態屏障建設保護與補償試驗區總體方案》已成形,正在向國家申報。 甘肅省委常委會近日就總體方案和申報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據了解,甘肅省建設國家生態屏障建設、保護與補償試驗區,將著力推進重點區域和流域生態綜合治理
“中國西部山區多重壓力下的生態系統服務與扶貧國際會議”在蓉召開 9月27日至10月1日,“中國西部山區多重壓力下的生態系統服務與扶貧國際(ESPA)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在會議開幕式上,成都山地所所長鄧偉致歡迎辭,中方項目主持人、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朱永官作了題為Ecology a
圖片來源于網絡 深綠色的核桃樹、火紅色的蘋果樹和紅棗樹、銀白色的長絨棉、金黃色的水稻,綿延數百公里……9月下旬,記者乘車至新疆阿克蘇地區北緣,從天山山腳一直向南,到達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其間所見,可謂“風拂楊柳千層浪,水潤瓜果萬重彩”。 新中國成立初期,王震將軍率領的359旅部分官兵來到阿克蘇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正式發布。全文如下: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是
7月9日,科技日報社全國地方記者會在貴陽召開。會上,貴州省科技廳與科技日報社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雙方在科技宣傳方面的合作,強化貴州省科技宣傳的力度。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貴州省政府巡視員潘小林分別致辭。科技日報社總編輯劉亞東主持會議。貴州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廖飛,貴州
2018年7月11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重點專項“喀斯特斷陷盆地石漠化演變及綜合治理技術與示范”項目承擔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在京召開了“全球巖溶”國際科學計劃專題研討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作為項目管理的專業機構,對此次會議提供了具體指導和大力支持,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云南農科院)作為省級公益性農業科研事業單位,是全省區域農業科技創新的航母和排頭兵,承擔著云南全局性、關鍵性、戰略性重大農業科技問題的研究和創新任務,以及服務“三農”科技進步這一根本任務。自1912年建立以來,為邊疆民族地區區域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13個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的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人類在發展中,特別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北京發布,6位個人、2個團隊獲得該榮譽。這是中國科學院首次進行該項評選表彰。來自長沙的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曾馥平,獲得“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先鋒人物”稱號。 據悉,為了激勵更多的科技工作者開拓進取,爭當先鋒,中科院組織開展了201
近年來,貴州省科技廳圍繞生態環保領域,多措并舉,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重點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為長江經濟帶的生態治理等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治理模式。 一、以實施國家重點項目為抓手,探索生態治理模式。 &nb
5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6〕31號,以下簡稱《意見》)。就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問題。 問:出臺《意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良好生態環境人人共享,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目標任務雖各有側重,但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是一致的,互相之間緊密聯系,需統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