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其中院士候選人由院士提名和學術團體(中國科協所屬各大學會和各省科協)推薦。 從2月15日開始,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各大學會和各省地方科協陸續開始公示擬推薦院士候選人名單。2月15日-2月24日,擬推薦的兩院院士候選人超過200人。2月24日-2月28日,其他尚未公示的學會繼續公示了將近172位候選人。至2月28日,中國科協和各大學擬推薦兩院院士候選人將近400人。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啟動,總名額不超151名 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1名,其中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6名,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名額5名。此次院士增選重點關注的新興和交叉學科包括物理生物學、化學生物學、生物影像學、環境科學、信息與生物醫學、能源科學。 在增選的71名總名額中,除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5個特別名額須待特推小組評審推薦后再劃歸相關學部使用外,其余66個分配如下:數學物理學部11名......閱讀全文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已于1月1日啟動,2019年將增選71名中科院院士,其中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6名,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名額5名。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應重點關注的新興和交叉學科為物理生物學、化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組織推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2019〕1號 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 根據中央關于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委托,中國科協負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
科協辦發組字〔2021〕2號 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 為做好2021年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根據中央關于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委托,中國科協開展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現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
日前,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其中院士候選人由院士提名和學術團體(中國科協所屬各大學會和各省科協)推薦。 從2月15日開始,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各大學會和各省地方科協陸續開始公示擬推薦院士候選人名單。截至到2月24日,擬推薦的兩院院士候選人已超過200人。 2019
日前,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其中院士候選人由院士提名和學術團體(中國科協所屬各大學會和各省科協)推薦。 從2月15日開始,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各大學會和各省地方科協陸續開始公示擬推薦院士候選人名單。截至到2月24日,擬推薦的兩院院士候選人已超過200人。2019年兩
關于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化會字〔2021〕第002號 各單位會員、專業委員會和省級化工學會: 根據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2021〕2號),中國化工學會開始組織推薦(提名)兩院院士候選人
關于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化會字〔2021〕第002號 各單位會員、專業委員會和省級化工學會: 根據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2021〕2號),中國化工學會開始組織推薦(提名)兩院院士候選人
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外籍院士增選工作同步開始 中國科學院2011年院士增選工作本月正式啟動。經該院學部主席團會議確定,中科院2011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0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 根據
各分支機構、會員單位及相關人士: 為做好2021年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根據中央關于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中國科協開展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的具體要求,現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工作要求,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院士候選人的標準和條件 (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的標準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作為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1月9日,2016年度國
3月17-19日,中國科協推薦中科院院士候選人、提名工程院院士候選人評審會議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擔任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擔任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推薦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婦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婦聯,中國科協所屬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有關高等學校和中央企業科協: 為深入學習貫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獲悉,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將于1月1日正式啟動。 據了解,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1名,其中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6名,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名額5名。71名增選總名額中,除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5個特別名額須待特推小組評審推薦后再劃歸相關學部
近日,劉耀林教授經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院士大會選舉推薦,國際歐亞科學院主席團審議通過,正式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近日,接到國際歐亞科學院的通知,經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院士大會選舉推薦、國際歐亞科學院主席團審議,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劉耀林教授正式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劉耀
日前,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其中院士候選人由院士提名和學術團體推薦。截止到今天下午(2月20日),全國已經有20個學會和部分省份科協公示了106名2019年兩院院士推薦候選人。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啟動,總名額不超151名 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1名,
2013年1月1日,中國科學院向全體院士和歸口初選部門發出通知,正式啟動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 經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會議確定,中科院2013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0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
145名中50歲以下有72人,最年輕的是37歲的潘建偉 8月30日,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據悉,這是經過院士的通信投票,確認初步候選人145位。記者注意到,這145位院士候選人中,有72位候選人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下(含50歲),院士年輕
記者今天(1月2日)從中國工程院獲悉,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于1月1日正式啟動。中國工程院網站公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中院士行為規范》《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學部專業劃分標準(試行)》等10份相關文件。
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分別啟動。這是去年兩院分別修改(院士)章程之后的第一次增選。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2015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5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5名(化學生物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2月21日,中國化學會公示了2019年兩院院士候選人。中國化學會擬推薦13名院士候選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1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2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清華大學教授張新榮入選了院士候選人。具體如下: 中國化學會擬向中國科協推
各有關專家: 為進一步深化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改革,充分發揮科技專家的作用,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關于深化科技獎勵改革的精神,逐步探索擴大專家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渠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研究制定了《專家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試行辦法》(附件1)。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要求 (一)
日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關于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為做好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以及《關于受理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規定》等行政法規
日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在其官方網站就2008年國家科技獎勵推薦工作有關問題作了解答。全文如下: 1.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哪些獎項? 答: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個獎種。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最近,隨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5年度院士增選工作的啟動,院士制度改革再次成為熱點。此次增選工作是2014年6月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選,與增選相關的改革舉措如取消單位推薦和歸口部門推薦的渠道、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增加全體院士投票的終選投票、加大對增選工作
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第四次全體院士會議6月1日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席白春禮在此間表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過程中,經過廣泛調研,凝聚共識,形成了系列配套制度。他說:“實踐證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方向正確、思路清晰、舉措有效、效果明顯。”據悉,“十三五”期間,相
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第四次全體院士會議6月1日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席白春禮在此間表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過程中,經過廣泛調研,凝聚共識,形成了系列配套制度。他說:“實踐證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方向正確、思路清晰、舉措有效、效果明顯。”據悉,“十三五”期間,相關
日前,經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院士大會選舉推薦,并經國際歐亞科學院主席團會議審議,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松正式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院士證書授予儀式將于2019年11月在北京舉行。 孫松,1959年12月出生,山東萊陽人,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海
新華社發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這37個字的表述不僅受到科技界的關注,也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討論。 院士制度改革為什么會受到如此關注?科技工作者對院士制度改革又有哪些建議和期待? 公眾關注度何